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最后的风景
所属图书:《天下长顺》 出版日期:2013-12-01 文章字数:1408字

最后的风景

小城边有处幽静的地方。两座小山对峙着。中间是绿草如茵的大片平地。草地上有几处供人们休憩的石桌凳。山上怪石突兀,古柏林立。山顶有供人歇足的亭子。这古柏亭台和绿草营造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宁静氛围,与小城的喧闹浮躁形成鲜明对比。

以前,这里是退休老人们相互交流的场所,也是青年恋人窃窃私语的好地方。黄昏时分,石桌凳旁坐满高谈阔论的老头老太;草地上山林间,是双双对对情侣的身影。傍晚,吃罢饭的小城居民,也喜欢三三两两来此漫步,这一静谧之所,又显出了迷人的热闹景象。

但不知从何时起,那些喜欢高谈阔论的老头老太们或是迷上门球或是醉心于方城之战,那些谈情说爱的青年恋人们厌烦了这里的幽静,双双对对出没于卡拉OK歌舞厅夜总会,光顾此地的人渐渐稀落下来,这里的黄昏又归于原始的宁静。

只有老刘和老张两位糟老头倒是不论春夏秋冬只要不下雨,黄昏时分是笃定要来此相聚一番的。

老刘退休前在小城文化馆工作,擅长山水画,曾有作品在省里获奖,人长得像他的画一样超凡脱俗,很瘦。老张原是小城中学的语文教员,喜欢书法,尤喜颜鲁公的楷书字体,人生得像他擅书的字一般丰肥圆润。两人同为小城文化名人,退休后又不爱俗世的应酬,于是黄昏时就在这种幽静的地方谈书论画。这一肥一瘦对坐黄昏,也成了这里最恒久的风景。

两个人坐下,互相看罢各自近期的作品,便挑起毛病来:你的色调越来越花哨了。你写的字也少了些静气多些浮躁。争论一番,面红耳赤。收起作品,摆上象棋,好一番厮杀。厮杀够了,觉得没趣,就饮茶,就自顾叹息。老刘环顾左右,以前那些老家伙咋都不来这啦?

谁知道呢?现在的人都喜欢往热闹处钻,定是嫌这里太清静了吧?老张这么答。

老刘又轻叹一声,道:这几日,我正构思一幅画,拟用陶潜一首诗的意境,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但画了几次,就是找不到那种感觉。怪烦人哩,我家旁边新开了一家卡拉OK,通宵达旦有人鬼哭狼嚎,弄得人心发毛哩!

老张静静地听完老刘的怨叹,目光里满是理解与同情。就说,我近期写字也越来越进不了状态。说着,目光触到山上一块突兀的巨石,忽然心有所动,道:老刘,你发现没有?我们这里山水风光不错,但缺少些人文景观。你瞧那块大石头,若是写上字镌刻了,定然是很漂亮的吧?

老刘一看,也来了兴趣。两人约定,第二天共同带来纸笔颜料,在那石上作画写字。

第二天,老张和老刘相扶着爬了去,找了处垫脚石。老张写了一行竖字“风景这边独好。”老刘画一叶扁舟,在江面上泛着。写完画完,两人下来,一看,字与画珠联壁合。

两人来了劲,就相约,过几天找个好点的石匠来,把字画镌刻了,用漆涂了,完成一道永远的风景。

但这之后,两个却似相约了一般,都有俗事缠身,好几天不能来。第八天,他俩电话相约,决定再相聚。

来了,却闷闷地,没谁再提请石匠的话。闷坐久了,老刘才说:唉,烦人哩,我女儿要结婚了,要找钞票办嫁妆,我要去帮一家公司画广告,怕是以后难来这相聚啦。老张也叹气,说:你不说我还不好讲,我儿子开了个杂货店,没人手,儿子死活要我帮他照看铺面,怕是也难来了。说着,两位常年相聚谈书论画的老朋友都挺伤感。都呆呆地看着那岩石上的字画出神。

有飞鸟掠过天空,这场景让人说不出的黯然。互道珍重,两位老友各自散去。

这之后不久的一天,一场大雨,将岩石上的画和“风景这边独好”这几个字冲刷得干干净净……

(原载1998年第三期《夜郎文学》

获《夜郎文学》97-98年度黔南作者作品三等奖)

天下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