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以毕节市为个案透视民族语文翻译基础理论研究
所属图书:《毕节民族研究(四)》 出版日期:2017-12-01文章字数:6317字

以毕节市为个案透视民族语文翻译基础理论研究

唱响全国的歌曲《爱我中华》写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可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一大家庭除汉族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有八十多种语言,四十多种现行文字。全国各地均有少数民族分布,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政策的指引下,各民族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以及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步伐得到了加快,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和汉族干部中学习和掌握“双语”(少数民族语和汉语)的人也日益增多。可是,由于历史原因,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仍然有一部分群众只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这就赋予了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它具有特殊的区情特点,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要求,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用当地通用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二十四条中规定:“国家支持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的译制、制作和播映,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

民族语文工作历来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自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起,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心和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1957年8月4日,周恩来总理在《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民族语言文字,就要尊重它。没有文字的要按照本民族的意愿帮助他们创造文字。在民族自治地方,主要民族的文字应该为第一种文字。”1988年,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疆视察工作时特别强调:“我国有56个民族,语言种类繁多,为了加强学习和交流,各民族都要努力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汉族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也要学习汉语,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005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些年也有一些好的书籍、电影、歌曲、节目,但总的说还不够,要多一些、再多一些。当今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千变万化,要适应形势,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推进理念、手段、方法的创新。要改变单一的“大水漫灌式”宣传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多做“滴灌”,精耕细作,润物细无声。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要创建一大批能起示范作用的社区、乡村、单位、学校、连队等。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要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党和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给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无穷的动力!

二、毕节市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取得的成绩

毕节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除汉族外,居住着彝、苗、回、白、布依、蒙古、仡佬等44个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全区少数民族人口为1688799人(不含其他未识别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有彝族(469925人)、苗族(447975人)、回族(106601人)、白族(103422人)、布依族(55123人)、蒙古族(21899人)、仡佬族(20585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特别重视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在原毕节地委、行署的正确决策下,早在1955年毕节地区就成立了彝文翻译组(现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彝文文献翻译研究、彝文古籍保护与整理等工作,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的成立,给彝文翻译和彝文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文革”之前抢救和保护了不少的彝文古籍,给彝族文化灯火辉煌的今天和明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在“文革”时被撤销,但“文革”结束后,为了抢救彝族文化,原地委、行署于1980年又让之正式成立。1989年9月,为了加大民族工作的力度,毕节地委、行署又成立了毕节地区民族研究所(现毕节市民族研究所),从事各民族的文化整理和研究工作,为了加大研究力度,又于2005年在毕节学院成立了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各种机构的成立,给当时的毕节地区民族语文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增添了无穷的动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翻译出版了《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古籍名集》《物始记略》《彝族指路丛书》等上百部(本)彝族著作,同时,也翻译出版了《六寨苗族口碑文化》《中国西南苗族口碑文化资料集成》(上、下卷)《赫章苗族文集》《黔西苗族古歌》等苗族著作。

这些著作的出版,给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奠定了基础,给民族非物质文化的抢救和保护立下了汗马功劳!

附:毕节市部分翻译出版的代表著作

(注: 序号译著民族出版社出版形式出版时间1《摩史苏》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01年11月2《苏巨黎咪》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8年10月3《载苏》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06年01月4《彝文金石图录》(一)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1989年11月5《彝文金石图录》(二)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1994年9月6《彝文金石图录》(三)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05年08月7《彝文古籍释名集》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05年02月8《阿买恳》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02年03月9《西南彝志》1—2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04年3月2版10《西南彝志》3-4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1年7月11《西南彝志》5—6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2年11月12《西南彝志》7—8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4年6月13《西南彝志》9—10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1998年6月14《西南彝志》11—12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00年3月15《西南彝志》13—14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08年10月16《西南彝志》15—22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10年9月)

(注: 序号译著民族出版社出版形式出版时间17《彝族源流》1—4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1年7月18《彝族源流》5-8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2年10月19《彝族源流》9—12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3年10月20《彝族源流》13—20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4年12月21《彝族源流》21—23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7年3月22《彝族源流》24—27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8年9月23《彝族指路丛书》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1997年3月24《物始记略》一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1990年1月25《物始记略》二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1991年1月26《物始记略》三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1993年10月27《布默战史》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07年9月28《彝文典籍图录》三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4年12月29《曲谷精选》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6年6月30《支嘎阿鲁王》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4年8月31《曲谷走谷选》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4年12月32《益那悲歌》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1997年10月33《西南彝志》(17-18)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12年8月34《沤补娶妻》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13年12月35《阿诺楚》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1998年9月36《赛特阿育》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1999年12月37《乌鲁诺纪》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01年12月38《估哲数·农事篇》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01年12月39《土鲁窦吉》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02年12月40《诺沤曲姐》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03年8月41《彝族源流》1-27卷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分不同年度出版42《彝文典籍目录》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14年6月43《乌蒙彝族指路经》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04年8月44《彝文指路经集译.威宁卷》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06年9月)

