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5 废书学剑走羊城
所属图书:《周逸群传略》 出版日期:2011-12-01 文章字数:4427字

5 废书学剑走羊城

1924年10月

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

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组织“火星社”

建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团结青年军人

共同打倒军阀

为革命而战

1924年,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培养革命的军队,国共合作于1924年5月在广州办起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从全国各地选派了—批优秀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为加强党的领导,党中央还派周恩来到黄埔军校政治部担任主任。

同年8月,周逸群怀着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的信念,从上海来到广州,见到了第一期黄埔军校学生李侠公,写下了投笔从戎的豪迈诗句:

黄埔军校

10月,周逸群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队学习。不久,经鲁易和吴明(陈公培)两人介绍,周逸群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期学生结业以后,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进行改选,周恩来和周逸群同时担任特别支部宣传委员。他一面刻苦钻研军事,一面在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的领导下,与周恩来密切合作,积极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为了把同学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左派进步青年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周逸群与李劳工、谢宣渠等共产党员,倡议成立了革命群众团体组织“火星社”,作为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宣传党的主张,团结革命军人的阵地和纽带。当时,表示拥护革命政府的湘、粤、桂、滇等各军,还没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为了扩大影响,周逸群主动出面与这些部队联系。他工作热忱,平易近人。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逐渐由这些部队派出代表组织了“青年军人代表会”。

陈公培

“火星社”骨干合影

1925年初,“火星社”成立不久,黄埔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进行第二届执行委员会选举。“火星社”动员当时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党的“三大”决定,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促进国共合作)参加竞选活动,结果周逸群当选为特别党部第二届执行委员,并被推选为常务委员,主持日常工作。而当时身居校长要职的蒋介石则仅得60票而落选,使他非常狼狈。对此,蒋介石及国民党右派深为不满,攻击“共产党借国民党名义扩张势力”。

周逸群到黄埔军校后,没有能够聆听孙中山先生在开学典礼时的重要讲话,深感遗憾,便与李侠公等联名写信给孙中山,殷切要求接见。几天后,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见了周逸群等人,首先称赞他们投奔黄埔军校的革命行动,特别对周逸群在日本留学后又来当“武学生”给予很大鼓励。接着,孙中山讲了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的目的。痛斥了抵制改组、反对“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右派。周逸群越听越兴奋,他平时沉默寡言,那天却胸有成竹地向孙中山提出许多问题。他问道:“中山先生决心北伐,目前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势力大,革命军能战胜吗?”

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第二届执行委员会代表合影(前排右二为周逸群)

孙中山没有作答,反问周逸群:“你说说?”周逸群根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和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回答说:“战胜北洋军阀及其靠山帝国主义,光靠革命军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工农的力量,武装工农群众,才能取得胜利。”他的话,孙中山十分赞赏,连连点头。最后,孙中山对周逸群等人说:“你们这些年青娃娃,不要以为我是大元帅,什么都行,你们的前途是远大的,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青年身上。”

黄埔军校建立初期,校内人员成分复杂,广东革命根据地尚未巩固。党为进一步加强对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在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和周恩来的领导下,于1925年2月,在教职员和学生中,发起组织了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称“青军会”)。这是以黄埔军校为基地的全军性组织,周逸群是该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蒋先云、李之龙、徐向前、左权、陈赓、李汉藩、王一飞等,也是该会的负责人。这个组织一成立,就把“联合军队中的革命分子”“建立军队与民众间的亲密关系”“拥护革命政府,实行三民主义”“把中国从帝国主义和军阀双重压迫之下解放出来”作为宗旨,积极地开展军内外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蒋先云

李之龙

徐向前

在军队内部,“青军会”是党对青年军人进行革命思想教育的组织形式,是周恩来领导的黄埔军校政治部联系青年军人的桥梁,它把传播革命思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周恩来

陈赓

在周逸群、蒋先云等领导下,“青军会”先后出版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周刊》、《中国军人》、《青年军人》、《兵友必读》等刊物及小册子,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揭露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剥削工农群众、扣饷自肥的罪恶事实,以激发各军阀部队士兵的觉悟。周逸群亲自为“青军会”主办的刊物撰写文章,提出“团结就是力量”“联合就是幸福”的口号,号召广大士兵联合起来,共同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这些革命的进步刊物,深受广大革命军人的欢迎。为了宣传革命主张,周逸群、蒋先云等还秘密派人到上海、青岛、烟台、北京、天津、保定、洛阳等地的部队中去发展组织,又团结了一批革命军人。

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粉碎盘踞在惠州一带的军阀陈炯明进攻广州的反动企图,周逸群等遵照党的指示,立即组织“青军会”会员踊跃参加东征战斗,及时起草和印发《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东征宣言》和其他宣传品,提出“为拯救东江人民而战”“为保卫东江人民而战”的口号,激发官兵的责任感。同时,积极协助周恩来组织和领导政治宣传队,开展革命的政治工作。参加东征的广大官兵,经过宣传教育,明确了东征的意义,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与作战目标,因而士气高涨,作战勇敢,每战“不避困难,不顾生死”。在第一次东征的棉湖作战中,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打垮了两万多敌人的进攻,并追敌百里,俘敌500多人,为东征谱写了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青军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合影

