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翟翔时——从毕节走向省城的大教育家
所属图书:《毕节之最》 出版日期:2014-11-01 文章字数:2114字

翟翔时——从毕节走向省城的大教育家

贵州大学(1942年改现名)的前身,是贵州大学堂(1902年改此名)。贵州大学堂的前身,却是创办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贵山书院。贵山书院在乾隆、嘉庆年间迎来发展史上的黄金岁月,不仅是贵州全省的最高学府,也是西南三省首屈一指的文化教育重镇。“五蜀三省皆吾弟子;七略四库有我文章。”作为贵州文化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翟翔时演绎、打造、见证了贵山书院这一段历史辉煌。

翟翔时,字审蓭,自号悦山。出生于毕节长春堡王官屯,家境贫寒却世继书香,其父翟理伦为滇黔翟姓第一位举人知县。翟翔时7岁就能作文,年龄稍长即博览群书,治《尚书》和《左氏春秋》尤见功力。他性情淳朴宽厚,言行举止端庄谨严,深得毕节硕学耆宿器重赏识。在毕节县学就读时,翔时与兄翔远(翟锦观之父,贡生)、堂弟翔仪(后为举人、知县)合称“毕节三翟”,文章道德遐迩闻名。1777年,23岁的翟翔时以毕节籍贯参加贵阳乡试,得中贵州全省第七名举人。此后,翟翔时曾四次到京城应礼部试,都因云贵两省只限取13人而未中进士。

1789年,翟翔时大挑二等,被选任贵阳府学训导。一两年后,翟翔时得贵山书院山长(主讲,原称“院长”,相当于今天的校长)何泌力荐,担任监院(书院主持者,今副校长兼训育主任)。何泌与翟翔时是乡试同年,他特别欣赏翟翔时的才学人品。何泌中进士后,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不到一年即因厌倦仕途而回乡兴学,翟翔时也特别能够理解何泌为家乡培养人才的良苦用心。二人子期、伯牙惺惺相惜,知交好友配合默契,先后主持贵山书院20余年,使贵阳人才成为西南之冠——学生乡试中举者、会试取进士者100多人,其中担任布政使、按察使等方面大员、在翰林院詹事府任职者6人,担任科道部曹者9人,担任道台、知府、知州、知县亲民官者40余人,所在皆有治绩。

翟翔时博学强识,以身垂范,诲人不倦,擅长引导学生。他担任监院,每一次见到学生,必定勖勉他们正心诚意努力学习,把成为圣人贤人作为自己的求学目标。他总是教育士子注重道德品质修养,以敦孝友、崇信义为先务。学生如有过失,他轻言细语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学生们起初还认为他有点迂腐,时间久了,默默观察,觉得他的立身处事,与他平时所说的话语完全吻合,这才心服口服地尊敬他信任他。在教学上,翟翔时因材施教,“严谨有法,经义各制”,特别擅长用淡淡几句话指人迷津,让人如醍醐灌顶。同样的一个道理,经他娓娓道来,听者如坐春风,不知不觉变得神清气爽欢欣鼓舞。何泌的儿子何应杰(后为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勒保的儿子英麟,都曾奉父命拜翔时为师,经常向他请教学问,接受他的教导。

翟翔时工诗善文,且精于声韵之学。起初,贵阳作诗者很少有人知道声律之病。翟翔时在贵山书院主讲古诗,给他们指出错误并教授作诗之法,懂诗词格律的人渐渐增多。后来,贵阳人凡擅长作诗者,都说自己曾受过悦山先生的教育。1806年,山东济宁人孙玉庭担任贵州巡抚,他器重翟翔时,礼贤下士与之定交。1808年何泌逝世后,孙玉庭便延请翟翔时执掌贵山书院。后来,满洲人鄂云布继任巡抚,向孙玉庭询问何人担任贵山书院山长最合适。“玉庭曰:‘经师乎?不乏巨绅。必求人师,则悦山先生其人也。’”(见《大定府志·卷三十五·诸翟传》)鄂云布于是亲自造访翔时,几次到达翔时住所,翔时才肯再次出任山长。翟翔时先后主讲贵山书院十五年,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政府官员对他的敬意愈加隆厚。

翟翔时不仅教书育人,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1794年冬,贵筑知县王湛恩偕何泌、翟翔时规划扩建原“清淑阁”,增加字冢、惜字院、仓圣楼、昙云精舍、训翠亭、假山和萍池,成为5年后竣工的“扶风寺”——今天贵阳名胜古迹“阳明祠”重要组成部分。勒保任总督时,贵阳、安顺之间安平、羊西十三寨熟苗被诬谋反,政府拟派官兵征剿。安平人宋万清是翔时知交好友,快马传书讲明事实真相。翔时当即拜见勒保,劝他对羊西十三寨的苗民加以抚慰。勒保听从了他的意见,当即起草标语口号,催促制作“良民旗”一千多面交给翔时。翔时派弟子宋劭谷(后为进士、翰林、监察御史、广东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毕南英等驰谕羊西,王瀹、杨名声分谕安南、长寨、广顺、定番。羊西苗民都感动响应,把兵器全部销毁以示永不叛乱,从而避免了被镇压被屠杀,安平也因而得以稳定。勒保因为翔时有如此胆识,更加礼敬于他。

翟翔时人品高洁,介然自守,虽与王湛恩、勒保、孙玉庭、鄂云布等地方大员过从甚密,但和而不同和而不流,丝毫没有沾染上当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士大夫文人都乐意与他交往。翟翔时擅长教育,喜好荐举人才,被南域推崇敬重,士大夫识与不识都称他“悦山先生”。就是那些没有做官的学生,也全都品行端正,忠厚淳朴,不用问就知道他们是悦山先生的弟子。翟翔时改籍贵阳后住云锦庄(今属乌当区),非礼之财分文不取,却乐意把自己的衣食推让给门生亲故。家里财力不足,入不敷出,常常要典当衣物才能勉强度日。他却多次为朋友养育孤儿、遣嫁孤女,人们也因此称颂他的好处。

1810年,翟翔时因病辞去讲席,在云锦庄家中寿终正寝,时年56岁。治丧期间,贵阳士子每天前往哀悼者络绎不绝。后来,门人们将翟翔时供祀在阳明祠中。

毕节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