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小广的“集体婚”
所属图书:《鼓楼侗歌: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小广的“集体婚”

小广是贵州省剑河县的一个侗寨。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卯日,小广侗寨会为青年男女举行集体婚礼。每逢那天,全寨少则十几对,多则几十对新人同时成婚,把全寨以及附近村寨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全数卷进欢欣喜庆的节日气氛之中。

结亲

这一古老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在很早以前,小广侗寨寨内不通婚,不管是否同宗,同寨的男女都被禁止结亲,亲戚大都结在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以外,走亲访友极不方便,途中要经过不少河流和深山老林,常常因为溪水猛涨等因素受阻,且毒蛇猛兽经常出现并袭击路人,造成死伤……面对这些问题,小广侗寨有两个德高望重的寨老,一个叫告峦包,一个叫海恋岁,他俩召集寨民杀猪宰牛议约,“只要不是近亲,上屋下坎、寨内的适龄男女都可以通婚”,并砍牛立誓,解决了同寨不通婚的难题。从那以后,本寨人只要不是同姓同宗,哪怕两家人只隔一条沟,“上寨的能够为妻,下寨的能够为婿”。因为小广寨子大,青年男女太多,一年到头几乎天天有人结亲嫁女,影响了农业生产,于是决定全寨的青年在农历十月头卯这一天举行婚礼,随后每年的农历十月头卯这一天便成为该村结亲嫁女的黄道吉日,形成了“十月头卯迎新娘”集体婚礼并世代延传。

小广婚俗中有一个独特的传统,那便是吃“筛子饭”。姑娘出嫁当天,男方家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由街坊邻居负责安排前来接亲的“关亲郎”,出嫁的姑娘则准备一些酒席,在女伴们的陪同下,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招待好原先的“老久伴”。“老久伴”是姑娘在订婚前就通过对歌等形式结识的男子,因为家长不满意或其他因素不能成为夫妻,女方要出嫁了,男方备办一些礼物表示祝福。为了避讳,加上没有得到女方父母的约请,男子会约上几个男伴自觉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等待见女子最后一面,女方在告知父母的前提下,只好将些酒菜和糯米饭装在筛子里送来,与男子共同就餐,所以叫吃“筛子饭”。男女双方还会唱一些祝愿的歌,追忆昔日的情意,有时候唱得难分难舍,陪伴的女伴或男伴唱歌劝慰。这一传统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充分体现了侗族社会尊重青年男女恋爱的自由。如果哪家姑娘出嫁之时没有男伴前来吃“筛子饭”,父母甚至会感到脸上无光。

此外,小广侗族同胞结婚当天,新郎新娘要尽量避免第一时间见面,当地民众认为,如果新娘进屋第一时间见到新郎或者新郎家人,叫做撞“热脸”,在今后一起生活中容易引起家庭不和,因此极力回避,甚至有新娘进屋举行仪式后立即回到娘家,即不落夫家的传统,充分展示了侗族社会的淳朴思想。

送亲

鼓楼侗歌: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