在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役中,周逸群印发《兵友必读》小册子,鼓舞士兵团结起来,同仇敌忾,杀敌立功。“不为杨、刘利用,以免危害革命政府。”在战役进入紧急时刻,周逸群等以“青军会”的名义,下令滇桂军中的“青军会”会员脱离滇桂军。许多士兵积极响应,仅命令下达当日,脱离队伍者达百人之多,致使滇桂军土崩瓦解,革命军在一周之内将叛军完全歼灭。

1925年9月,周逸群在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党中央和周恩来决定,留他担任“青军会”主席,专职从事革命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五卅”运动爆发后,周逸群等组织“青军会”与广州各界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的革命行动。他还发表文章指出:帝国主义是“五卅”惨案中直接“屠杀中国革命群众的刽子手”,而中国大大小小的军阀,都是帝国主义豢养的“鹰犬”“打手”,没有帝国主义支持,军阀决不能存在,只有打倒帝国主义,才能达到民族独立自由平等的目的。而要打倒帝国主义,唯有靠中国的劳动阶级。

孙中山手书的黄埔军校训词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反共活动甚为猖狂。他们于1925年11月,在北京西山开了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公开反对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周逸群立即领导“青军会”发电声讨。声讨指出,“西山会议,乃反革命之充分表现”,并在《中国军人》上撰文,揭露西山会议的阴谋,批判他们反共、反人民的实质。同月,中国共产党发动全国性的反奉(军阀张作霖)倒段(军阀段祺瑞)运动。周逸群迅即代表“青军会”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广东省工、农、商、学各界革命团体,联合组织领导了广东反段大示威。12月12日,十万示威群众集结于广州东校场,分成“工农商界”“军政界”“学界”三部分召开大会,周逸群担任“军政界”大会主席。大会通过了《对北方倒段运动议决案》、《拥护罢工工人与香港交涉议决案》和《对冯玉祥及国民军态度议决案》等六项决议案。

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青军会”,在周逸群等的领导下,仅一年多时间,会员就发展到两万多人,成为“中国青年军人活动的中心”。当时,驻广东的湘军(第二军)、滇军(第三军)、粤军(第四、第五、第六军)都建立了“青军会”组织。这一组织逐步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全国革命青年军人中很有影响的革命团体。在孙中山逝世一周年时,周逸群发表纪念文章,对“青军会”的贡献作了精辟的概括。他指出:“中国青年军人运动,在总理逝世后一年来的成绩,最重要的是能使军人打破地方主义而从事全国军人的联合,进而谋工农兵的大联合……”

当时,《中国青年》的编辑共产党员张秋人在《广州的青年革命军》一文中,热情赞扬“青军会”是“打开中国军人的新纪元”,“要把他们的主义精神和纪律,传到中国各军队中去,要使中国各军队都变为革命军,把中国从帝国主义和军阀双重压迫之下解放出来”。恽代英也发表文章介绍“青军会”的经验,号召全国革命军人向他们学习。

“青军会”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迅猛发展和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以蒋介石、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切齿痛恨和恐慌。蒋介石为了排斥和打击共产党员与进步力量,指使他的亲信、爪牙王柏龄、贺衷寒、缪斌等人,组成了以反对共产党、反对统一战线、反对“三大政策”为宗旨的“孙文主义学会”,同“青军会”相对抗。他甚至唆使“孙文主义学会”头目林振雄制造事端,开枪射击“青军会”负责人李汉藩,引起全校广大师生极大愤慨。周逸群发动“青军会”会员强烈呼吁,严惩凶手。在军校党代表、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支持下,立即将林振雄停职查办。

王柏龄

但是,蒋介石的“第一只手”王柏龄(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并没有停止向共产党进攻。周恩来十分气愤,命令“青军会”坚决打断蒋介石的“第一只手”。周逸群和蒋先云一马当先,写文章,作讲演,公开揭露王柏龄破坏统一战线,打着孙中山旗号反对孙中山政策的罪行,使他威风扫地。周逸群不顾“孙文主义学会”分子的威胁、恐吓、暗杀,坚定地领导“青军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26年1月的一天,“孙文主义学会”反动分子得知周逸群将要在广州大佛寺主持召开“西南革命同志会”,即阴谋组织暗杀队,企图破坏大会的召开。周逸群研究布置了防范措施,通知参加大会的负责人都带上短枪,按时开会。会议期间,何应钦的走卒、流氓分子王惠生跳出来叫喊:“这个会是共产党操纵的,大家不能听他们指挥”“清除共产党”,并趁混乱之机向主席台上的周逸群开枪射击。周逸群沉着应战,指挥“青军会”保卫人员予以反击,使破坏大会、谋杀周逸群的卑鄙阴谋被彻底粉碎。

蒋介石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玩弄惯用的反革命两面派手法,对周逸群等共产党员进行拉拢和收买。一天,蒋介石把周逸群和蒋先云邀请到家里做客。周逸群虽然赴会,但立场坚定,不为所动,义正辞严地拒绝了蒋介石的“关心”,使其阴谋未能得逞。1926年3月,蒋介石一手策划了反革命的“中山舰事件”,并借口“青军会”与“孙文主义学会”的斗争有违“亲爱精诚”的校训,勒令解散了这两个组织。根据党组织安排,周逸群到国民革命军政治训练部工作,与政治训练部秘书张其雄一起,协助周恩来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

黄埔军校校训

周逸群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