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搬石头
古时候,贞丰县有个布依寨名,叫板龙书。寨里住着一个名叫卜卡的老汉,他的老伴多年前就去世了,只留下他和三个闺女。卜卡的家底清贫,无牛耕地,一年的庄稼活儿全靠父女四人用双手抠挖种地,终年劳苦仍是缺食少穿,他们父女一年到头都过着寅食卯粮的日子。但卜卡从不气馁,他有一颗要为子孙造福的心。对家务、农活,他常做这样的安排:农闲时,闺女们在家纺织和料理家务,他天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上山开荒造地;农忙时,四人再一起种地。卜卡决心要用锄头为女儿们开出一条致富之路。
随着日月的运转,卜卡已年上古稀了,但他仍上山开荒造田,干劲不减当年。一天天,一月月,他把新开的坡地砌成一块块梯田。一天,太阳偏西了,卜卡正使劲翻着一块凹凸不平的大丑石,不管他怎么翻也翻不动这块大丑石。当他使尽全身力气把石头翻动了一点,这块大丑石过一会又马上滚回原来的位置。卜卡歇了口气,使力顶住石头,稍一拗动,石头仍又回到原位。卜卡急得两腮鬓发尖直掉下豆大的汗珠,他实在支撑不住,索性任它回到原处。又歇了片刻,卜卡摩拳擦掌又来翻石,他这时顺手拿来锄头,在这块石头的下面挖个斜坑,再去试翻,石头果然比先前好翻了。可是,说来也怪,刚要把它翻滚,石头却突然扑向卜卡。这时,只要卜卡的手稍稍松动,就会有被石头压死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侧边树林里响起了一阵阵悠扬婉转的“哩——哩——哩——哩”木叶声。卜卡好像盼来了救星,赶忙朝木叶声响的方向高声呼救:“吹木叶的年轻人,请快来帮忙,救个命啊!”又喊:“谁能翻掉此怪石救我一命,我愿招他为家中女婿。”
哪知吹木叶的竟是一只癞蛤蟆,它原来被压在卜卡翻动的大石下面,因老汉翻动了石头,营救了他。趁老汉不妨,它跳到侧边树林里。癞蛤蟆听到有这样好事,欢喜若狂,一蹦一跳地来到老汉跟前,对老汉说:“老人家您说话算数吗?”卜卡翻石的力已耗尽,快要支持不住了,一时哪管是人是妖,心想只要能把这块大丑石翻掉,能解救我就行。卜卡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自古吐出的唾沫谁能舔?投海的石子哪能收回?我老汉说的话一定算数。”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满身疙瘩的癞蛤蟆前肢扶住石头,后两肢轻轻用力往后蹬,石头就顺坡滚下山壑中去了。这时太阳早已下山了,夜幕已降临,卜卡见翻动了大石便转身收拾工具高兴地赶路回家。一路上,只见癞蛤蟆不声不响地跟在老汉身后寸步不离。卜卡转身看见它才恍然大悟,刚才翻石头失言招婿,虽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却引来了身后的怪物,怎么办呢?他想着家中的三个闺女,究竟将谁许配给它呢?卜卡的心跳个不停,真是无可奈何。这时老汉自己也后悔不该失言,应该以物作凭,或是以金银相赠,不应该给女儿招惹这门亲事。但如今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卜卡的心像热锅上的蚂蚁,拿不定主意。他走着、想着、怨恨着,渐渐挨近村寨了。
在家的三个闺女照常邀约到村边来接他,帮阿爹扛锄、背背篓,一同和阿爹回家。她们谁也没有注意到身后的癞蛤蟆。到了家,闺女们才发现有一只癞蛤蟆也跟着跳进了屋,她们争着要把它踢出去。卜卡见了忙劝阻,说:“不能踢它呀,因我今天翻大石时不慎被石头压住,多亏它助我一臂力,我老汉有言在先,瞒着你们招它为一女婿,报答它的恩情。”卜卡把上山挖地搬石头的经过详细地叙述给女儿们听。闺女们听了又悲又喜又惊讶,知道阿爹上山翻石受尽折磨,侥幸有救星降临才能逃脱困境;但她们看着屋中的癞蛤蟆,也怨恨阿爹无意中失言,乱招这门亲事。
卜卡给闺女们讲在坡上翻石的经过,是为了让她们心中有个数。吃过晚饭,他把三个女儿喊来,指着身边的癞蛤蟆对女儿逐个地问:“我今天遇难,因有言在先,它救了我,你们谁愿意嫁给它,帮阿爹报恩?”卜卡问阿敏,阿敏摇头回答说:“长女心不良,宁愿当一生闺女,不愿与这怪物共鸳鸯;”卜卡问阿婕,阿婕皱着眉说:“次女心不孝,宁愿嫁人不嫁妖,生死也不与怪物同偕老。”阿凤见大姐、二姐都已拒绝,心想:“这门亲事只能落到我身上了。如果我再想法避开,阿爹如何交差呢?真的那样,阿爹岂不是失言又失信了吗?为了使阿爹无忧无虑地欢度晚年,不管是妖是怪或是仙是人,火海也要闯,刀山也要上。”她不等阿爹问话,就自告奋勇地接受了这门亲事。
