搜索
   登录

组建苗民自卫队
所属图书:《贵州革命史话·毕节卷》 出版日期:2014-03-01

六 组建苗民自卫队

1935年4月10日,红九军团长征到达大定(今大方)瓢儿井的第二天,八堡六寨苗族自然领袖李绍北等带着一群苗家兄弟赶到瓢儿井找到红军,受到九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的亲切接见和盛情款待。黄火青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说明红军是干人自己的队伍,在他们回家时还分给其盐巴和衣物等。黄火青嘱咐李绍北等人回到六寨后把苗家青壮年组织起来成立游击队,打土豪、分田地,保卫家乡。

12日上午,九军团离开瓢儿井向毕节方向进军,途经八堡,李绍北带着六寨的头领和九十多名苗家子弟到八堡街上热情欢迎红军到六寨。当九军团到达六寨时,苗家男女老少都走出寨子欢迎红军。九军团进驻苗寨后,黄火青亲切地接待李绍北及九十多名苗族兄弟,并安排杀猪宰羊招待苗族代表。晚上,黄火青主持开会,向苗家兄弟讲解共产党的宗旨和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帮助苗家组织“苗民自救会”,由李绍北任主席,成立“苗民自卫队”,李绍北同时兼任队长,马顺廷任副队长,并发给“苗民自卫队”步枪十支,子弹两百多发。为庆祝“苗民自救会”和“苗民自卫队”的诞生,苗族兄弟们兴高采烈,吹起芦笙,跳起舞蹈,和红军战士们一起联欢。

12日深夜,九军团接到军委电令,迅速离开八堡,向毕节进发。临出发前,九军团政治部根据群众要求,在八堡街上打倒了刘少房、梅汉英等恶霸地主,把没收的粮食和财物分给干人,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当红军离开时,李绍北、马顺廷组织自卫队员和干人群众欢送,并指派李少文、李少明、杨义沙等二十多名自卫队员给红军带路。红九军团离开后,八堡苗民自卫队以各寨为分队,继续抗击国民党军团、盐防军和土匪,开展武装斗争。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到达大定县城,八堡苗民自卫队很快与红军取得联系,配合红军开展打土豪、分浮财、扩充红军等革命活动。苗族同胞组织起以杨义沙为队长的救护队,将受伤的红军转移到八堡新开苗寨养伤。杨义沙动员全村三十多户人家把床铺让出来,组织苗族同胞帮伤员做饭、洗衣、洗伤口、上药、站岗放哨。在苗族同胞的精心护理下,红军伤员很快痊愈归队。

2月15日,六寨的李正芳、李德洪、王义佳等九名苗族同胞来到毕节百花山福音堂,受到红六军团政委王震的亲切接见和盛情款待,王震与他们合影留念,发给他们战斗经费、枪支,授予他们“苗族独立团”的旗帜,派红六军团政治部巡视员谢有才帮助苗族同胞组建“八堡苗族独立团”,选举自然领袖李绍北为团长,李正芳为副团长。本团下辖六支苗族游击队,队长分别由六寨头领担任,并指派谢有才担任政治委员。

不久,红二、红六军团根据中央指令离开了黔(西)大(定)毕(节)地区,继续长征。八堡苗族同胞继续与反动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直到解放。

贵州革命史话·毕节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