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8 创建湘鄂西苏区
所属图书:《周逸群传略》 出版日期:2011-12-01 文章字数:5144字

8 创建湘鄂西苏区

举行年关暴动

组建工农革命军

任中共鄂西特委书记

开创洪湖苏区

任红六军政委

红二军团前委书记

和贺龙并肩战斗

创建湘鄂西苏区

1927年10月5日,周逸群由潮州乘船抵达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不久,又遇到了取道香港至沪的贺龙。生死与共的战友重逢,互相倾诉了革命的情谊,交换了下一步行动的想法。此时,党中央为培养一批高级军事指挥员,准备送贺龙和刘伯承一道去苏联学习军事。但贺龙却想回湘鄂西打游击,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他将此心情向周逸群诉说后,周逸群当即向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反映。党中央经过研究,同意了贺龙的要求,决定组织以郭亮为书记(后周逸群继任),周逸群、贺龙、柳克明(柳直荀)、徐特立等为委员的湘西北特委,领导开展湘鄂边区的斗争。周恩来亲自与周逸群、贺龙谈话,交代了具体任务和与党中央及湖北省委联系的办法。根据党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周逸群、贺龙等于1928年1月中旬离开上海到达武汉,在汉口谢弄北里17号同中共湖北省委书记郭亮接上了联系。这时,正值湖北省委组织武汉三镇暴动,省委要求他们一起参加。周逸群、贺龙同省委商定,乘腊月二十三日晚上“祭灶”放鞭炮时举行年关暴动。不料在二十二日,共产党的一个地下印刷厂被敌人破坏,暴动计划和宣传品皆落入敌人手里,起义不能如期举行。

柳克明(柳直荀)

在敌人大肆搜捕的危急情况下,湖北省委决定让周逸群、贺龙等立即撤离武汉。周逸群、贺龙等化装后机智地冲过岗哨林立的关卡,躲过军警特务的严密搜查,登上了事先租好的轮船。1月下旬,途经洪湖边上的观音洲时,周逸群、贺龙以“拜客”名义,闯进巡江团防驻地,缴了八条枪。接着,又在监利县的反嘴与党中央先派到洪湖地区开展斗争的贺锦斋部队会合,共一百多人。此时,正当旧历年关,周逸群了解到附近有四家土豪欺压群众,作威作福,便借“拜年”之名,处决了这几个罪大恶极的分子,把他们的财产分给了穷人,并张贴布告,扩大影响。群众高兴地说:“共产党又回来领导我们闹革命了!”

贺锦斋

为了不失时机地消灭地方反动势力,扩大游击武装,周逸群通过原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过处长、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潘锦城,找到了石首中心县委和沔阳、监利、华容等县县委负责人,继而又与鄂中特委书记邓赤中取得了联系。随即,周逸群主持召开了湘西北特委、鄂中特委及石首中心县委联席会议,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及湖北省委交给湘鄂边组织红军开辟根据地的任务,研究制定了贯彻执行的具体措施。会后,将党领导的活动在监利、沔阳、华容、南县的游击队召集起来,编为两个大队,组成第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统一由湘西北特委指挥,开展革命斗争,在敌人控制的武汉、长沙、岳阳、沙市之间,插上了一把尖刀。

此时,周逸群了解到荆江两岸的地主武装十分嚣张,便与贺龙商定,集中力量,坚决打击这股反动势力的气焰。在石首中心县委的协助下,周逸群、贺龙领导以第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为骨干组织的华容、石首、安乡、监利等县的农民,举行了年关暴动。经过十多天的战斗,消灭土匪、团防和地主武装两千多人,缴获大量物资。年关暴动的胜利,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在荆江两岸打开了局面。在斗争中,工农革命军迅猛发展到一千多人。

荆江两岸年关暴动使用的旗帜

年关斗争胜利后,周逸群根据党中央原定意图,在石首县焦山河召开湘西北特委会议,制定了“依山建军,再向平原发展”的方针,决定把第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交给石首中心县委指挥,继续开展游击战,等待时机消灭敌人。会后,周逸群、贺龙率领特委成员十余人去湘西。1928年3月初,周逸群、贺龙、贺锦斋、卢冬生、李良耀等,经过长途跋涉,过江穿湖,翻山越岭,到达了湘鄂边的桑植县洪家关。