第二天天刚刚亮,阿凤收拾打整好,准备跟随癞蛤蟆安家去。卜卡含着眼泪与女儿们送了她一程,阿凤就这样去成婚了。她跟着活蹦乱跳的怪物癞蛤蟆,一边走,一边寻思着,在心中自我安慰道:“我跟它就要跟到底,不管到何处去安家,都要与它一辈子都在一起。”走呀走呀!日已偏西,癞蛤蟆领着阿凤来到了一片树林边,只见它顺着石缝钻了进去,阿凤见了急忙伸手往里抓,真出乎意料,她这一抓,眼前霎时变成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山洞。从洞里来迎接阿凤的不是癞蛤蟆,而是一个英俊的男子,他对阿凤说:“你阿爹把我从石下救出来,我也救了你阿爹;他老人家发了誓,你的心肠好,愿与我成家,我们就在这儿安家吧!”他俩就在这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他们住的是石洞,睡的是石床,用的是石桌、石碗、石筷,坐的是石椅、石凳,他们就在这石洞生活了。
梦寐间,癞蛤蟆向阿凤说出了他的真名——石灵,还说了他童年被恶人活埋在这里的悲惨情境。阿凤很同情他,并决心与他同甘共苦。石灵对阿凤说:“现在我们成家了,应该要为后代造点福。我阿爹留下的宝斧,现在该是它显灵的时候了。”说完,他用“宝斧”轻轻地敲了洞门石墩三下,两人就突然睡着了。第二天清早醒来,他(她)们住的不是昨天的山洞,而是一幢奇巧的崭新瓦房。阿凤见了觉得很惊奇,仔细环顾四周,这才发现他们住的是龙宫凤窝,用的是银盘玉筷、金碗、金盆;猪羊牛马满圈;阿凤的织布机更是稀奇罕见,它四只脚都垫有金鸡蛋。后来石灵和阿凤还邀请上百户穷人家前来这里居住,和他们在这地方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了。
冬复春始,卜卡的两个女儿也都各自成家了。日月如梭,隔了几年,阿敏、阿婕很惦念三妹,担心她的处境。但又不知道她的去向下落,只听说她与那怪物在山洞里安了家,两姊妹决定抽空一同去探望。恰逢“六月六”这天,姐妹俩邀约携娃带崽各拎着装有花糯米的提篮去看三妹,她们边问路边打听,走了九天九夜,终于来到阿凤家门口。阿凤和石灵听到犬吠,断定有客人来到。他们出门一看,原来是阿姐们来了。
姐妹们很久都未见,一住就是一场(六天)。石灵和阿凤商议,一定要留姐姐们多住几天。真是出乎预料,阿敏看到三妹家富丽堂皇,又看到妹夫才华出众很是嫉妒三妹。阿敏把当年癞蛤蟆求亲一事忘得一干二净了。阿敏开始对阿凤起了歹心,心想要是三妹突然死去,我愿顶替她,那这些家产不就归我了吗?从那之后,她就开始想方设法来谋害三妹。
一天午后,阿敏说要到河边给娃儿洗便布,无论如何也要三妹带路。到了河边,两姊妹洗完便布,太阳快要西下了,只见河边的几棵大树上还有几点稀疏阳光,阿敏对阿凤说:“凤妹,树枝丫尖上还有几点阳光,你快爬上去把便布晒干,免得回家麻烦。”憨厚的凤妹不知是计,信以为真,爬上树梢,把便布放在树枝上晒。突然,阿敏在下面发疯似的高喊:“太阳回家了,快把便布拿下来吧!”她一边喊一边捡起石头向阿凤打去,阿凤觉得很蹊跷,一时被阿敏打得手忙脚乱,不慎从树上跌落下来,一会儿就死了。
阿凤摔死,正和阿敏的心意。这时,阿敏假惺惺地哭着回家给妹夫报丧,石灵闻讯赶来,哭得肝肠寸断。后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石灵好不容易才办完这场丧事。
这以后,石灵日思夜想着阿凤,想起当初她不嫌自己丑陋,想起她的好心肠,想起她的笑容……想着恋着,不禁对大姐起了疑心。石灵想为什么她要拿便布到河边洗?为什么要拿便布到树上晒,为什么树脚下会有许多乱石?这一切都让他觉得很奇怪。趁大姐们没有回家前,石灵决心把阿凤的死弄个水落石出。经过多次逼问,石灵终于知道如果不是阿敏姐叫阿凤去洗便布,阿凤就不会死。石灵逼着大姐要回阿凤,她说:“人死哪能复生,万一妹夫逼要三妹,为姐的愿赎替妹一生。”石灵见阿敏如此回答,说:“大姐虽有心伴我一生,不过,只有能在织布机上穿梭织布的人,才是我真心实意的情人。”
阿敏听了暗自高兴,认为阿凤是妹能编织,我为姐怎么不能织呢?于是她与石灵来到了织布机房,想显身手,哪知刚坐上织布机架,脚下的金鸡蛋就碎了,她踏不灵,织布机不叫,穿梭线不响,织不成布。阿敏正处在焦虑之中,只见屋檐下飞来一只羽毛漂亮的小鸟,站在织布机房的窗口,唱道:“戕害夺人夫不妥,自己缚自己的脖;谋人夫不礼,织丝绸不成,纺棉不牵线,穿梭线不响,我要拿你眼泪当茶喝,我要把你眼球啄破。”小鸟刚唱完,就飞扑到阿敏的织布机上,用嘴狠狠地啄瞎了阿敏的双眼,阿敏痛得哇哇大叫。在侧边观看织布的石灵见了也觉得奇怪,上前抓住了那只小鸟。
石灵刚碰到鸟的翅膀,突然小鸟不见了,站在石灵面前的是复生的阿凤。石灵凝视着她,一时愣住了。只见阿凤眼泪直流,扑倒在石灵怀里,向他诉说大姐阿敏谋害她的过程。石灵听后心如火燎,怒发冲冠,拿起木棒把可恶的瞎眼姐赶出了门。
阿敏见阿凤复生后,羞愧得无脸面,摸到了晒便布的树下,来到洗便布的河边,投水自尽了。霎时,织布机脚下的金鸡蛋也复原了,阿凤在布机上悠然自在地编织花布。他们夫妻俩又重新欢聚,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并决定把年迈的卜卡接来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