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生象
(注: 远古哎未出现,哺未产生时,先出现徐徐清气,沉沉浊气。哎哺未产生,采舍未出时;徐徐的清气,不断住上升,沉沉的浊气,连连往下降,清浊气不断变化,呈现出黑洞洞,)
(注: 深悠悠的样子。高高的苍天,同茫茫大地配合,朦胧的高天,朦胧的大地,出现浩荡哎,出现浩荡哺。哎反复结合,哺反复配合,出现茫茫雾,出现浓浓霭。天上九千哎,地上八万哺。天顶布满雾,地底霭弥漫,两样白哎影,)
(注: 两重黄哺形。这样产生后,雾霭翻腾着,产生黄澄澄一片,狂风凛凛,清浊气翻腾,都依附着哎。阳还未上升,阴未下降时,高天苍苍,大地茫茫,高天无贵,大地无富。富贵未产生,它是这样的。)
(注: 清浊自然生,哎隐隐约约,哺隐隐约约,清气青幽幽,浊气红炎炎。远古上还未出现,下未产生时,徐徐的清气,沉沉的浊气,像微微的风,随时起变化,绿茵茵一簇,红彤彤一团,成天的核心,成地的核心。天生在上面,)
(注: 地生在下面,上产生高高苍天,下出现茫茫大地。朦胧的哎,同朦胧的哺结合,苍天十二层,大地十三重,苍天十二方,大地十三面。朦胧的哎,朦胧的哺,生第一重天;徐徐的清气,沉沉的浊气,生第二重天;青茵茵的气,)
(注: 赤炎炎的气,生第三重天;细 微 微,金灿灿的光,生第四重天;黑 洞 洞,深悠悠两样,生第五重天;茫茫的雾,浓浓的霭,生第六重天;霏霏的霪雨,潇潇的霪雨,生第七重天;白 苍 苍,黄灿灿两样,)
(注: 生第八重天;明 晃 晃,黑黢黢两样,生第九重天。十二重天地,做一次产生,随着又变化,天地气相交,天地线相叉,天如此产生,地如此形成。天产有威势,地生有荣华,做一次产生,就是这样的。)
(注: 出现苍天盖,天 生 哎,是天的核心;地 生 哺,形成了地面。华天未出时,先现苍天影;丽地未生时,先现大地形,华丽的天地结合,青天变化着,大地变化着,形成方的天,形成圆的地。飕飕的疾风,茫茫清浊气,)
(注: 清浊缓慢地变化,形成了苍天。清浊气周而复始,形成了大地。东北与西南,做一次产生。东与西之间,天有半不足①;南与北之间,地有半不满②。智远女修天,大力士补地,朦胧变化的哎,朦胧变化的哺,往上扣拢天,往下补地缺。)
(注: 两团白的哎,两重黄的哺,居于苍天顶,居于大地上,用它扣拢天,用它修补地。夜整理苍天,昼修补大地。朦胧哎产生,哎形成苍天,形成七十层,哺形成大地,天有十二层,地有十二方,做一次产生,这样形成了。)
(注: 清气翻去成为哎,浊气覆来成为哺,哎与哺两者,随即相结合,清浊气融合。哎聚而经天,哺聚而织地,高高的苍天,茫茫的大地,牵朦胧的哎经线,和朦胧的哺经线,织朦胧的哎,织朦胧的哺。先从东方牵,牵白色的门,织白色的门,)
(注: 哎君穿白衣,穿白衣主位。穿的白花花,戴的白皑皑,坐白色宝座,专吃白花朵。挂一幅白锦,宇宙一方白,并非一方白,挂锦映白的。远古高高的苍天,茫茫的大地,抽清浊气线,哎线配哺线,宇宙的西方,牵金色的门,)
(注: 织金色的门,哎君戴金珠,戴金珠主位。穿的金灿灿,戴的金晃晃,金宝座上坐,专吃黄花朵。生金影的锦,挂七幅金锦,宇宙一方黄,并非一方黄,挂金锦映的。远古高高的苍天茫茫的大地,抽清浊气线,哎线配哺线,)
