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紫色河的传说
所属图书:《双乳峰的传说》 出版日期:2018-07-01 文章字数:3143字

紫色河的传说

距贞丰县城七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布依族大寨纳蝉村(即岩鱼古寨),村前有一条紫色河 [1] ,在纳蝉村流传着一个关于紫色河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纳蝉村的布依族都居住在后龙山的山顶上,那时人烟稀少,猛兽和强敌常从凉亭垭口来侵犯,使得村民日夜不安。为此,首领卜禹时很担心全寨人的安全。他冥思苦想:如果能把“浪欢”这座独坡“赶到”凉亭垭口,堵在那儿,村里岂不就免遭猛兽和强敌的侵害吗?卜禹为这事朝思暮想,不知如何才能将独坡“赶到”垭口?

不知不觉卜禹已年过花甲,一天晚上,卜禹睡得正香,他梦见一位白发苍苍的仙姑,仙姑对卜禹嘱咐道:“卜禹啊!你多年的愿望,我早已知道,晓得你是好心的布依族人,今晚我特意来给你送一根‘赶山鞭’,并传授你赶山的秘诀。”于是,她在卜禹的耳边小声念了几遍,接着,又把一根“玉簪”轻轻地放在卜禹的枕头边,做完这一切,白发仙姑就不见了。

卜禹醒来时,慌忙地看向四周。哪里还有仙姑的影子哟!这才明白他是做了一场梦。但他慢慢地回忆起仙姑所教用“赶山鞭”的秘诀,暗暗地复诵了几遍,他又环视枕边,发现枕边似乎有什么东西发光,心想,这难道真的是仙姑送的“赶山鞭”吗?再翻枕头看,又发现有红布包裹的东西平放在那儿,卜禹顺手拿来解开一看,原来是一根洁白的玉簪。

卜禹把这宝物精心地保存好,按照仙姑的叮嘱,到了第二年七月下旬寅卯日,天麻亮时,他就来到了“浪欢”地点,拿起“赶山鞭”,念起白发仙姑所教的秘诀,对独坡一指,喊了一声“走!”说来也真怪,只见那独坡慢慢地向前挪动。卜禹就这样一直连赶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把独坡赶到了纳蝉村大坝、红林蛟龙潭处。此时卜禹的“赶山鞭”突然断了,山赶不动了,独坡就坐落在蛟龙潭上,恰巧把正滚水的蛟龙紧紧压住,让蛟龙翻不了身。

那时,纳蝉村的布依族都住在后龙山上,而坡习老(即罗汉山)的山腰下“许牙卖”处长有一笼大葡萄,不知长了多少年,这笼葡萄藤延伸到后龙山,把整座后龙山都覆盖了,人们住在山上,十分舒适。之后,葡萄笼的藤越长越茂盛,藤茎越长越大,它的枝叶又继续向“坡习岜”(即对门山,鲤鱼山)延伸,若干年后,它又把对门山覆盖了。此时,这笼葡萄藤的藤茎大得惊人,需二十多个大汉拉手才能合抱。那时延伸到对门山的葡萄藤居然变成了一条大路,四人抬的两乘轿子往来无碍。有一天深夜,一匹狼从对门坡顺葡萄藤路来到后龙山偷猪,被人们发现,狼急丢下猪没命地逃跑。而葡萄藤路,高得无比,那头被狼丢下的猪从高空飞落下来,砸在大坝的石板上,砸出了一个洞,之后洞内积水,因此得名——“冗笼木”(即猪笼潭)。

这笼葡萄藤,不知沾上何仙气,越长越惊人,后来,它把整个岩鱼大坝全覆盖了,最后还延伸到了独坡。又过了若干年,葡萄藤又把独坡的腰部死死地缠了三圈(至今痕迹仍在)。紧接着,葡萄藤又继续顺着独坡顶向上延伸,直至延伸到南天门处。哪知道,这“独坡”原来是天上玉帝不慎掉下的一个宝玥 [2] ,通过独坡可直达南天门。

日久天长,葡萄藤须伸到了南天门边上,藤越长越粗,待到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时,天兵齐力把葡萄藤慢慢地向上拉,一直拉了七七四十九天,这时独坡已离地三尺。这下可不得了啰!独坡下的蛟龙翻了身,它引发了洪水,不到半月,洪水滔天,祸害百姓。原来被压的蛟龙要对卜禹赶山进行报复,才引发洪水,一心要把卜禹他们淹死。水位逐日上升,月复一月,丘陵全被淹没了,没几年,剩下的大山已寥寥无几了。这时,卜禹他们被迫迁至坡习老顶上避难。此时,大地一片汪洋,人们处境十分艰难,困在山顶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有一头白水牛出现在离人群不远的汪洋中游来游去。卜禹他们都在焦急地议论:“为什么在汪洋中会出现水牛呢?再说,我们的畜禽已死尽,哪来的牛呢?不管怎样,还是把那白水牛救上来,等以后洪水退了,水牛对我们有好处呀!”说完,卜禹便邀了几个年轻人向白水牛的方向游去。当卜禹他们游近白水牛时,白水牛不等他们开口,便先说起话来:“卜禹啊,我知道你们布依族很有良心,要来救我,那我就告诉你们治水的方法吧,你们要想让洪水消退,就得把寨里的那笼葡萄藤的根部砍掉,因为它已把‘独坡’缠紧,并有向上延伸的威力,加上天兵助拉,迫使‘独坡’离地上天,而‘独坡’下的蛟龙侥幸翻了身,洪水就是它对你们的报复,因此,一定要砍断后龙山上那笼葡萄藤,切断它的上升仙气,使‘独坡’回到原位,压住蛟龙,洪水才消退。”说完,白水牛不见了。

