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阿迪力·吾休尔——“达瓦孜之乡”的“高空王子”
所属图书:《共和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下)》 出版日期:2016-12-01文章字数:5042字

阿迪力·吾休尔——“达瓦孜之乡”的“高空王子”

一、一路走向“高空王子”

阿迪力

1971年7月,阿迪力·吾休尔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一个贫苦的维吾尔族家庭。

英吉沙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同时,这里还出产著名的“英吉沙小刀”,有“中国小刀之乡”的美誉,也是“中国达瓦孜之乡”,“高空王子”阿迪力·吾休尔和艾斯凯尔都是英吉沙人。

阿迪力·吾休尔出身于“达瓦孜”世家,其家族从事“达瓦孜”表演已有430年的历史。阿迪力的父亲吾休尔(也作“吾守尔”)是闻名全疆的“达瓦孜”第五代传人,而阿迪力则是在父亲72岁时才出生的。

阿迪力高空走索

自幼耳濡目染,受到“达瓦孜”技艺熏陶,阿迪力·吾休尔很小的时候就能在3米高的空中绳索上如履平地。不幸的是,1976年阿迪力年仅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由于运动本身的危险性,“达瓦孜”一般只传徒弟,不传子孙。父亲去世之前,含泪把阿迪力托付给了好朋友——英吉沙杂技团的汉族教练刘福生。接受朋友嘱托的刘福生,像对亲儿子一样待阿迪力,在教授给他“达瓦孜”传统技艺的同时,糅入了汉族走钢丝的技巧,还设计了“绳上骑独轮车”“倒立”等新创的表演项目。

老师精心传授,自己勤奋好学,10多岁时,阿迪力·吾休尔就脱颖而出,成为家族中最杰出的“达瓦孜”第六代传人。

“达瓦孜”是需要高度技巧的杂技项目。而要规避危险、取得好成绩,必然需要付出超常的艰辛努力。在阿迪力·吾休尔的“达瓦孜”历程中,汗水和危险始终伴随着他,不知有多少次从高空中摔下来,但是他顽强地、坚定地走了过来……

1991年,阿迪力在上海表演时曾从空中坠落,原因是主绳断裂。这场事故,使他身上17个地方骨折,光是肋骨就断了7根,胳膊也伸不直了。鉴于当时的情况,医生都说他不能再表演了。但阿迪力不愿离开“达瓦孜”,休养了半年,他就开始训练。手伸不直,不能单手倒立,他就练出了用头顶绳倒立——挫折往往成了创新的机缘。

二、“达瓦孜”:维吾尔族人的空中舞蹈

“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达”在维吾尔语里是“悬空”的意思,“瓦孜”指嗜好做某件事的人。“达瓦孜”一词,借用了波斯语“达尔巴里”,意思是“高空走大绳表演”,古时称为“走索”“高原祭”“踏软索”等。

据史料记载,“达瓦孜”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域,汉代传入中原,曾在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盛行。在历史上,许多“达瓦孜”世家代代传艺不衰,有的甚至西出国门,沿丝绸之路,到阿富汗、印度、埃及、俄罗斯等地卖艺。最早记载这一技艺的,大约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78~139年),他在《西京赋》中描述了两位艺人索上相逢的情景。

在维吾尔族地区,关于“达瓦孜”的起源流行着这样的传说。古时候,维吾尔族人民居住的某地出现一个妖魔,它在空中来去,呼风唤雨,残害百姓,人们叫苦不迭。这时,有一位英武少年见义勇为,他在平地竖起一根30米高的木杆,用一根长约60米的绳索从木杆顶端连接地面,然后踩升而上,与妖魔搏斗,将其杀死,为百姓除了大害。从此,高空走索流传开来,成为维吾尔族人民的竞技娱乐形式。

“达瓦孜”兼有体育和杂技的双重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达瓦孜”登上了全国性表演舞台。1953年,“达瓦孜”成为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此后的几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达瓦孜”都是表演项目。

