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黔南事变
所属图书:《黔史纵横》 出版日期:2013-12-01 文章字数:2297字

黔南事变

黎明关

1944年秋,日本侵略军攻到了广西桂林、柳州,侵占了中国大部之后,遂发起向大西南进攻的作战命令,大举进攻贵州荔波县,这就是“黔南事变”。

1944年秋,日军大举进攻长沙、衡阳,继而侵陷桂林、柳州。之后,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第11军代号为“旭”在刚升任为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根据日军大本营“一号作战大纲”的命令,决定突破省境线,向贵州方面攻击前进。第11军将所拟方案向日军大本营作了报告,经日军大本营研究后,同意第11军的行动,并由大本营参谋本部第2课拟定了向贵阳方面作战的五个方案以指导第11军的作战行动。这五个方案中,第一、二方案的军事目的就是要打通西南交通线,一举攻占贵阳,并摧毁贵阳附近的各种军事设施,进而威逼国民党陪都重庆。

1944年11月下旬,日军分三路向黔境进攻,其中一路由广西南丹入侵独山;有两路入侵荔波县境:一路是第3师团的第6联队由广西宜北县(今并归环江县)攻入荔波县佳荣镇。另一路是第六方面军第11军第3师团的第24联队3000多人,由广西思恩县(今广西环江县)的川山、社村,于11月25日经下洞坪进攻荔波县边关——黎明关,黎明关中国守军第97军199师587团周国仲团长率官兵1800余人奋力阻击,打响了贵州抗日的第一枪。

入侵黎明关的日军在黎明关前与我守军587团激战三天两夜,日军死伤200余人,仍未破关。27日下午,日军一面加紧进攻,一面从小路迂回包围黎明关,守军腹背受敌,只得且战且退到洞塘,联合第九战区副司令兼27集团军司令杨森的20军、26军各一部在谭家坳、刘泉坳至蒙家坳一带,凭山坳险要再次抗击日军。激战两天两夜,日军伤亡三百余人,未能突破守军防线,仍采用迂回战术,包抄守军后路,守军且战且退到水扛穿洞布防。

12月1日晨,日军第3师团司令官山本三男中将率司令部入黎明关进驻板寨,一面令工兵第3联队、步兵第68联队修补山路,一面令第34联队加紧进攻永康穿洞。

联队长二神力大佐率第34联队日军进到水扛(今永康乡驻地),到附近村寨烧杀、抢掠,我水族群众奋起反击,利用高山岩洞作屏障,拿起鸟枪、大刀袭击日寇。在永康穿洞驻防的是第27集团军军长丁治磐的后卫部队1000余人,日军抵达穿洞口,双方激战一日一夜,日军付出惨重代价,毫无进展。日联队长二神力命第1大队长前田彦作率部向左迂回,经吉洞到巴灰(今朝阳镇驻地)洞洋,12月2日上午,在巴灰洞洋坝与第2战区第25集团军26军41师和负责警戒巴灰的赵业文营遭遇,双方激战至3日凌晨,击毙日军数十名。我军接着撤出战斗,日军攻占巴灰,转向进攻荔波县城。12月3日,日军在我守军和永康水族群众武装的沉重打击下,在穿洞前丢下几百具死尸,才占领这个通往荔波县城的唯一通道,后侵占荔波县城。

从黎明关到荔波县城的路程不足60公里,这一路日军从11月25日开始进攻黎明关,到12月3日攻占荔波县城,历时9天,沿途除受守军阻击外,还遭到荔波水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武装的英勇抗击,死伤惨重,致使日军的进攻滞缓,打破了三路日军会师都匀、攻占贵阳的计划。

另一路日军第3师团的第6联队于11月28日由广西宜北县(今并归环江县)之驯乐进攻入荔波县的佳荣至九阡,沿途均遭到当地水族、布依族人民武装和联合自卫队的节节抗击,日寇被自卫队截杀、围歼。共杀死日军百余人,夺获日军步枪百余支、机枪三挺、骡马数十匹,缴获太阳旗、防毒面具等军用品多件。

1944年12月3日,入侵黔境的日军接到第11军返转的命令称:“本军决定停止追击,准备尔后的转进,第3师团应于12月10日前向宜山、黎明关、思恩一带集结兵力,准备尔后向宜山以北地区转进。”侵占荔波县城的日军于12月4日凌晨放火焚烧县城后退出县城,向永康集结,由步兵68联队负责收容。

从11月25日起到12月12日止,在日军入侵荔波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里,荔波遭受到空前的浩劫,损失之巨,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13个乡镇被烧、被炸、被毁房屋共7000多户(含公房庙宇等);损失稻谷3000多万斤(大米600万斤);当年种植的小麦、油菜7万余亩,其中5万多亩被糟蹋,颗粒无收;损失耕牛7000多头,马300多匹;生猪15000多头;狗、羊、鸡、鹅等小家畜、家禽计数万只;被日军烧毁的财物、家具等价值千万元,全县两万多人衣食无着,无家可归,长期寄宿在岩洞之中。

日军到处烧杀抢劫奸淫,在这短短的半个多月内,全县被日军无辜残害、杀伤的平民百姓达5000多人,他们有的是被活活打死,有的被强迫拉去做苦役后打死;有的在山洞被毒气毒死。如洞塘乡板寨村板王寨的姚志魁,刚走出躲避的岩洞,被日本兵发现,一声枪响,便倒在血泊中;板寨村的姚伯周在山上躲了几天后,因没米吃,想回家拿点粮食,正走在悬岩上,突然被日本兵射中,跌下悬岩摔死,一身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日军在樟江边上休息时,见一青年在河中划船,便将他当成练枪的活靶来射击,以杀人取乐,使其身中数弹而亡;在荔波县城内,许多难民被日本兵抓去绑在西门街的木柱上,用刺刀活活捅死,五脏裸露,肠子撒漏遍地。城区李云图等老人被拉去做挑夫,因挑不动,被日军活活打死在望城坡……

日军在荔波境内到处行施烧杀抢掠奸淫的暴行,激怒了群众,因此,日军在撤退途中,虽然已没有中国正规军队的阻击,但遭到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武装和抗日自卫队的频频袭扰,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直到12月12日才退出黎明关,全部撤出荔波县境。日军防卫厅在编著的《广西会战》一书中不得不承认:“当地居民游击队也更加活跃……不时受到两侧高地的阻击,为了处理死尸体,各队官兵是经过无法形容的困难才退下来。”

黔史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