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骑行贵州,七日征程
所属图书:《我与贵州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4-12-01 文章字数:2513字

骑行贵州,七日征程

我知道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去做了。

骑车旅行是长久以来我所向往的旅行方式,锻炼意志,磨炼人生,用车轮丈量大地,用人心感受山河。从小在贵阳长大,很少去贵州其它地方;进入大学,满眼是小桥流水的江南,虽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好不精致。但却使我更加怀念贵州那奇伟的山川,那原始的风貌,那粗狂的,无处不散发着野性气息的大地。

决定骑车旅行,起点贵阳,一路向东,目标湘西。

有时候做出一个决定只需要一秒钟,然而,为这个决定所做的准备却是漫长的。从没有车到存钱买下GIANT690,从只在花溪骑过车到为了练兵而从贵阳到息烽的第一次长途骑行,从对自行车的一窍不通到学会自己补胎……2010年8月6日,出发日,一天天靠近。

5日晚,几乎一夜未眠,不是担心路上的危险,不是害怕一路的艰辛。只是单纯的兴奋,想着要深入贵州的兴奋,想着可以亲近贵州到湖南每一寸土地的兴奋,身未动,心已远。

6日早,与另外两位同伴集结于东山下的大牌坊,8月贵阳的早晨,热烈但不恼人,迎着东方升起的朝阳,我们相伴而去,犹如逐日的夸父,执着而坚定地踏上征途,向东,向东,向东。

随着背后的城市越来越远,大自然在我们的脚下徐徐铺开,常有汽车呼啸而过,也偶有车中的朋友摇下车窗为我们加油,为我们竖起拇指。

中午即抵达龙里,路上发生了意外,一名伙伴摔车,于是在龙里休整,简单地包扎,吃过午饭,继续上路。一天的骑行,只觉腰酸背痛,出发时的激情早已随着骑行时的汗水流光,下午将近5点,一个连续的下坡后,贵定县城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怀想着400年前吴三桂抵达此地想要定都于此,而后北上反清时是如何的霸气,大半江山归于平西王马蹄之下,然而兵兴三年,攻守之势异也,平西王节节败退,又是何等落魄凄凉。倒不如这贵州山间的老汉,享江上之清风,目山间之明月来的快活罢。

是日,夜宿“皇都”。

第二天,八点出发,山区多变的天气还是显出它不近人情的一面,空气很闷,仿佛我的每一个毛孔都被堵死,连呼吸都变得困难,终于一场大雨倾盆,我们在一户人家躲避,交谈中得知去往凯里的路更好走,于是在“好走的路”和酸汤鱼的诱惑下,我们选择了往凯里而去。雨停,继续上路,这只是第二天,疲惫感已经代替了出发时的兴奋感,但路旁不断变化的风景还是让人倍感值得。

午过两个钟头,我们抵达了麻江,这座黔东南的门户小城似乎并不落后贫穷,与我印象中的贵州县城相差不少。吃过午饭,又是一场大雨侵袭而来,天要留人,这次一下就是一个多小时,只得夜宿于此,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只能遗憾地和酸汤鱼再见了。

第三天,往凯里而去,竟是一路下山,让我们偷闲不少,码表上的最快速度不断刷新,心跳中,也只能紧握刹车,控制速度。虽然从小在贵州长大,然而这却还是我第一次来到凯里,酸汤鱼的名声自然早已闻名,而我没想到的是凯里的发展与我之前所想出入很大,也许是一路上骑行于山野间,这繁华的都市,带有民族风味的建筑,让我在这烈日高照的中午泛起困意,似乎是到家了。

不敢久留,今日的目的地是台江。

抵达台江,我才发现原来少数民族并没有被汉人同化,这里仍然保持着它浓厚的民族气息,在苗人起义军将军张秀眉的石像注视下,台江的人们过着闲适的生活。“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在台江,没有豪车,没有广厦,然而路边却常可见三五好友相约,几杯烧酒下肚,清水江畔,雷公山旁。

第四天,被舞阳河和青龙洞所召唤,我们决定去往镇远。没有走前几日走的国道,而是选择了一条县道,我们低估了贵州山脉的高度,于是它给了我们这一路上最严峻的考验。

出台江,几乎是一直在上山,头顶烈日,公路被晒得都发了烫,路旁的树木花早好像都睡着了一般一动也不动。一路无话,拭着额头的汗珠,机械地重复着踏自行车的动作。也许山神被我们打动,突然出现一条小溪顺流而下,顾不得许多,三人纷纷坐入路边的溪流,让这清凉的溪水沁人心脾,仿佛使我们重获了新生。有趣的是,一位老汉正赶着一头老黄牛路过,老汉清瘦,皮肤黝黑,却精神矍铄,顶着一顶大草帽,老黄牛却无精打采,它也被这8月的烈日晒得昏昏欲睡。老汉看见这溪流之中三个“怪人”,便主动和我们攀谈起来,他看我们在溪中嬉戏好不开心,自己也笑了。得知镇远不远,我们欣喜若狂,请老汉帮我们拍一张合影,老汉却不会这劳什子玩意。继续上路,道一声“再见”,我们骑车远去。

晚上到达镇远,舞阳河边灯火明亮,游人如织,青石板路承载着百年的风霜,受过了战火的洗礼,此刻正迎接着我们三个远道而来的友好“骑士”。

第五天,目标岑巩县,沿着河流而下,一边是崇山峻岭,一边是江河激流。因为上山的路较少,一路轻松,甚至有力气吼两句山歌。到达岑巩不过午后,找地方住下。晚饭时,有趣的事又发生了,老板娘热情地把我们从大厅带到一个包间,还打开了空调,递上了冰水,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两个一路上我们已经回答了千百遍的问题。老板娘说看到我们就想起了她儿子,因此我们得此礼遇,真是幸运。

第六天,铜仁就在眼前,梵净山就在眼前,黔湘交界就在眼前。最有意思的是快到铜仁时,看到路边一个牌子写着“坡长6KM,谨慎驾驶”,也许驾驶员看到这个牌子立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暗暗不爽。而我们则几乎要笑开了花。接下来,我们只要控制好方向,甚至带着刹车,然后就是享受迎面而来的凉风,享受风景,享受自然。宿铜仁,这是骑行在贵州的最后一晚。

第七天,那久违的兴奋感回来了,与之而来的居然是几分不舍,想着一路辛苦即将抵达终点,却不知下一次又是什么时候。

铜仁去往湘西的路非常好,道路两旁甚至有林荫蔽日,骑行其中,疲惫感一扫而光,只等着那一刻的来临……

终于,我们看到了界碑,黔湘的交界,七日骑行,这一刻终于要走出贵州。

下午即抵达了湘西凤凰。夜,枕着沱江水,回想着一路上的艰辛与欢乐,数着路过的一个又一个县城,这些我曾无数次从火车上、汽车上路过的地方,这一刻,它们的风土,它们的人情都已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皇都”贵定、苗地台江、镇远的老汉、岑巩的老板娘……

我想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吧,一次又一次地做一件又一件能在往后可以骄傲回忆的往事。

二十岁,这一刻,我才觉得我真正地了解了贵州,懂得了贵州的山水,懂得了贵州的美,这是我的家乡,这是我们的土地。

我与贵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