卜禹他们听了白水牛的话,回来后,大家又惊又喜,按白水牛教的方法,他们进行了分工,找来斧头,轮流潜水去砍葡萄藤的根。他们每天不停地砍呀,砍呀!第一天砍了,第二天又复合了,砍了若干天,仍然砍不断葡萄藤。大家都垂头丧气,正在束手无策之时,那头白水牛又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浮出水面。卜禹又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大胆地向白水牛游去。刚一接近,想问个究竟,它不等他们开腔,便先说:“既然你们有治水的决心,我就把砍断藤的方法告诉你们吧!当你们每天砍葡萄藤要回去休息时,要把卜禹所藏的那根玉簪插在砍过的位置上,这样藤根就不会再复原了。”话刚说完,白水牛又不见了。

卜禹他们回来后,第二天照常轮流去砍葡萄藤,要回来休息的时候,照白水牛方法,卜禹把仙姑留给他的那小根玉簪插进砍过的葡萄藤穴位里,次日再砍,果然生效,它不再长合了。于是,他们轮流砍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把这笼巨大的葡萄藤的根砍断了。但这滔天的洪水仍未消退,为什么呢?他们实在是想不通。正在万分焦虑之时,那头白水牛再次出现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卜禹他们厚着脸皮,向白水牛游过去,准备最后一次向它请求治水的方法。未等他们开口,白水牛又先开口说:“我知道你们正在苦恼为何这洪水还未消退,我特意来告诉你们最后的治水方法。”说完它游到卜禹身边,对他耳语了几句,就消失不见了。

卜禹他们这次回来,信心百倍,按照白水牛的方法,分头潜水去找来十二口大锅,紧紧地盖压在砍断的葡萄藤桩上,不让它出气,这样它就没有上升的仙气,接着又派人游水前往独坡顶上,用同样的方法,砍断了向南天门延伸的葡萄藤。霎时,只听到雷鸣般的“轰隆”声响,天好像塌下来似的,独坡又落到了原来的位置,恰巧压住了正在吐水作恶的蛟龙。之后,洪水就逐日消退了。唯一只有葡萄藤汁顺着独坡往下淌,流进了红林的“蛟龙潭”,变成了紫色水从独坡脚下冒出,一直从东向西滔滔流淌而去!这就是今天岩鱼纳蝉村的“紫色河”。

紫色河

当葡萄藤汁流尽时,葡萄笼也全部降落在岩鱼大坝,对门山由于得到葡萄藤多年的仙气,变成一条大鱼,名曰“岩鱼”。每逢下大雨时,“岩鱼”的鱼口处就会有像囤箩大的水从里面冒出,鱼也就跟着出来,故称“岩鱼山”。而葡萄藤却变成了一条蜿蜒的紫色河,葡萄叶又变成了一块块肥沃的良田,葡萄枝亦变成长短不一的田坎。原来居住在山顶上的布依族人也随着葡萄藤的降落而搬迁到坡脚定居至今。

由于葡萄藤遮天蔽地,天下所有的“蝉”长期生活在葡萄藤里,饮食葡萄,日日夜夜伴同布依族儿女唱出悠扬的歌声,因此得名“板玉英”——即“纳蝉”村。

蛟龙潭,变成了紫色河,由于紫色河多年蓄水的缘故,成了纳蝉村布依族人世世代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下水。这地下水渗透了整个岩鱼大坝,滋润了万物生长,它给纳蝉村的布依族后裔留下了无限“香、甜、美”的山珍海味。所以在贞丰珉谷纳蝉布依村乃至北盘江畔还传唱着:“纳蝉是个好地方,紫色河水鱼欢唱,吃饭要买岩鱼米,玩耍要连纳蝉娘……”

“紫色河”是地下水,经有关专家考究,河水含有多种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符合动植物生长的需要。就因为如此,由这条河灌溉的具有自然香的纳蝉香米畅销贞丰,也远销各地。


[1] 紫色河:环绕岩鱼古寨的一条河流,因河水略带紫色,故得名紫色河。

[2] 玥:传说中的神珠。

双乳峰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