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姓  名

年  龄

头  衔

分布区域

简  介

新疆荒漠包绕,干燥少雨,气候和生态条件相对严酷,也正是这种较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孕育了维吾尔人浪漫达观、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孕育出艺术价值较高的木卡姆艺术。“木卡姆”一词在现代维语中主要指“大型套曲”,是一种包含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综合着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乐种,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

木卡姆中的歌词多来自哲人簌言、文人诗作、民间故事、地方传说,主要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爱情的赞美追求,对生活困苦的叹息,从各个角度反映了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体裁可分为叙咏歌和叙事歌两种,演唱方式既有合唱,又有齐唱和独唱。其音乐曲调调式丰富,节奏律制复杂,结构庞大,有板式变化又有曲牌联缀,演出者载歌载舞,舞蹈技巧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变化繁多,与中国中原音乐文化密切联系。

木卡姆目前主要分为《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四种。

《十二木卡姆》每套作品由十二部木卡姆组成,《十二木卡姆》由《拉克木卡姆》《且比巴亚特木卡姆》《斯孕木卡姆》《恰哈尔朵木卡姆》《潘吉孕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艾介姆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纳瓦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共12套组成。每部木卡姆有琼乃格曼(大曲naqma)、达斯坦(叙事诗dastan)和麦西热甫(民间歌舞maxrap)三部分组成,含歌、乐曲20至30首,演唱时间达到2小时左右,所以全部表演完则需要20多个小时。

(注: 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表演的场景)

套曲的第一部分“琼乃额曼”,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精神追求,过去主要供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享用。第二部分“达斯坦”多为流传民间的叙事长诗片段,一般在公众场合和私人聚会中演唱。第三部分“麦西热甫”,主要在各种群众聚会上由民间歌手传唱,群众可起舞自娱,或是民间艺人在街头巷尾吟唱行乞。内容多是对真主的赞颂和祈求,以及对生活哀叹和期盼。

《刀郎木卡姆》据说有12套,但是目前仅收集到9套,分别是麦盖提县流传的为《孜尔巴亚宛木卡姆》《乌孜哈尔巴亚宛木卡姆》《区尔巴亚宛木卡姆》《奥坦巴亚宛木卡姆》《勃姆巴亚宛木卡姆》《朱拉木卡姆》《丝姆巴亚宛木卡姆》《胡代克巴亚宛木卡姆》和《都杂买特巴亚宛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木凯迪满”“且克脱曼”“赛乃姆”“赛勒凯”“色利尔玛”五部分组成,每部分约6至9分钟,全套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

吐鲁番木卡姆事流行在吐鲁番地区两县一市的木卡姆,目前收集到的有11套,分别为《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恰尔孕木卡姆》《潘吉孕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纳瓦木卡姆》《萨巴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和《多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由八个部分构成,分别为“木凯迪满”“且克特”“巴西且克特”“亚郎且克特”“朱拉”“赛乃姆”“赛勒克”及“尾声”。每套部分含6首乐曲,全都演唱约需10小时。在演唱形式上和其他的木卡姆有不同,除了采用丝竹相和,还采用鼓吹乐的表演方式,通常会选择一或数支苏乃依演奏旋律,三对纳格拉和一支冬巴克击节。

《哈密木卡姆》共有12套,分别为《琼都尔木卡姆》《乌鲁克都尔木卡姆》《穆斯台赫扎特木卡姆》《恰尔孕木卡姆》《胡甫提木卡姆》《切比亚特木卡姆》《穆夏威莱克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都尔木卡姆》《多浪穆夏威莱克木卡姆》《伊拉克木卡姆》和《拉克木卡姆》。每套作品都以散板序唱开始,后缀十几首当地民间流传的歌曲和歌舞曲。每全套套曲含258首乐曲,全部演唱需要10小时左右。

木卡姆不仅有丰富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而且还有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和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可以代表新疆地区最高的艺术成就。于200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拓展阅读

萨塔尔是极具维吾尔族民族色彩的弓拉弦鸣乐器,又被称为塞他尔。通体木制,长度大概为1380毫米,共鸣箱为长瓢形,由整块桑木挖槽而成。上蒙薄木板,琴码上方两侧各有新月眉状音孔一个。其历史悠久,相传十四世纪逐渐流传于南疆喀什一带,后传至北疆和东疆,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其外形与弹布尔相似,音色明亮,可用于独奏、合奏,常用来为“十二木卡姆”伴奏。

(注: “萨塔尔”乐器制作现场)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