(注: 宇宙的南方,牵红色的门,织红色的门,哎君穿红衣,穿红衣主位。穿的红艳艳,戴的红彤彤,红宝座上坐,专吃红花朵。生红影的锦,挂七幅红锦,宇宙一方红,并非一方红,挂红锦映的。远古高高的苍天,茫茫的大地,)
(注: 抽清浊气线,哎线配哺线,宇宙的北方,牵黑色的门,织黑色的门,哎君穿黑衣,穿黑衣主位。穿的黑糊糊,戴的黑沉沉,黑宝座上坐,专吃黑花朵。生黑影的锦,挂七幅黑锦,宇宙一方黑,并非一方黑,挂黑锦映的。)
(注: 远古高高的苍天,茫茫的大地,抽清浊气线,哎线配哺线,宇宙四方上,牵完天经线,织圆满了地。天空闪开了,现一幅金景,立一幅天象,镶一番天体,以乾代表天,以坤代表地。从此以后,天首和地首,两首从东起,)
(注: 天脚和地蹄,都生在西方,天手和地手,两手交南方,天地的脊梁,两脊现北方。从此以后,宇宙的四方,天现金色景,天经全牵完,就是这样的。上产生苍天,下产生大地,哎产生碧海高威,哺出现聚集锦上,)
(注: 星斗齐出现。这些形成后,天地产生了,宇宙形成了。清浊人根本,做一次产生。清气产生天,浊气产生地,天地产生,本源繁多。九 青 孔,产生天地的根源,青天明晃晃,赤地金灿灿,上下出现了。出现美好的光彩,)
(注: 出现华丽的光芒,都是日月的根本。白锦亮闪闪,黑锦花朗朗,产生好本源。绰绰白鹤影,济济青鹃形,君王好象征。高高的苍天,茫茫的大地,产生云和星。建各样的根,立各种的本,都是风根本。高高的苍天,茫茫的大地,)
(注: 天三就合一,生一重天地。天上长身女,地上大耳男,苍天不生顶,天不像天样,大地不生面,地不像地样。天上长身女,捉麒麟来骑,麒麟配银鞍;地上大耳男,捉花斑虎骑,虎配金鞍鞯。站在高天上,观察高天顶,)
(注: 观察大地面,天顶还未安,地面尚未立,天上长身女,地上大耳男,站在高天顶,发出了号令,往上修好天,补地的六位,往下补地缺。从此以后,论季夏修天,论季夏补地,建立苍天顶,建立大地面。天地产生,)
(注: 天象生辉,天被修完满,它如此形成,就是这样的。清浊元气足,充满天地间,在那个时期,苍天和大地,位置并列着。天地调首尾,日月云星移,人还未产生,随即变一人,掌管天地权。从此以后,)
(注: 天一立作首,地二立怍尾,天三立作左,地四立作右,天五立作脚,地六立作手。天一并地二,天三并地四,天五并地六,天七并地八,天九并地十。这样生成后,天数二十五③,地数为三十④。冬春夏秋易,作四季设立,)
(注: 东与西之间,立四季八节,就是这样定。从此以后,天地首尾调,产生青赤气,出现青赤虎,生青鹰赤鹰,苍天亮闪闪,大地花朗朗,日月按时行,星云按时出,天地亮晶晶,就是这样的。远古天未产生,地未形成,)
(注: 哎未产生,哺未出现时,采未产生,舍未出现时,徐徐的清气,沉沉的浊气,它两相结合,青气汇赤气。从此以后,宇宙四象生,冬春四季分,宇宙生八方,年月生八节。从此以后,宇宙的东方,由鲁子来管;)
(注: 宇宙的西方,由哈女来管;宇宙的南方,由采子来管;宇宙的北方,由舍女来管,这样开始的。从此以后,立春和立夏,立秋和立冬,清浊循环生。一年十二月,八个季节管。立春和春分,立秋和秋分,立夏和夏分,)
(注: 立冬和冬分,八季节圆满。天地气相合,天线和地线,中为清浊道,青调行赤道,赤转青汇合,现日月星云,天干配地支,就是这样的。天 产 生,地形成之后,还未分昼夜,苍天无日晴,苍天不生辉,)
