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遵德桥、狮子桥
所属图书:《贵阳地名文化》 出版日期:2016-08-01 文章字数:2038字

遵德桥、狮子桥

遵德桥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原为单孔石桥,现位于老城区中心的中山西路东段、大十字广场南面。遵德桥曾经在清康熙年间改建。道光年间,因为从地形勘舆来看,城东、西两座狮子山的山脉交汇于此,所以改遵德桥叫狮子桥。清刘韫良专门为此题联:“龙门足展云生屐,狮岭脉通水合襟。”狮子桥在1985年拆除重建为钢桁架桥,桥长17.8米,宽30米,桥两边为石护栏,栏柱上雕有石狮和绣球,桥两头题“狮子桥”名。如今,只有石护栏上的狮子和绣球让过往行人有这里曾经是桥的感觉。

1985年重建的狮子桥

“遵德”一词源于“遵德”出自《中庸》:“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这段话的意思需要完整地理解。尊德行就是把至诚的德行作为最尊崇的行为规范,道问学就是以问和学作为修养的途径;致广大就是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尽精微就是尽心达到精细微妙的境界;极高明就是致力于达到高大光明的境界;道中庸就是把不偏不倚和恒久不变的本性作为修养的途径;温故就是时常温习已知的学问;知新就是不断增加新的见识。西汉末期的古代著名兵书《三略》,其作者据说叫黄石公,所以也称《黄石公三略》曰:“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为城中心桥梁起名“遵德”,这是古代以德为先的德治思想体现。

至于狮子这一动物,约起源于12万年前,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也是世界上唯一雌雄两态且是最大体型、体重的猫科动物。狮子由于凶猛,且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所以有“草原之王”的称号。中国本来没有狮子,相传是在东汉章帝时期(76—88年)传入中国,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使者说汉朝若能驯服它,便继续臣服进贡,不然断绝邦交。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都没有成功,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乱棒打死,为避免章帝降罪,宫人扒下狮皮,由两人装扮成金毛狮子,另去一人逗引起舞,大月氏使臣和章帝都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到坊间,百姓觉得舞狮是国运昌盛吉祥的象征,仿狮子的表演从此流行。有关舞狮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乐志》。杨炫之所作《洛阳伽蓝记》,亦有北魏时期洛阳长秋寺佛像出行时“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记述。到了后来,狮子成为骁勇善战的象征和镇宅避邪保平安的瑞兽。

狮子在中国也称狻猊,由于勇猛,唐朝始作为衣服上装饰,代表武官较高的等级、职务。《旧唐书·舆服志》:“延载元年五月,则天内出绯、紫单罗铭襟、背衫,赐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监门卫将军服装饰狮子,左右卫的服装饰麒麟,左右武威卫的服装饰虎,左右豹韬卫的服装饰豹,左右鹰扬卫的服装饰鹰,左右玉钤卫的服装饰鹘,左右金吾卫的服装饰豸,诸王的服装饰盘石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雁。”武则天创造的用动物表示官员等级的装饰,演化到明代定型为补子。补子又称胸背,简称补,为官员服装上位于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文官的补子的图案用飞禽,武将的补子用猛兽,不同等级的官员补子的图案不同,成语“衣冠禽兽”即来源于此。《明会典》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文武有别。文官绣禽,以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的补子绣兽,彰显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由此可知,官服上绣有狮子的补子,表明是二品武官。

由于狮子避邪保平安,所以贵阳到处都有狮子名称的地名。在老城区的新大陆数码广场和台湾大厦之间,有一条从中华南路通往富水南路的街道叫醒狮路,最早的地名因物产而叫茴香坡。在明朝时期,一个叫龚图的武毅将军家住在茴香坡路口。古时官宦人家门口都有两只石狮子,唯有龚图别出心裁,在宅第府院门口只摆一个石狮,由于与众不同,此地得名独狮子。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寓中华民族犹如睡狮已醒,这里地名改称醒狮路。

在筑城周围,除了“三狮五虎一凤凰”中的三座狮子山外,清代完颜麟庆著《鸿雪因缘图志》记“贵阳九景”,其中“狮岩趺坐”指扶风山以北、牛渡河边、海拔1263.6米的狮子山。从汤家山,即中天集团修建的住宅小区回望,牛渡河水口岸边山头如雄狮,山上的仙人洞犹如狮眼圆瞪,高耸的山峰如狮肩,凸出的白色崖壁像狮口大张,对岸和尚坡昔日松林摇曳,宛如绒毛幼狮,两狮相对端坐成为一景。此外,贵阳城周边还有许多与狮子有关的地名,如:黔灵山狮子岩;望城坡海拔1278米的土石山,因形而名狮子口;后巢乡后巢村畜牧场村民组对面海拔1155米的狮子摇铃山。此外,花溪区青岩镇有双狮峰;观山湖区朱昌镇郝官村西海拔1189米的山峰,因形如狮子卧于李官坝子边得名;乌当区东风镇东北海拔1250米的狮子山;乌当区水田镇定扒村南有一海拔1060米的山峰因形而名狮子头,等等。

铜狮雕像

老城中心的桥梁,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无论是叫遵德桥,还是叫狮子桥,都是这座城市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记载。

贵阳地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