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土家族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土家族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带动土家族地区各项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经济实力、扩大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土家族地区之所以落后,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落后,工业化水平低。多年来,土家族地区的干部群众一定程度上故步自封,思想僵化,存在“不能发展工业”的误区,没有树立“工业兴则民族兴”“抓工业就是抓跨越”的理念,没有把发展工业作为土家族地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没有优先发展工业、突出发展工业、加快发展工业,致使土家族地区脱贫致富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土家族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赶上发达地区,实现同步小康,就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因此,加快推进土家族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必由之路。
一、加快推进土家族地区新型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和有利条件
(一)存在问题
当前,土家族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一是由于土家族地区地处边远山区,科学发展理念不强,群众思想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工业项目规模不大,层次不高,投资力度较低,上大工业项目的胆识、决策能力弱,策划、包装大项目和储备工业用地的前瞻性较差,产业集群发展效用还不明显。三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大企业根本没有,中小企业小而少,科技含量不高,且企业主体创新不到位,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四是工业招商难,项目落地难,项目策划缺乏创意,工业专业人才缺乏。五是国家产业政策部分调整对发展较滞后地区工业发展有所制约,特别是环境容量、能耗控制、土地供给、信贷投放等方面将对土家族地区工业发展构成制约,使资源性、高能耗和高排放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大,工业园区融资不足;六是投资环境欠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职能部门服务工业、发展工业的思想意识还较弱。
(二)有利条件
1.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土家族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机遇。国家《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制定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现有投资中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对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并明确,到2020年,西部地区要“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这为土家族地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后发优势为土家族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资源上看,土家族地区拥有能源、矿产、生物等资源优势,为发展能源、原材料精深加工和民族医药等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后发优势上看,土家族地区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但可以充分利用潜在的后发优势,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理念,可以在较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化,尽快提升土家族地区工业发展水平;通过学习借鉴工业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可以少走弯路,选择符合土家族地区实际的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模式,采取优化的赶超战略,较快进入工业发展层次较高的阶段。
3.以电力、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条件极大改善,为土家族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多年来国家的扶持,土家族地区电力、交通、水利条件加快改善,制约土家族地区发展的电力、交通、水利瓶颈将从根本上得到突破,这为土家族地区实施工业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4.国家加大推进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有利于土家族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经济发展转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轨道。国家出台实施《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有利于土家族地区抓住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国内外产业进一步加快转移的重大机遇,招大引强,集群承接,沿链引进,推动土家族地区的产业崛起和发展壮大。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为土家族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大政策支持。
二、加快推进土家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思路和几点思考
加快推进土家族地区新型工业化,要在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总体部署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沿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发展,明确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科技领先、重点突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走出一条有别于那种通过廉价劳动力、低价土地、矿产、水资源和能源来实现粗放开发及产业转移,产业链短、层次低,甚至拼消耗拼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治理成本高于开发成本的工业“发展”的路子。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牢固树立“工业兴则民族兴”、“抓工业就是抓跨越”的理念,以扩大工业总量为目标,以强化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围绕资源办工业、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市场办工业、围绕旅游办工业的工作思路,以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型加工业、特色农特产品加工业、新型建材工业、旅游工艺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企业发展、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培育等工作,坚持在增加投资、扩大总量中调结构,充分发挥工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带动作用,推动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二)几点思考
加快推进土家族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最主要的是政府引导。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积极主动为企业和客商牵线搭桥、排忧解难;通过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政策导向和产业导向,影响市场进而影响企业的选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土家族地区投资兴业。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观念是前提。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干部群众越是要改变思想观念。因此,土家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必须做到:谋划发展视野要宽,创新发展思路要广,干事创业氛围要浓,危机管理意识要强。
所谓谋划发展视野要宽,就是必须丢弃井蛙之见,思路上一定要高瞻远瞩。必须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必须树立“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于争先”的开创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发〔2012〕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有利机遇,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活思路、以开发抓招商引资,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从全国功能分区中找准方向,从国家产业布局去定位思考,从自身不足中寻求解决难题的措施和办法。
