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文明为我们留下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不少民间音乐形式成功申报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通过活态传承,使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得以延续。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我们民族和国家甚至全人类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不是繁花似锦,而是喜忧参半。令人开心的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重视;让人担忧的是凡被列入遗产代表作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抵是现状不乐观,虽然被保护,又陷入僵化和利益化的误区。如何看待和解决这种矛盾是当下最为迫切的问题。

总体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应该提升至文化战略的高度,做好普及提高认识工作,使大家真正深刻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其中,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至关重要,而实现全民自觉,需要有政府、各种机构以及民众的参与。其保护措施也主要分为政府重视和加强学术教育两个方面。

在“非遗”保护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否认的。政府重视,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才能使民间音乐项目得到很好的生存环境,具备传承的良好外部环境。除此之外,加大媒体宣传,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帮助也是必不可少。在民间音乐的传承中,传承人维系着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的延续。保护传承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民族民间音乐。

其次,要走进民间广袤的天地去采风,近距离地感受、考察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风格及特点。利用好现代化科技媒介,记录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对民间音乐进行准确清晰的录音、录像等采集工作,使它们大量完整地保存下来,为今人和后人研究、传承提供丰富的资源。这不仅有利于更多捕捉民间音乐资源,还可以辅助相关学科和人文历史的研究。

在各级学校中开展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活动,对民族民间音乐走进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应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民间音乐知识,还应在高校中普遍开设民族音乐课程。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间音乐资源运用于学校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内容,认识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历史、现状,还可以掌握民族音乐中的民间歌曲、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以及传统器乐中的音乐元素。

拓展阅读

战国时韩国有一名民间歌手叫韩娥,一次她经过齐国,盘缠用尽,便在齐国城门雍卖唱。她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听众徘徊留恋,不肯散去。但是旅店老板要赶走韩娥,韩娥十分悲伤,哭声与歌声悲伤凄楚,唱完两三天,歌声似乎还在屋梁飘荡,大家都难过得吃不下饭。后来人们听说韩娥离去,派人去追,苦苦挽留。韩娥便回来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欢乐的歌曲,听众几天来的悲伤情绪才一扫而空。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故事。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