(注: 大地无月照,没有明月光,天 出 现,昏蒙蒙一片。在这个时候,阴阳相结合,产生华丽天,形成华丽地。华丽的苍天,华丽的大地,随即相结合,形成季夏后,遍地生金银。六阴和六阳,两者相结合,布于苍天际,)
(注: 布于大地界。以为日睛了,以为月明了,日却不肯晴,月却不肯明,司日五少女,管月五少男,捉 金 乌,擒 玉 兔,放到天上去。金乌变成日,玉兔变成月,培育月亮根。月根生天上,立则明朗朗。宇宙天空上,)
(注: 一日转一番。从此以后,天上有日光,苍天晴朗了;地上有月光,大地明朗了。天空太阳照,平原明朗朗,月亮照大地,荒野添异彩,这样开始的。从此以后,哎氏娄师颖,哺氏郎多脑,季夏相结合,遍地生金银。)
(注: 春天就刮风,夏天下霪雨,秋天有雾霭,冬天有冰霜,产生了这些。雾 茫 茫,霭 溶 溶,霪 霏 霏,雨 蒙 蒙,秋冬由日分,春夏由月辨,日来划天际,月来定地界,年月由日掌,时辰由月管,人类很兴旺,)
(注: 开始是这样,不说不知道,说是这样的。远古天产生,地形成之后,风还未产生,只见半空中,茫茫的雾霭,布满了天空。远古蔚蓝天,华丽大地生,为父武克耶,为母武通费,为子恒果佬,巡宇宙外面,)
(注: 返宇宙里面。从此以后,风雨的轨道,开始产生了。东方木行青,春由东方管,东风吹过后,万物有生气;南方火行赤,夏由南方管,南风吹过后,万物绿油油;西方金行白,秋由西方管,西风吹过后,万物皆萧瑟;)
(注: 北方水行黑,冬由北方管,北风吹过后,万物皆枯焦。宇宙的四方,风雨的运行,这样产生了,不说不知道,说是这样的。)
注释:
①②天有半不足,地有半不满:《西南彝志》卷五等有类似记载,而《淮南子·天文训》上则说:“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其实,所指的都是阴阳各一半的界限。
③④天数二十五,地数为三十:天为奇数,即1+3+5+7+9=25;地为偶数,即2+4+6+8+10=30。
后天八卦综合简表
(注: 卦名 方位 自然数 自然物 人 体 季节 日数哎 乾 西北 2—5 天 父 首 秋冬间 哺 坤 西南 2—5 地 母 腹 夏秋间 鲁 震 东 8—3 雷 长男 足 春 90朵 巽 东南 2—5 风 长女 股 春夏间 舍 坎 北 6—1 水 中男 耳 冬 90木确 宫 中 5 土 采 离 南 7—2 火 中女 目 夏 90哼 艮 东北 2—5 山 少男 手 冬春间 哈 兑 西 9—4 泽 少女 口 秋 90)
说朋:东南西北四隅的二、四、六、八偶数,与四方的一、三、七、九奇数并列,四时变通,中央的五生十成,相逢相克,故定为十二个月为一年的历法。按季度分为十二个月,每季三个月,每月三十日。
说明:
“付拖”,彝图名,意为“联姻”,又称“五生十成”图,相当于后天八卦。是以少阴少阳为主体,图示北为坎,一与六生水,甲与已合;南为离,二与七生火,乙与庚合;东为震,三与八生木,丙与辛合;西为兑,四与九生金,丁与壬合;中央为宫,五与十生土,戊与癸合。阴阳并列,故用甲乙逢木,木居于东,木旺于春;丙丁逢火,火居于南,火旺于夏;庚辛逢金,金居于西,金旺于秋;壬癸逢水,水居于北,水旺于冬;戊己逢土,土居中央,土旺中央的理论规律论定四象。西南调位后,南与北,东与西不相应,相逢相克,是十二个月为一年的历法推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