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苗族芦笙舞
“关岭苗族芦笙舞”于2008年获得国务院国办发[2008]19号文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关岭苗族芦笙舞是西部方言苗族歪梳苗支系一年一次的“绕坡”文化交流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民间婚庆和丧葬中也常表演芦笙舞。芦笙舞以芦笙伴奏,自吹自舞,同时还穿插了花棍舞作辅助性的表演,完整的一套芦笙舞包括“进场”“向花树敬礼”“绕花树”和“收场”四部分内容。
表演时,先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吹响第一声芦笙后,小伙子们在花树旁边排成一字形,吹起古老的芦笙曲——《杨鲁成立杨鲁坡》,沿顺时针方向,迈着缓慢的拐步,转圈进场。
进场后全体舞者围着花树转三圈便开始向花树敬礼,舞者随着芦笙曲的节奏,踩着半蹲式的舞步,上前三步向花树鞠躬、作揖,如此反复三次,“向花树敬礼”结束。
“绕花树”是整套芦笙舞中最重要的内容,表演时间最长,是芦笙舞的高潮部分,这部分的表演往往非常自由,表演者可尽情发挥自己拿手的舞技。表演时,小伙子们前后两人自由组合为一对,各对随着芦笙曲调的高低起伏,用跳步、蹲步、单腿踢、旋转、卧地翻滚等舞蹈动作,一边绕圈前进,一边互相逗乐、挑衅对方,并不时以笙为棍,芦笙上下左右随身翻飞旋绕,进行对打。芦笙音调时而欢快激越,时而悠扬舒展。姑娘们旋舞于小伙子们四周,舞时数人手持花棍随着芦笙曲的节奏乒乓相击,舞姿时而奔放热烈,时而轻盈飘逸,呈现了棍头翻滚、彩裙飘扬的动人场面。芦笙舞和花棍舞配合默契,构图整齐,起落有致,让人惊喜交加,目不暇接。“绕花树”结束后全体舞者吹着《收场曲》,迈着迟缓的拐步,围着花树作逆时针方向转三圈退场,整套芦笙舞才表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