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织金古建筑群”之保安寺
织金古城是贵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城的得名,大多得益于它的古建筑,得益于古建筑与县城附近奇山异水之间的和谐之美;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安寺,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保安寺位于织金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三甲坝子。保安寺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这一古建筑群由保安寺、观音阁和地母庙构成。建筑群所在的两座山峰相互依靠,高10余丈,形成天然拱洞——“慈云洞”。保安寺古建筑群的妙,妙在古建筑与山与洞构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两座飞来的孤峰,相互合抱,中空成一高一低两洞,西洞阔,南洞窄。重檐悬山顶式木结构的保安寺建于西洞口坐东向西,入洞右转上方出南洞。二重檐六角攒尖顶的观音阁建于南洞口坐北朝南。近山顶处,峰回路转,平台上建有悬山顶式木结构建筑的地母庙,坐东北向西南,与寺阁相互映衬。
南洞口从山顶竖立至山脚如一刀劈开,上半部南北对穿,远望如两山相合,顶部相连为天然石拱穿洞,仰望如一洞穿天,顶露圆光,构成织金八景之一——“云洞天开”。建筑群利用方向不同、层次不同的两个洞口,巧妙地布局三幢三层古建筑,既有环峰依洞而建的立体感,又有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而以洞连接古建筑,以古建筑的实和明与洞的虚和暗相对比,以暗托明、以虚衬实的手法,可谓妙趣横生,高度体现了古建筑与山水的和谐之美。遇到雾天,有云雾吐纳于洞口,缭绕于翼角,便兼有了以动显静的艺术效果。古人以“云洞天开”点题,算是出神入化了。
“古洞云深留佛住;山门月满听僧敲”。“云洞天开”历来是文人墨客、名流仕宦游览的胜地。《平远州志》、《大定府志》就有相关记载。遥想当年,皓月当空,清光遍地,竹影婆娑,古人登楼危坐,把酒临风,低吟浅唱,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清嘉庆时平远州官易凤庭赏游保安寺后作诗道:“输与僧家结净缘,青峰围住白云天。空中色相三生石,顶上圆光一洞天。偶为看山来见佛,几忘作吏想逃禅。宰官说法腰乃折,下拜何妨学济颠。”饱学之士谌金寿游览后,题诗与易凤庭唱和:“偶逢僧话正前缘,世界花花一望穿。岩上无心云出岫,洞中有口日谈天。弄梅我欲林和靖,煨芋谁人识懒禅。十二层楼看曲水,俨然人在翠微巅。”“云洞天开”仿佛成了他们梦寐中的“世外桃源”。其实,他们所谓的“看破红尘”、“弃官参禅”未必是真,而这里的古洞流云、绮丽景色令其止步忘归,却是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