卢冬生

石首年关暴动动员会遗址

洪家关是贺龙的家乡,早在大革命时期,党就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大革命失败后,这里白色恐怖严重,人们早盼着革命队伍的到来,拯救人民脱离苦海。周逸群认为,湘鄂边环境艰苦,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要把民众发动起来,首先要大造革命舆论。贺龙、贺锦斋、卢冬生等都赞同这一意见。于是,特委决定采取各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工作。为了扩大革命影响,周逸群身体力行,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和农民一起边劳动边交谈,动员青年农民参加红军。

经过周逸群、贺龙的努力工作,至3月底,就组织了三千多人的武装部队,特委根据党中央指示,将部队整编为工农革命军,贺龙任军长,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在周逸群、贺龙指挥下,工农革命军举行桑植起义,迅速攻占桑植县城,建立了中共桑植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在湘鄂边界的万山丛中,升起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帜。

桑植起义

是年4月,国民党第四十三军第五旅倾巢出动,乘工农革命军立足未稳,向桑植县城和洪家关进攻。还没有来得及整顿和改造的工农革命军,经过洪家关、梨树垭、苦竹坪三次战斗,遭到严重挫败,周逸群和贺龙被冲散。贺龙转移到桑植和鹤峰交界的红土坪一带,收集失散队伍,坚持游击战争。

桑植起义指挥部旧址

湖南桑植县贺龙故居

1928年5月,周逸群历尽千辛万苦,重返洪湖地区时,正值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大举“清乡”。建立在沙市的鄂西特委遭到严重破坏,特委书记张计储等十多名负责人英勇牺牲,很多县的党组织被破坏,年初组建起来的第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也溃散了,革命斗争面临极大的困难。在此危难关头,周逸群坚定沉着,挺身而出,完全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他找到石首、监利县委和鄂中特委负责人,和他们一起分析形势,提出“集中各县武装,避实就虚,向洪湖方向游击”的主张,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赞同。于是,周逸群亲自率领石首、公安两县的游击队转至监利、沔阳之间,和华容、鄂中的游击队会合,并乘敌不备,袭占了沔阳县重镇峰口,全歼当地团防,缴获一批武器和大批物资。他们召开万人公审大会,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群众欢欣鼓舞,增强了革命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不久,敌第十八军纠集监利、沔阳、潜江等县反动团防,猖狂向游击队反扑。为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周逸群经过耐心做工作,说服了一些县委和游击队的负责人,纠正了与敌硬拼的错误主张,将游击队转移至敌人兵力薄弱的江陵、潜江、石首、公安等县一些地区,分散活动,坚持斗争。周逸群在率领游击队转战各县开展斗争的同时,把考察到的大量情况及领导洪湖地区斗争的具体意见,向党中央和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作了书面报告。

段德昌

1928年6月下旬,经党中央和湖北省委批准,在宜昌重建了以周逸群为书记、万涛为副书记、段德昌等为委员的中共鄂西特委。周逸群主持鄂西特委工作后,根据当时形势,在特委会上提出了把工作重点放在克服“左”倾盲动主义和地方主义错误观念,恢复整顿党组织与群众组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开展武装斗争的方针。同年8、9月间,周逸群赴上海参加党中央召开的军事联席会议,详细汇报了鄂西特委确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受到党中央和周恩来的赞许。

中共鄂西特委旧址

周逸群在开创洪湖苏区的艰苦岁月里,为了改变过去盲动主义的错误做法,他一方面带领特委机关由城市转入农村,扎根群众之间,采取秘密工作和公开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在群众中发展党团组织,建立农民协会,根据当时群众迫切要求解除灾荒痛苦,减少苛捐杂税等情况,发动带政治性的日常经济斗争;另一方面,将游击队活动方式改为平时分散各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群众镇压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当敌人大举“清乡”时,则以“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的游击战术,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监利、石首、华容、沔阳、江陵等县若干小块的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工农革命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正式成立了以洪湖和白露湖为根据地的两支较大的游击队。周逸群总结领导这一段游击战争的经验是:“避开与敌人正面冲突,埋伏在群众之中,看清敌人的弱点,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的后方,使敌疲于奔命,甚至引起兵变。”

随着革命形势的稳步发展,鄂西特委为贯彻党的“六大”决议精神,于1929年3月初,在江陵沙岗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周逸群在会上传达了“六大”精神,并结合鄂西地区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工作经验,作出了进一步“健全地方党部”“发展群众组织”“彻底纠正盲动主义、命令主义”等决定。会议还着重研究了发展游击战争的问题,使党的“六大”精神很快在鄂西贯彻执行。