“达瓦孜”表演多在露天进行,场地约需100米×60米,中间耸立的主杆高30米,最高处扎有牌楼,牌楼横杆两端拴有吊杠(秋千)和吊环。表演者手持长约6米的平衡杆,不系任何保险带,沿着接地的斜绳逐步向上,登上横绳,开始技巧表演。表演者在绳索上俯仰身躯,前进后退,盘腿端坐,蒙上眼睛行走,踩着碟子行走,等等。

传统的“达瓦孜”表演

阿迪力和家人在一起

1990年,为了使“达瓦孜”艺术发扬光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民间“达瓦孜”艺人改编成新疆杂技团的一个演出队。

1991年,在南宁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在维吾尔族民间乐曲的伴奏下,“达瓦孜”演员踏着节拍跳舞歌唱,展示高难技巧,整个表演惊险动人。维吾尔族“达瓦孜”以其独特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精湛的技艺,获得了“全国民运会”首次设立的表演项目奖。

随着民族艺术的日趋成熟,各民族文化活动的互相交流,“达瓦孜”技巧也出现了重大突破。除了传统的行走坐立、舞蹈翻腾之外,又创造出一些难度更高的动作,比如借助绳子的反弹连续向上跳起,在大索上急速跳跃,两人在绳上对剑格斗,斗剑时还能互换位置等。阿迪力·吾休尔还创造了在高空钢丝上小顶倒立、劈叉、骑独轮车、弯腰采莲等高难技巧。

“达瓦孜”表演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勤劳勇敢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作用。

2006年5月,维吾尔族“达瓦孜”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杂技与竞技类)。

三、五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成为家族“达瓦孜”的第六代传人之后,小小年纪的阿迪力·吾休尔在1979年加入新疆英吉沙县达瓦孜队,成为专业杂技演员。

1989年,阿迪力·吾休尔进入新疆杂技团,编在了组建不久的“达瓦孜”队。此后,阿迪力一直从事“达瓦孜”表演,并获得了杰出成绩。2002年,他受聘担任了“达瓦孜”队队长。

阿迪力与徒弟上演惊险的“踏身行走”

进入国家艺术团体后,阿迪力·吾休尔一如既往勤学苦练,不断丰富和完善“达瓦孜”空中艺术,由空中行走,发展到空中舞蹈、空中杂技、空中生存。随着一项项高难“达瓦孜”动作的升级,阿迪力·吾休尔和他的“达瓦孜”表演也在祖国各地走红,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1996年6月23日,阿迪力等人应邀来到广州,为正在那里举行的’96国际龙舟赛表演高空走索过珠江。这条钢索高30米,长224米。阿迪力率先上场,在上万名海内外观众的注视下,他面色平静,脚步稳健,最后一段距离一路小跑,仅用20分钟就到达彼岸。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高空走索跨越大江大河。

1995年10月28日,美籍加拿大人杰伊·科克伦高空走钢索跨越了长江三峡。消息传来,阿迪力很受震动,并决心向科克伦发起挑战。1997年6月22日上午,阿迪力·吾休尔在资金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仅用了13分39秒就成功地走完了架在瞿塘峡上空长达640.75米的高空钢索,比科克伦53分10秒的成绩快了39分31秒,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成功后,阿迪力·吾休尔对记者说:“这不是我的成功,是中国人的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成功。”并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向新的高峰进军。

2000年10月6日,阿迪力在无安全保障设施的情况下,用52分13秒走完了架设在南岳衡山祝融峰至芙蓉峰之间长1399.6米、高度为436米的钢索,再次创下“无保险高空走钢丝世界最长”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阿迪力挑战一个又一个极限

2001年10月25日,阿迪力又成功地跨越了架设在衡山玉板桥的钢索,突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高空走钢丝斜度之最(斜度:31°28′,长度:260米,时间:5分36秒)。

2002年4~5月,阿迪力又在北京平谷金海湖创造了“单日高空走钢丝累积时间之最”和“高空生活25天”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3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阿迪力被选定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工程形象大使”。4~5月,阿迪力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工程”组织大型公益活动“极限之旅——探险天坑”,并成功进行了高度为666米、长度为661米的走钢索表演。

