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祭“灶神”的来历
所属图书:《双乳峰的传说》 出版日期:2018-07-01 文章字数:1773字

祭“灶神”的来历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许多地区都有祭“灶神”的习俗,而关于敬供“灶神”的传说也各不相同。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人居住的村寨都有这样一个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晚,家家都要用菜油来煎烙三碗粑粑、豆腐和准备三杯茶,在灶上敬供,然后烧纸钱、点香作揖,磕头祭“灶神”。

相传在以前,北盘江一带有一个卜越村,村里住着一对夫妇,男的叫阿力,女的叫厄芳,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名叫阿梅。阿梅从小就长得很漂亮,声音也特别好听,人们都叫她“梅花女”。不到一年时间,周边五六十里的人全都知道卜越村有个名叫阿梅的小姑娘长得很漂亮,就连离卜越村较远的卜蛮也都知道了。卜蛮想倘若真的有这样一个美女,不如干脆抢来给儿子做童养媳。

阿梅八岁那年,正逢新年正月间,卜蛮带着家丁装作打猎人,假装路过卜越村,趁机把阿梅抢回家做童养媳了。当天阿力病倒卧床不起,无力营救女儿;而厄芳则一直追到江边,只见卜蛮他们已渡江远去,她只觉得天旋地转,一头扎入滔滔的江水中打算寻找女儿。等众人赶到时,厄芳已经无影无踪了。

阿力是个忠厚的老实人,他病愈后,不知去哪找回女儿,又知道妻子投江自尽,他更是悲伤极了。从此,阿力就只有孤苦伶仃地过日子。当阿力年过半百时,一天,他上山砍柴,不慎又跌断左脚失去劳动能力,为了生存,他只能乞讨为生。

十年后,阿力已是个年过花甲的人了,他满头白发,眼球凹陷,肩褂烂物,身着褴褛,拄着拐棍,走路一瘸一跛的,看上去好像九十岁的老头子。

一天傍晚,阿力来到一大户人家的门前,唱着乞讨的调子:“好人家来好良心,开门助我残疾人;给一钱来送一口,主家发财代代有!”不一会儿,主家真的打开门,让阿力进屋烤火,并准备了饭菜给阿力吃。饭后,主家还铺好床给阿力过夜。

第二天天一亮,阿力起来告辞主人准备上路。这时,主家又派人前来挽留,叫他吃了早饭再走。原来阿力留宿的这一家正好是卜蛮家,卜蛮吃了早饭就来和阿力聊天,他问阿力为啥会走到这一步?因为感激主家让他留宿,阿力一五一十地给卜蛮诉说自己的经历。听了阿力的话,卜蛮想起许多年前抢来的儿媳,莫非就是阿力的女儿?卜蛮又继续问阿力:“你说你的女儿八岁时就被人抢走,你还记得她身上有什么记号吗?”阿力不加思索答道:“其他的我都忘记了,唯一记得女儿左后耳长有一颗黄豆大的痣。”卜蛮想到自家儿媳的左后耳确实有颗黄豆大的痣,这时卜蛮已经确定儿媳就是阿力的女儿了。

吃完早饭,阿力向主人道了谢,准备上路。卜蛮已知道这位乞讨老人就是儿媳的父亲,和他是亲家,觉得不能再让阿力乞讨了。卜蛮想自己多年前做了不该做的事,而今儿子和儿媳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生米已煮成了熟饭。既然与亲家重逢了,那不如设宴相待,请来三亲六戚和村邻寨老,当众向亲家和儿媳赔礼道歉。

于是,卜蛮让仆人给阿力准备洗脸水和洗脚水,不但找来新衣服换上,而且还劝阿力在这里长期住下。随后卜蛮吩咐仆人安排了几桌佳肴,请来寨老等贵宾陪同阿力吃晚饭。在桌席上,卜蛮请阿力坐了上席,卜蛮拿着酒杯站起来说:“今晚请大家来陪客,是因为我要告诉大家一件事,阿力是我儿媳妇的亲爹,和我是亲家。”阿力听了这话一时发愣,哑口无言,阿力心想原来是这家伙把我搞得家破人亡。霎时,那些酸、苦味都一齐涌进他的心头,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不停喝闷酒。

今天正是腊月二十二,晚饭后,客人都各自散去,卜蛮安排仆人给阿力洗好脚,随即也休息了。

阿力在那舒适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烦恼,越想越寒心,实在不知道如何面对这害自己的亲家。在寒冬凛凛的深夜里,阿力仍穿着原来的破衣服,悄悄地摸到卜蛮家的柴房里过夜。二十三日凌晨,仆人生火烧水时,看见阿力躺在柴堆上,大吃一惊,上前想去叫醒他,谁知阿力已经僵硬了,急忙转身大喊:“阿力冻死了!”

那时有个规定,凡是在腊月下旬去世的人,因临近除夕,只能用素席祭奠。因此,卜蛮请来布摩和村邻寨友,用菜油煎烙三个粑粑、三块豆腐和三杯茶敬供于灶上,然后点香、烧纸钱,就在灶房为阿力举行简单的葬礼。在丧礼中,卜蛮当众在阿力棺材灵位前下跪并道歉,也向儿媳妇下跪赔礼道歉,并表示:“阿力生前没有和我共享晚年,殁后我要把他当成灶王来敬供”。

从此,周边的布依村寨也随之按礼敬供。从那以后,就形成了布依族在腊月二十三敬供灶神的习俗。

祭灶神

双乳峰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