会后,周逸群和鄂西特委乘蒋桂军阀正在鄂东、鄂南集结兵力准备混战,而洪湖地区之敌势孤力薄之隙,率领游击队在监利、江陵境内积极开展打击团防的活动,十七天作战二十一次,都取得了胜利。摧毁了洪湖西南地区的反动武装“铲共团”,打通了洪湖与江南的交通要道,建立了江陵、石首、监利三县的红色政权。周逸群在谈到这支游击队的特点时,说它虽“不如朱、毛、彭德怀等先有一部分军队作基础”,“但士兵的成分完全是农民自愿军”,“干部多半是由实际工作中训练出来的,所以颇能接近群众”。

周逸群在领导鄂西特委的同时,又担负着鄂中地区的领导工作,经常向鄂中地区基层党组织传达党中央和湖北省委的指示,并部署工作,使这个地区的游击战争不断获得胜利,游击武装也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周逸群还十分关心湘鄂边地区的斗争,不断派人和贺龙等联系,及时向他们传达党中央的指示,介绍鄂西地区的工作经验。以贺龙为首的湘鄂边前委经过艰苦努力,英勇奋战,至1929年上半年,创建了以桑植、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苏区。

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工农革命武装进一步扩大。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周逸群根据党的指示,将鄂西地区的各县游击队集中到剅口柳家三屋墩进行整编,统一编为鄂西游击总队,周逸群任总队长,段德昌任参谋长。总队辖三个大队和一个教导队。这就是洪湖地区有名的“三屋墩整编”,对发展革命形势起了重大的作用。接着,周逸群还根据毛泽东在井冈山建军的经验,在总队成立了政治部,中队以上设立党代表。同时建立了党团支部和士兵委员会,加强了政治教育,坚持作战讲评制度,使这支游击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并与人民群众建立了鱼水关系。鄂西游击总队驰骋在洪湖、白露湖、长江与汉水之间,到1929年夏,江陵、监利、石首、沔阳等县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区、乡红色政权,形成了以洪湖为中心的苏区。洪湖的革命火焰大大震惊了敌人。1929年秋末,敌人以大于游击队十倍的兵力,疯狂进攻洪湖苏区。此时,土豪劣绅也蠢蠢欲动。鄂西游击总队在周逸群、段德昌指挥下,采取“只打虚不打实,要打必胜”的战术原则,经过军民浴血奋战,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孙德清

旷继勋

许光达

为了总结经验,推动革命继续向前发展,1929年12月,周逸群主持召开了鄂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鄂西目前的政治任务与工作方针》,以及农民运动、土地问题、苏维埃组织、军事问题、职工运动、经济问题等十二项决议。会议选举了新的鄂西特委,周逸群继续任特委书记。会后,周逸群根据党中央指示,将鄂西游击总队改编为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段德昌为师长,共四千余人。翌年2月5日,周逸群又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监利县汪家桥召开独立师第一、第二纵队胜利会师大会,并宣布将中央独立第一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周逸群兼任政治委员,孙德清任军长(不久由旷继勋接任),许光达任参谋长。红六军成立后,在鄂西特委和周逸群领导下,向洪湖苏区周围的敌人主动进攻,根据地迅速扩大,迫切需要加强苏区建设。为此,周逸群在石首召开了鄂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鄂西联县政府,周逸群任联县政府主席。鄂西联县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洪湖苏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早在红六军成立时,周逸群按照党中央指示精神,派特委副书记万涛前往鹤峰,要求贺龙率领红四军东下洪湖与红六军会师。6月,周逸群为迎接红四军,亲自率领红六军渡过长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连克华容、南县、安乡、公安、石首等县城。7月4日,红六军与贺龙率领的红四军在公安县陡堤湖胜利会师。随即,两军前委在普济观召开联席会议,统一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组成了以周逸群为书记的红二军团前敌委员会。

红二军团成立后,周逸群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制定了两军会师后的行动方针和根据地发展的方向。会议决定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首先集中力量扫除长江和汉水两岸的“白点”,肃清地方反动武装,巩固和扩大洪湖苏区,尔后逐步开辟襄河北岸地区,向荆(门)当(阳)远(安)地区发展。根据这一方针,周逸群、贺龙率部分路进击,相继扫除了龙湾、熊口、府场、新沟嘴、杨尾林、岳口等许多敌军据点,解放了广大乡村,使湘鄂西三十多个县都先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与此同时,红军发展壮大到三万多人。从此,湘鄂西苏区同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湘鄂赣苏区构成了掎角之势,形成了对江西、湖南、湖北等省敌占城市的战略包围,震撼了国民党南京政府,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周逸群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