四、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阿迪力·吾休尔的“达瓦孜”技艺炉火纯青,创造的一项项纪录令人咋舌,一如人们形容的:只要鹰能飞过的地方,架上钢索,他就能走过去。

2009年7月5日,在新疆喀纳斯海拔1670米的高空,阿迪力与弟子沙塔尔·吾吉阿不都拉相向走钢索,在钢索中间会合并交叉换位,走完了长达1600米、距地面180米的钢索(直线距离1530米)。

2010年,在北京鸟巢上空70米处,阿迪力又创造了高空生存60天的纪录。

2013年4月30日,阿迪力在剑门关关楼122.8米的高空,用9分钟穿行190米,成功“穿越”剑门关。

2013年8月10日,阿迪力不系任何保险带,在广州成功完成高空走钢丝横跨珠江,从广州新地标广州塔的23层平台(高116米),横跨506米珠江水面,到达对面的海心沙表演舞台的南面LED风帆顶端(高80米),全程用了不到1小时。

阿迪力在鸟巢高空生存60天,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阿迪力·吾休尔的杰出技艺和坚韧精神,为他赢得了无数的奖励和荣誉,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来:

先后参加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达瓦孜”表演,并获得一等奖。所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已经达到7项。

1995年9月,获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及文华奖。

1996年12月,被授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荣誉称号。

1997年,被评为第三届“新疆十大杰出青年”。

1997年6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高空王”的称号。

1998年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6月,被自治区文联授予“德艺双馨”的称号。同年因“为发展我国表演艺术事业做出贡献”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建国50周年“德艺双馨”文艺百佳称号。

2000年,被中国杂技家协会授予“空中勇士”称号。

2000年,被评为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会员。

2001年,获得中国杂技家协会颁发的“金菊终生成就奖”。

2005年,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此外,阿迪力·吾休尔还是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慈善大使”及“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形象大使。

五、以“达瓦孜”传承和诠释体育精神

2007年是阿迪力·吾休尔从艺生涯中重要的一年。这年6月,他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达瓦孜”)代表性传承人。

成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后,阿迪力·吾休尔一方面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一方面致力于收徒培养人才,传承、弘扬“达瓦孜”艺术。

2016年1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开幕式以维吾尔族“达瓦孜”的形式点燃主火炬。承担点燃主火炬任务的正是阿迪力·吾休尔。这次的高度只有20米,但场馆温度较低、钢索受冻湿滑,还有灯光、音响干扰,平衡杆上要放火炬,挑战不比寻常。经过团队配合以及不断训练,阿迪力顺利完成了主火炬点燃重任,在自己的“达瓦孜”艺术生涯中又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阿迪力用“达瓦孜”的形式点燃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主火炬

众所周知,“达瓦孜”难度高、危险系数大,要求从艺者具备极强的身体平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即使有兴趣学习者也往往难以达到项目既定要求,由此造成了“达瓦孜”传人难觅的状况。加上现代文艺娱乐活动的冲击,“达瓦孜”的演出市场逐渐萎缩,这一古老杂技艺术面临困难局面。

作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阿迪力·吾休尔对“达瓦孜”的传承和弘扬有自己的见解。在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建议要切实增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以新疆杂技团为代表的新疆杂技艺术具有独特、明显、不可替代的优势,希望中央投资在乌鲁木齐建设“丝绸之路马戏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达瓦孜”传承保护中心),大力推广大型音乐杂技剧《你好,阿凡提》和“达瓦孜”表演艺术。

阿迪力绳上骑独轮车

阿迪力的这些观点,不仅凝结着他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挚爱,也可谓高屋建瓴,具有高度前瞻性和现实性、可行性。

如今,阿迪力·吾休尔已经培养出了沙塔尔·吾吉阿不都拉等传承人,并准备再培养30名传承人。阿迪力说,以“达瓦孜”传承和诠释体育精神,他无比骄傲和自豪。

共和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