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铁路大桥——李子沟特大桥
李子沟特大桥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内昆铁路的头号重点难点工程,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至云南省昭通市的路段上,因桥横跨威宁自治县境内的李子沟大峡谷而得名。李子沟特大桥雄伟壮观,所处地势复杂险峻,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故有“亚洲第一桥”之称。
该桥由中铁18局集团二公司承建。二公司及其他参建单位成功解决了在强风、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群桩、高墩、长联钢构——连续组合梁新结构等施工技术难题,仅用19个月就完成了全桥施工,取得了该桥快速施工的成套技术,11个重点项目通过原铁道部技术鉴定。工程于2001年5月竣工。该桥施工与技术的突破,为内昆铁路提前建成奠定了基础。全桥长1031.86米,共21个墩台,最高桥墩108米。这座大桥有两大特点:一是集深基、群桩、高墩、大跨、长联为一体,一联五跨钢结构连续组合梁,联长529.8米,为国内第一、亚洲之最、世界罕见。二是工程量大,大桥仅主体部分的混凝土工程总量就达10.5万立方米,相当于南昆铁路著名的八渡南盘江特大桥混凝土工程总量的2倍。李子沟特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钢结构连续梁式组合特大桥”,它采用了40米深的大型群桩基础,四个主墩分别高达108、103、96和72米。其中10号墩从40米深的桩底到桥面的建筑高度为161.1米,建筑高度为国内铁路桥梁之冠,仅次于世界第一的德国欧罗巴大桥墩高为181.01米的2号墩,是目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桥梁建筑高度。走近10号桥墩底部,向上仰视,望着戳入云天里的桥身,那种头晕目眩的感觉,与从桥面向下俯视没有两样。不过,你完全不用为桥的质量担心,李子沟特大桥因为建筑质量过硬,还获得了鲁班奖呢!设计者甚至连列车通过大桥时的平稳性和旅客的舒适度这一难题也较好地解决了。
远看李子沟特大桥,宛如一条长虹横跨在李子沟大峡谷两端,硬是把山高谷深,有“摔死山羊弯死蛇”之称的乌蒙山区羊肠小道变成了通江达海的坦途。如果乘车路过大桥时有幸遇到云海奇观,你还可以领略一下“车在山中行,云在脚下飘”的奇景。走上大桥,极目远眺,你会发现,李子沟大峡谷两端的马尾松和其他不知名的灌木如在襟袖之间;再往桥的两端看去,目力所及,除了群山和山上绵延的小道,仍然是山的世界,使本来相当高大的大桥显得那么渺小。从1905年策划修筑滇蜀铁路算起,大西南人等待了近百年。早在1956年就已开工建设的内昆铁路,1962年停建,除北段内江至安边140公里、南段梅花山至昆明370公里通车外,中间安边至梅花山358公里被大西南的山崖江河阻住了。这一阻就是数十年。这桥,这路,圆了毕节地区人民通江达海的铁路梦。如今,它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观念的更新。
参观完李子沟特大桥,你也许不会想到,当时主持大桥设计的竟然是一位年仅34岁的工程师。让我们记住他:刘铭君,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铁路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