所谓创新发展思路要广,就是必须扬弃因循守旧的作风,工作上一定要大胆作为。纵观工业发达地区,都是以一种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和快发展。土家族地区在工作中处处小心翼翼,常常以规章制度、框框套套约束思维,导致干部群众思想僵化,工作缺乏创新。土家族地区要赶超跨越,必须结合实际,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同时要巧借外力加快发展,走别人没有走过的、符合当地实际的后发赶超之路。
所谓干事创业氛围要浓,就是必须摒弃“等、靠、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工业发达地区的成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看三落空。”土家族地区贫穷落后与干部群众思想的保守和工作效率的低下有关。因此,必须要有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树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不等、不靠、不躲更不让,积极主动,勤奋努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所谓危机管理意识要强,就是必须抛弃“安、乐、稳”,意识上一定要抢抓先机。要有强大的危机意识,一有“风吹草动”就要积极应对,特别是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自身实际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抢抓各种发展先机,实现超前发展。
2.建好园区是基础。园区建设是实现资源加快聚集、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一是要按照“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节约使用”的原则,结合园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定位园区产业主体和发展方向,分类引入企业发展。二是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逐步完善园区给排水、通电、通路、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做”标准厂房,将园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要素齐备、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平台。如印江自治县由省委、省政府评定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小云工业园区,按照“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节约使用”的要求,以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科技领先、重点突出为产业开发方向,规划建设了总占地面积28平方千米的特色工业集聚区、建材工业集聚区和能矿工业集聚区。自2011年1月启动建设以来,该园区产业项目快速推进。园区内已建成投产的有梵净山金顶水泥有限公司、鑫隆肉联厂、土司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飞龙纸业等22家企业。园区还配套建设了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00套廉租房和110套公租房,用于企业租用和职工租住。
3.招商引资是关键。招商引资是扩大投资规模、调优经济结构、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一是要制定好优惠的政策,要以开放为先导,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制定出台更多更好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投资。二是要充分发挥发达地区商会、行业协会和本地在外知名人士的作用,建立合作关系,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鲁冀等工业发达地区以及央企为重点,加快形成城乡沟通、内外开通,引进来、走出去,全方位整体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狠抓园区招商、项目招商、环境招商、政策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大项目,做到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定点招商,广交天下朋友,确保“招得进”。三是要积极发挥金融资本、民间资本与产业资本的作用,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等优势,帮助返乡农民工发展产业。同时,要注重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在活跃金融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要建立招商引资工作制度,采取小分队招商、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三定”(定目标任务、定招商经费、定奖惩措施)工作机制,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个人。根据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情况,项目落户后对招商引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
4.引进人才是途径。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灵活运用选人用人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人才培训、使用、管理制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高校系统学习工业经济管理知识和到沿海工业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提高驾驭工业经济运行的能力。二是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参与企业管理和经营。三是要坚持就业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就业环境,促进各类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潜能发挥。
5.改善民生是根本。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把民生工程和工业富民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抓好既惠及民生又促进工业化的项目,通过加大民生投入促进工业发展,使工业化的成果惠及土家族地区群众。二是必须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推进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和优先目标,发挥工业发展吸纳就业的作用,大力提高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6.跟踪服务是保障。服务也是生产力。抓好对企业的跟踪服务是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以一流环境服务工业化。一是要加大力度跑项目,储备、包装一批规模大、质量高、前景好的战略支撑项目,千方百计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以上的重点规划,最大限度地取得土地、资金上的帮助扶持。二是要牢固树立“投资者是亲人、引资者是功臣、党政干部是公仆”的观念,形成“亲商、助商、富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动真情,用实劲,真诚与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良好合作关系。三是要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建立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从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到投产实行“一条龙服务”,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促成引进项目尽早开工、开工项目尽早投运、投运项目满负荷生产。四是要在土地、资金、人才、公共资源等方面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积极主动争取国家银行更多的资金,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发改、工贸等部门要在工业项目立项、建设、生产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财税、工商等部门要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国土部门要积极研究有利于工业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储备充足的工业用地;交通、住建、供电、水务、通信等部门要按照工业发展要求,加快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人事劳动部门要为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搞好服务;政法部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破坏软环境行为的清查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和“吃、拿、卡、要”等行为进行重点查处;新闻单位要加大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宣传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做到政府企业“零距离”、跟踪服务“零缺陷”、发展环境“零干扰”,维护好企业、职工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土家族地区营造重视工业、关心工业、支持工业的浓烈氛围,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