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百合
Sea lilies
第一次看到海百合化石的人,很难想象,这一块块缀满酷似荷花更像百合花的艺术品,一幅幅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画卷,竟然是动物!海百合生长于4.5亿年前,应该是史上较早的生物。海百合属棘皮动物门,因形体像百合花而得名。一个完整的海百合由冠、茎、根或称固着器三部分组成。构成冠部的萼和腕是海百合的主体部分。冠部很难保存为化石,在地层中保存最多的是被海水打散的海百合茎部。
海百合复原图
贵州三叠纪关岭生物群中的海百合数量十分丰富且保存完美,在世界上十分罕见,但分异度并不高,目前得到公认的仅一属一种,即许氏创孔海百合(Traumatocrinus hsui Mu 1949)。Traumatocrinus一属是Wohrmann(1889)根据其海百合茎部化石建立的一个新属。1949年,穆恩之教授对许德佑采自关岭三叠系中保存完整的化石定名为Traumatocrinushsui(许氏创孔海百合),以纪念在进行野外调查中被土匪杀害的、为贵州乃至我国三叠纪地层及古生物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许德佑先生。穆恩之教授以保存完整的成年的化石为依据,进一步厘定了Traumatocrinus的定义及其内涵。在穆恩之教授所描述的内容及其所附图版中,可以看出其既包含有XX分枝处膨大的幼年期标本,又包含有在分枝处膨大生成出刺状物相互结成的网状结构的成年体;不包含有在分枝处膨大但未形成刺状物的过渡期的标本。为此大部分古生物学者认为最近定名的T.guanlingensisi yu et al.2000及T.xinpuensisiwang2001等都应归入T.hsui中,它们是该属种的幼年期标本。
长期以来,认为具有冠、茎、根的Traumatocrinus是浅海底栖生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一些附着在漂浮树木上的海百合化石在关岭生物群中的发现,搞清了原本附着在海底生长的创孔海百合,是通过根部所长出的类似须根的蔓枝附着在一根漂在大海的树干上。这是为什么呢?专家推测,海百合之所以附着在树干上,是要借助树干在海里漂浮,从而扩大摄取食物的范围。可见,海百合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
这一事实也表明,营假漂浮生活的海百合在晚三叠世早期(卡尼期)已经出现。
成年体Traumatocrinus的腕具有多次分枝(6次),利用腕和羽枝的摆动获取水中的食物。为了抵抗海洋的冲击,在腕枝上附生了刺。刺与刺之间连成粗糙的网,不仅可以增加机体的牢固性,同时还可以滤掉食物中碎屑颗粒。
海百合(270厘米×80厘米)
群居的创孔海百合(220厘米×210厘米)
海百合(290厘米×240厘米)
海百合(550厘米×246厘米)
许氏创孔海百合(70厘米×50厘米)
海百合(52厘米×30厘米)
海百合(60厘米×110厘米)
附着在浮木上的许氏创孔海百合(1949,473厘米×115厘米)
海百合(220厘米×160厘米)
海百合(261厘米×171厘米)
海百合(340厘米×160厘米)
海百合(340厘米×170厘米)
海百合(200厘米×215厘米)
海百合(210厘米)
海百合(251厘米×200厘米)
海百合(496厘米×125厘米)
海百合(194厘米×112厘米)
海百合(251厘米×245厘米)
海百合(上图,197厘米×147厘米。下图,210厘米×70厘米)
海百合与黔鱼龙(240厘米×140厘米,全长18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