(注: 序号译著民族出版社出版形式出版时间45《西南彝志》(19-20)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13年8月46《西南彝志》(21-22)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14年12月47《赫打以》彝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2012年8月48《彝族古歌》(上、下)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14年6月49《彝文典籍图录》(上、下)彝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14年8月50《六寨苗族口碑文化》苗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0451《中国西部苗族口碑文化资料集成》苗云南民族出版社公开200752《赫章苗族文集》苗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200953《黔西苗族古歌》苗云南民族出版社公开2009)

三、毕节市民族语文翻译理论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1.民族语文翻译人才青黄不接,翻译队伍势单力薄

毕节市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人员主要集中在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贵州工程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彝学院以及各县区民委和“双语”学校(教学点)。

随着民族政策的落实,1957年,原毕节地区就开设了两个民族语文(苗语)师资培训班(一班为小学教师,一班为基础师资),学员共90人。同年11月,贵州省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在毕节地区开办民族语文学校,招收第一期苗文扫盲师资班学员63人,于1958年4月底结业。同年7月,毕节民族学校又开办第二期苗文师资培训班,学员160余人,1958年12月结业。1980年第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科学研讨会召开之后,民族政策得到重申与恢复,民族语文师资培训工作又重新起步。1982年初,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举办两期苗文师资培训班,培训苗文教师75人(其中给本省其他地区代培12人,给云南昭通地区代培4人)。同年8月1日至30日,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在毕节开办有48名学员参加的苗文师资培训班(代遵义地区培训4名)。同年11月11日,原毕节地区民委在毕节举办有50名学员(其中代六盘水市培训10人,代云南省镇雄县培训14人)参加的彝文师资培训班;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委、金沙县民委举办苗文师资培训班,两县共培训124人。1984年,选送5名布依族青年到黔南民族行政干部管理学校布依文班培训,这5名学员毕业后在布依族聚居区办学任教。1991年元月15日至2月5日,原毕节地区民委举办一期有50名学员参加的彝文师资培训班,同年8月6日到25日,又举办有140名从事双语文教学的老师参加的苗文师资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从1982年到1991年,全区共培训民族语文师资586人(次)。根据原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加强全区民族工作的决议》的有关精神,从1993年至1999年,毕节地区师范学校开办彝文、苗文师资班各一个班,每班20人,学制3年,学员毕业后作为从事双语文教学的公办教师(中师学历)。到1996年底,全区有双语文教师101人,其中彝语文教师50人,苗语文教师49人,布依文教师2人。2006年和2007年,每年又在毕节学院开办彝汉双语专科班和苗汉双语专科班各一个,每班招收学生45人,学制3年,学员毕业后作为从事双语文教学的后备力量。

从以上的不完全统计看,似乎还觉得全市已拥有不少的民族语文人才,可不调查不知道,细调查是吓人一跳:1993年至1999年培训的中师学历的双语教师中,现在在双语岗位从事双语教学或民族语文工作的仅有5人,2006年和2007年招收的双语专科班毕业生中,没有一个人从事的是双语教学或民族语文工作。现在真正从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只有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的4名同志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彝学院的3名老师,加上各县区业余爱好者也不过10名左右,真可谓势单力薄、青黄不接。

2.民族语文翻译对象纷繁复杂,给民族语文翻译的研究和发展带来制约和影响

毕节市少数民族种类多(全国55个少数民族,这里就有44个),语言纷繁复杂。就拿彝族来说吧,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口语方言多,土语差异大,彝语有“六大方言,二十五个土语”之说,毕节地区彝语属东部方言。东部方言区内,又分滇东北、黔西北两个次方言。黔西北方言区内,又分俄索(乌撒)、阿哲(水西)两个土语。俄索(乌撒)土语区有威宁次土语(含威宁到云南彝良、会泽、宣威一带)、赫章次土语(含赫章、纳雍、水城、威宁部分地区)和恒可次土语(赫章恒底到可乐一带);阿哲(水西)土语区有毕节次土语(包括云南镇雄到毕节至金沙)、大方次土语(包括毕节、大方、纳雍、织金到清镇)和黔西次土语(包括黔西到金沙一带)。有的词汇发音相同,可不同土语区翻译出来的意思就会截然不同,这就不同程度地给民族语文的翻译工作带来制约和影响。

3.民族语文翻译单一,一些民族口碑文化古籍面临消亡

毕节市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如彝族十月太阳历、苗族医药、布依族古歌、仡佬族古歌等都是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而这些古歌就是急需抢救和保护的民族文化。

毕节市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主要以彝族文化为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工作部门的努力下,翻译出版了不少的作品,为民族文化的抢救、整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整理、抢救力度还有待加强。

鉴于上述状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和解决好以下问题:

第一,党政相关部门应加大关心和重视民族语文翻译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力度以及民族语文翻译工作队伍的建设,在各县民委设立相应的民族语文翻译理论研究机构,给予一定的编制,配备一定的研究人员,并确保研究人员在流出的同时能及时得到补充。第二,提供相应的平台,加强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相互交流,能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虽然我市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各级党政领导一如既往的重视,在各级各部门以及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灿烂!

毕节民族研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