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合院式民宅
所属图书:《青岩细语之青岩居住文化》 出版日期:2016-09-01

合院式民宅

常言道,“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即便不是大户人家的姑娘,也都懂得“贫女巧梳头”。由此可见,“包装”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周氏民宅“腰门”

青岩许多民居,尤其是位于小街小巷的殷实人家,一般都建有比较讲究的朝门,门上建有比较讲究的“门罩”,罩上吊瓜下垂,雕工精湛,花团锦簇,因此称为“垂花门”。

垂花门,多为悬山顶,其上覆盖小青瓦。引人注目的是,有些垂花门,将“垂瓜”雕刻成仿石结构模样,在柱脚下方雕刻形象逼真的“石柱础”。有些“柱础”雕刻成南瓜形,下部雕刻成莲花形。南瓜寓意“多子多孙”,莲花寓意“一品清廉”。

垂花门上的门簪,民间习称“打门锤”,有门当户对之意。外侧多雕刻乾卦、坤卦、牡丹、葵花等图案,内侧制成桃子形。桃子在一般情况下象征长寿,但用在朝门上,主要是避邪。古人认为,桃符是避邪佳品,故有“总把新桃换旧符”之语。

周氏民宅

朝门的上门斗,是一块连接两扇大门的木枋,学术上称之为“连楹”。青岩垂花门上的连楹,大多雕刻吉祥图案,多为“二龙抢宝”“双凤朝阳”之类。不论雕刻什么样的吉祥图案,人们都泛称其为“龙”。因此,这类垂花门又被称之为“龙门”。而雕工精美的连楹,则被称之为“门龙”。水波纹“门龙”,意在“以水克火”,文化理念上,是防范火灾用的。

在被称为“门龙”的连楹上,常常雕刻石榴、蝙蝠、桃子等图案,以此祈祷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福寿康宁。

王氏民宅

代办信局旧址

周贻能曾居地

周贻能曾居地

八路军家属曾居地

杨振德曾居地

垂花门的外墙,砌成八字形,取“要得发,不离八”之意。有些人家的垂花门,刻意斜开,那是阴阳先生根据房主生辰八字确定的。

青岩民居的垂花门,门槛普遍偏低,人说如果太高,孩子腿短,进不了家,会影响兴旺发达。究其原因,可能与青岩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从业有关。青岩绝大多数汉族人,经营小本生意,社会地位都不太高,不可能像徽州地区的豪商巨贾和达官贵人那样,安装高门槛。

青岩民居朝门

赵以炯故居,习称“状元府”,亦称“状元第”。赵家是青岩望族。赵以炯之父赵尉三曾任青岩民团总务,系轰动全国的“青岩教案”当事人之一。赵以炯的曾祖父赵理伦,活到102岁,家人奉旨为其修建“百岁坊”。“状元府”为两进院,由朝门、过厅、正房及前后两进厢房构成封闭式四合院。在赵以炯故居院墙内侧,原有用各种字体书写的100个寿字,称“百寿图”,现依稀可见30余个。前院西厢房,为赵以炯读书处。正房前檐台阶下,左右对称建有两口水井,称“聪明井”。人说赵以炯自幼饮用“聪明井”,长大成为“贵州状元第一人”。赵以炯故居比较简朴,但木雕神龛十分讲究。今在赵以炯故居内办有相关展览,是游客、观众不可不去的地方。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以炯病故,葬在摆早状元坡。墓以土封石围,呈圆丘形,底径3米许,高1.7米。前立青石质歇山顶墓碑,通高2.5米,宽1.6米。正中楷书阴刻“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原任翰林院修撰、广西提督学政、显考赵公讳以炯字仲莹大人之墓”。

民居建筑上的吉祥图案

平刚故居,位于歪脚村。歪脚村与青岩镇近在咫尺,当地老百姓常说“从青岩‘歪一脚’就可到歪脚村”,故名。故居坐北向南。原有朝门、两厢、正房及粮仓等。正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现存正房东次间。

赵以烔状元故居朝门

平刚(1878—1951年),字绍璜,清末秀才。光绪三十年(1904年)冬,全国奉命庆祝慈禧太后70寿辰,贵阳在主要街道搭建“万寿台”。平刚剪去发辫,以示抗议,并毅然作联,挖苦慈禧太后:“东望日本西望意,卅年来人皆进化;北惩俄罗南戎党,七旬后我亦维新。”平刚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干事兼贵州支部长。1910年回国后在贵阳参与创办乐群小学,掩护革命活动。1911年,贵州辛亥革命成功后,任大汉贵州军政府枢密院枢密员。后任贵州都督府众议院副议长。1915年赴云南支持护国运动。1917年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1923年后任镇宁、古蔺、赤水等县县长,国民党贵州党务指导委员会指导员兼训练部部长。1935年2月,红军长征过贵州,蒋介石飞抵贵阳,召见地方军政要员及社会贤达“训话”。平刚质疑:“先安内后攘外,与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政策大相径庭。”1937年后任贵州省参议院议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1951年病逝。墓以土封石围,南北长2.5米,东西宽1.5米。前立青石质墓碑,高1.2米,上镌“平公绍璜墓”。

赵以烔状元故居一进院

青岩细语之青岩居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