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胎草
从前,在布依族聚居的地方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他家原先是一户人丁发达、六畜兴旺的农户。谁知当李老汉到了花甲开外时,全家染上了一场瘟疫病,儿子、儿媳、孙子全死了,只剩下李老汉夫妇俩。为了生存,年过花甲的老夫妇商量之后决定逃离此地,各奔前程。夫妇俩感情深厚,在离别前相互赠送各自心爱的东西,但愿有久别重逢之期。李老汉把常随身带的扇子撕下各存一半,李奶奶也把手上一只唯一的花白玉镯砸成两半各存一半,他们就这样泪涌如泉,依依不舍地辞别。
由于两老都已年迈,李奶奶只能拄着拐杖沿街转寨乞讨为生;而李老汉虽是一个有主意、会医术的人,因年纪大了也只能倚老卖老,乞讨求生。一天李老汉来到镇上乞讨,在街上转来转去地喊着,东街唱的是乞讨调,西街喊的是卖身调:“谁拿二十两来买我做爹?我会叫他发财发富。”每当来到街头乞讨时,李老汉都一直这样喊了好几次,街上过往的行人都以为这老头一定是疯子。
那时的乞丐很多,其中有两个身体结实而年幼丧父母的小乞丐,在乞讨途中结成了伴侣,当他们头一场沿街乞讨时,听到了老乞丐的卖身喊唱,非常感动,他们想买下李老汉,其原因有二:一是思念自己的父母,二是如果有个老人在家来指导他们,估计家境会慢慢变好。于是,他们回洞商量,那个男乞丐丈夫说:“那和我们同行的老头,为什么要喊买他自己做爹?还要添一句吉利的话‘发财发富’。莫非这老乞丐私下还藏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年轻的乞丐夫妇俩决定把前段乞讨到的二十两于下一场将老乞丐买回做爹。
六天过去了,第二场赶集时两个小乞丐真是说到做到,在街头,他俩找到了老汉,将积存的二十两拿给李老汉,买了一个爹。可是,李老汉还有一个要求:要两个小乞丐请人写张凭据,以后一切行动要他们都得听从他的吩咐。小乞丐全部按李老汉的要求照办了。
离城镇约五公里远的东北坡脚有个大洞,能容百余人,是乞丐聚居的地方,因此得名乞丐洞。那里荒人无烟,凹坡里长满草笼和刺条,里面土质肥沃,水源丰富。乞丐们都有个规矩,除了成对成双的另居外,其余的都按男、女分群住。而两个小乞丐买得了一个老爹,领回乞丐洞,洞里的乞丐们听闻后都挤到他们那看热闹。李老汉来到乞丐洞,他看到洞外四方山清水秀,土壤肥沃,觉得此处是个改变命运的好地方。来洞不到一个月,他就想出了主意,决定拿出二十两卖身钱叫两个小乞丐去买种子和农具,他们按老爹的吩咐照办了。在老爹的指挥下,头一年他们边乞讨边开荒种苞谷。第二年全家三口人已自食其力,慢慢地离开了乞讨的路。
过了六月六,有一天,儿媳(李老汉把男乞丐当作儿子,把女乞丐当作儿媳)上街买东西,听到人们说陕西那有一种叫“发骡”的恶病,官府到处寻医找药,请人医治。她还听说这种病非要得到“怀胎草”方能治好,回家一说,年迈的老爹听了心中甚喜。第二天立即叫儿媳上街打听,把赏金问清楚。回来后,他命令他们夫妇俩把正打包的部分水稻割下来晒干,制成了“怀胎草”,送往陕西发病点。李老汉制作的“怀胎草”果然是良药,药到病除,陕西所有的“发骡”病全都被根治了。这时已快到了除夕,只见官府按之前的榜文驮来了十驮银,作为回报给李老汉。李老汉在乞丐洞迎客,全家喜眯了眼,马帮驮银来了,乞丐洞所有的人都围拢来看远客送宝,一时热闹极了。
过了大年,李老汉召集全洞百余个乞丐聚会,把十驮银钱按人头分给大家,让他们各买种子,制农具,买耕牛,修房屋等,仅一年的功夫,乞丐洞的周围变成了一个田地满坝、庄稼绿油、鸡啼犬吠的新村。
一天,乞丐村来了一位年过古稀的乞讨老妇人,她想到乞丐洞住宿,走近洞一看,洞周围都全是村寨了,她以为是走错了路,便用乞讨的调子在一户人家门口喊主人。说来真是巧合,柴门内正住的是李老汉家,今天乞丐村所有的人都聚集在李老汉家,为李老汉做古稀大寿,人们正欢聚一堂。听到门外犬吠,儿媳出门探望,见是个身穿烂裙、白发苍苍、牙齿脱落、满脸深皱、肩挂破兜儿、手拄拐棍的乞讨老妇人。儿媳将这实情转告老爹,老爹为了打听老伴的下落,又叫儿媳去问清楚这乞讨老妇人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老妇人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她,还把保存的半边扇子和半截玉镯拿出来,她趁机也打听李老汉的消息。儿媳将这一情况转告老爹,只见老爹惊喜地说道:“啊!她!她就是你们的妈妈。赶快接她进屋,换上新衣,即请她和我坐上席共享古稀的大寿。”儿媳全都照办了。
李老汉夫妇重相聚,两个乞丐有了双亲,全家老幼欢聚一堂,同席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