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民间中草药
所属图书:《册亨风物志》 出版日期:2016-11-01 文章字数:1077字

民间中草药

册亨县境内峰峦连绵,沟壑纵横,山大林密,雨量充沛,气候温热,是适合中药材生长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过去,原始森林多,在高山箐林内,深沟小溪边,荒草丛林中到处生长着野生的中药材。有的中药材蕴藏量很大,却很少有人采集,只有当地的民间土医生采摘少许为当地群众治病或有个别草药商到当地收购少量草药,加工成中药供临床应用。

1954年起,县供销社在全县各集贸市场或乡(公社)所在地设农副产品收购点(站),收购的农副产品中,有许多是中药材,如何首乌、天门冬、山苍子、五倍子、黄栀子、苡仁米、大黄草、小黄草、菌灵芝、通草、麝香、土茯苓、夜交藤、黄精、天花粉等。改革开放以后,中草药商贩直接到农村集市或村寨中收购中药材,而且所收购的品种及数量逐渐增加。

艾纳香

1986年,县卫生局组织相关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县境内中草药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根据普查结果显示,有野生中草药1000种以上,如菌灵芝,麝香、竹荪、党参、石斛、杜仲、桫椤、天麻、独角莲、艾纳香、四块瓦、小常山、水东瓜、乌骨藤、小木姜、三角枫、三叶青、柴胡、金银花等。其中有不少十分名贵药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有214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利用当地的中草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取得了一定效果,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出现了不少名扬一方的民间土医生。有的药方成了验方、秘方等。人们为了便于记忆还将有些药方编成了顺口溜,如治疗跌打损伤的顺口溜就有“遍体鳞伤,首选毛金刚”“千打万打,离不开四块瓦”“打半死半活,离不开矮坨坨”等。民间土医生及群众将一些功能相近或类似的草药用酒浸泡制成药酒,通过内服或外擦来治疗疾病。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的制药厂还将一些中药材进行加工,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针剂、片剂、胶囊、冲剂、糖浆、膏剂、酊剂等不同类型的药剂,如丹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红花片、桔梗片、板蓝根冲剂等。菌灵芝是册亨的土特产,册亨县酒厂大量收购菌灵芝制成“灵芝酒”,远销国内外。

册亨过去无人栽培中草药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些民间土医、草医生在自家庭院内移栽个别草药品种,供自己使用。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进行扶贫开发,安排中药材种植项目,开始成片种植中药材,如杜仲、三七、薏仁、砂仁、黄栀子、金银花、艾纳香、三叶青、柴胡等。然而随着中草药材市场放开,中草药材销售量的增加,加之荒山的开发利用,县境内野生中草药的品种、数量都急剧减少,有的甚至成了濒危物种。但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中草药资源是民族、民间医药的基础,是发展民族、民间医药的根本,有药方能有医。

铃铛草

黄精

石斛

三叶青

独角莲

柴胡

册亨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