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美丽毕节我的家
所属图书:《毕节之最》 出版日期:2014-11-01 文章字数:2596字

美丽毕节我的家

毕节,“一百里杜鹃花歌唱的地方,一千只黑颈鹤跳舞的地方。”

毕节,苍山如海,秀水长流,风光壮美,气势磅礴。

毕节,物华天宝,藏珍蕴奇,人杰地灵,罕世瑰丽。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系川滇黔锁钥,贵州高原屋脊,乌江、珠江的发源地;四周分别与四川省的泸州市,云南省的昭通市、曲靖市以及贵州省的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是川滇黔三省接合部的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红军长征途中,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写下了“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诗句,毕节市的绝大部分区域就属于乌蒙山区。毕节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

毕节市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辖七星关区和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7县以及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共262(2013年年末数据)个乡(镇、办事处),2013年年末户籍人口870.57万人(常住人口653.82万人),居住着汉、彝、苗、回、白、布依等45个民族。据2010年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88%。

毕节市位于东经103°36′36″~106°43′7″,北纬26°21′59″~27°46′21″之间,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这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矿产和水能资源富集,旅游资源雄奇瑰丽,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毕节地处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舒适度好,境内年平均气温13.09℃,清凉宜人,有“天然空调”的美誉。

毕节,地域特色鲜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这里物产丰富,生物资源多样;盛产玉米、水稻、马铃薯、烤烟、核桃、茶叶、生漆、油菜、辣椒、大蒜、天麻、杜仲等优质农作物、经济作物和中药材。有“中国竹荪之乡”、“中国漆器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樱桃之乡”、“中国珙桐之乡”、“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白蒜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和“生物基因库”、“天然药园”等美誉。毕节还是全国四大烟区之一,烤烟产量占贵州省的40%以上。

毕节,矿产资源富集且品质优良。现已探知的矿种达60余种,具有一定储量的42种,具有开采价值的25种。其中,煤炭、铁矿、铜矿、铅矿、稀土矿储量居贵州之首,镍矿、钼矿、硫铁矿、锌矿、磷矿储量位居全省前列。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预测储量为759.7亿吨,其中探明储量达281亿吨,占贵州已探明煤炭储量的48%以上,素有“江南煤海”之称。

毕节,江河纵横,落差较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9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为231万千瓦,目前全市已建成水电站144座,装机容量159.454万千瓦(界河上电站装机容量按一半计算)。目前,毕节已经建成的火电和水电总装机容量为839.5万千瓦,其中火电总装机容量为680万千瓦,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的主战场之一。此外,毕节另有在建和拟建的火电厂装机容量达660万千瓦。

毕节,享有“洞天福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的美誉。“行星上的一大奇观”、“中国最美旅游洞穴排行榜”第一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流金溢彩、恢宏壮观;“地球彩带、杜鹃王国”——国家5A级景区百里杜鹃,灿若织锦、飘芳竞艳;“中国岩溶的百科全书”——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洞天,瑰丽奇伟、别有洞天;“高原明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浪绿波碧、百鸟云集;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赫章夜郎国家森林公园、威宁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等,林海无垠、草木葱茏、动物乐栖;水域面积80余平方公里的支嘎阿鲁湖,碧波荡漾、山水相依、风光旖旎;如诗如画的“乌江源百里画廊”,峡谷风光壮美、水波澄碧、倒影重重,被誉为“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

毕节,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民间文化神秘瑰丽、多姿多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彝、苗等少数民族,民风古朴,热情好客,文化神秘而多彩,令人无限神往与陶醉。毕节,拥有威宁彝族《撮泰吉》、赫章《彝族铃铛舞》、赫章彝族“火把节”、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纳雍箐苗服饰”、“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等六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其神奇的喀斯特山水自然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构成了毕节山水文化旅游的美丽画卷。

毕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与北京周口店古文化遗址齐名的黔西观音洞古文化遗址,是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类在这里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了特色鲜明、辉煌灿烂的夜郎文化、水西文化等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共同彰显了这片土地的神奇魅力与博大精深。观音洞遗址、可乐遗址、奢香墓、大屯彝族土司庄园、织金古建筑群、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金沙敖氏和罗氏墓群石刻、“茶马古道”贵州段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横贯五十万年,昭示着古人类的遗踪、夜郎的神秘和水西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勇开九驿的明初彝族女杰奢香,报国爱民的清代重臣李世杰、丁宝桢,中共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林青等,功勋卓著,彪炳千秋,百世流芳。

毕节还是一个光荣的革命老区,红色热土。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在毕节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5000多毕节子弟参加了红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这片热土上,召开过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建立了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毕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随着杭瑞高速、厦蓉高速、毕威高速、黔织高速的相继开通,织金、威宁开通火车专列,飞雄机场顺利通航;结束了毕节无高速、无航空的历史,开启了毕节“铁、公、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时代。随着交通条件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让众多游客可以更快地体验到“游世界花园、探天下名洞、访古彝圣地、赏民族风情”的别样情趣……

数不尽的山水奇观,道不完的人间美景。毕节的美丽,就是这样让人目不暇接,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刻骨铭心,让人魂牵梦绕!

毕节,风景这边独好;毕节,我可爱的家乡;毕节,是一个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好地方!

毕节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