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谈民族民间文化在校园的推进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5-09-01 文章字数:2513字

谈民族民间文化在校园的推进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是一个民族能够绵延不息的血脉和内在机理,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族面临着自身文化的消失,有的甚至已丢掉了传统,丧失了立身的根基,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专家和学者的重视。针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民族工作部门和文化工作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谈谈民族民间文化在校园如何推进。

一、统一推广,营造全面推进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良好氛围

民族民间文化广泛流传于民间,是分散的、不自觉的,政府部门应该纳入繁荣文化系统工程,在一定区域进行统一推广,才能有效推进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否则会形不成规模,推广不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印江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始于2003年,由县教育局牵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协助,在全县管理区及以上学校进行统一推广。学校根据文广部门编排的舞蹈,利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文广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定期进行督查,使得这项活动长期开展并顺利实施。现在全县管理区及以上学校均把土家摆手舞和校园集体舞作为学校课间操内容,形成了人人会跳摆手舞的生动场面。

二、整合资源,突出推进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优势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资料需要专家学者来整理,课程需要教师来讲授,教师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培训需要民间艺人和专家来指导。要组织熟悉地方文化的专家学者编写教材,在全县进行推广和使用。推广过程中,学校要组建学生兴趣小组,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以便顺利推进。以印江书法普及为例,印江自治县素来享有“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为了传承和弘扬书法文化,印江自治县在2006年下发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的通知,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印江民族民间文化》读本,征订了统一的书法教材,并列入免费教科书征订目录。在实施过程中,教育部门加大督查力度,根据书法教师需求进行对口招聘,加强学校教师专业培训,学校聘请了民间“书法家”到校上课,为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创造了条件和提供资源保障,学校做到了周周有书法、人人有教材、课课有教师。此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师资优势和学校条件分别成立兴趣小组,到2011年共有书法兴趣小组226个,管理区以上完全小学覆盖率达100%,学生兴趣浓郁,形成人人练书法的氛围。全县书法教育的普及为印江自治县成功申报“中国书法之乡”称号创造了条件。

三、重点突破,发挥示范校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中的作用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推进,要遵循“重点突破、发挥示范”的原则。民族民间文化是多元的,其内容十分丰富,学校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要求所有学校同步全面推进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应选择条件较好的学校组织实施,在重点领域取得成效。印江自治县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中,选择了印江民族中学、印江第二完全小学、木黄镇民族小学为示范点。其中印江民族中学开设了书法、土家摆手舞、花灯歌舞、毛古斯舞、板凳龙舞、唢呐长号、民歌等教学内容。印江第二完全小学重点推广土家族金钱杆、腰鼓、鼓号队三个项目。木黄民族小学注重让学生收集地方文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民族文化的特点。通过示范校的示范作用,带动和促进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

四、加强学科渗透,使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学校教学中

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和建筑特色等,民族民间文化课程涵盖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如果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将会使课堂锦上添花。所以,在教学中,要把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各科教学中,围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的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印江自治县为例,教育部门要求,语文教学中要融入书法、花灯戏、依仁书院等内容,舞蹈教学中要融入摆手舞、傩戏、金钱杆等内容,历史教学中要融入严寅亮、木黄会师、神兵、祭风神、红棺葬等内容。通过学科渗透,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活动范围,使学生不同程度地知晓了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逐步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自知”和“自信”,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自觉。

五、注重效果,使民族民间文化在校园形成特色

一是以竞赛为平台促进交流与发展。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中,要找准载体,搭建平台,增进交流和合作。为了取得实效,印江自治县教育局举办了阶段性竞赛活动,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搭建交流平台。2003年9月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土家摆手舞比赛,活动分中学组和小学组,通过比赛使学校之间看到推广差距,彼此学习借鉴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可行性做法,使各个学校加大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推进力度。2008年5月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比赛,此次活动有效推动了校园集体舞在全县中小学的广泛推广。2009年和2012年分别举办了第三届、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2006年以来,举办了四届印江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调演,每届文艺调演都为印江自治县广大师生学习、理解、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提供难得的机会,使广大师生在参与中感受,在竞赛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同时将比赛中所学习到的民族文化内容和项目融入今后的教育教学中。

二是以传统节假日为契机展现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是展现民族文化的最佳时机,抓住节日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有利于凸显民族文化特色。每年春节,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印江自治县开展“春节七天乐”系列活动,为广大群众义务书写春联,组织群众现场书法比赛、民族才艺表演,营造了翰墨飘香的壮观场面,体现了印江自治县“书法之乡”的实质内涵。土家摆手舞、印江花灯、毛古斯舞、板凳龙舞、土家高腔山歌、傩戏表演、民族器乐演奏等节目,丰富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提升了人们的鉴赏能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促进了印江旅游事业发展,丰富了印江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了印江旅游文化品位,展现了印江民族民间文化特色。

教育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任,学校有选择、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民族民间文化,发挥学校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得到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才得以传承,文化就会昌盛繁荣。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