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蒙古族简介
蒙古族的崛起标志着最后一个对草原统治强悍民族的出现。蒙古族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其他民族对草原的完全统治。中国北方乃至延绵欧亚的辽阔草原大漠,成为蒙古族纵横天地的大舞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四大汗国的布局,强盛的元王朝,土尔扈特的东归,牛羊于野的壮美……这个舞台上不断上演着一幕幕辉煌的历史。
历史代表过去,奇迹属于未来,新的时代充满着新的希望。今天的蒙古族不再是局限于草原上纵马驰骋、放牛牧羊的游牧民族,一个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的现代民族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水草丰美的草原强壮了蒙古人的体魄,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滋养了蒙古人的智慧。从800年前开始,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三次西征,先后建立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今天神州大地处处都有蒙古人的家园,但他们是以祖国的劳动者和创造者,是以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而成为中国的主人之一。今天,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以及四川省、贵州省、北京市、云南省、河南省、重庆市等都有蒙古族居住。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蒙古族人口598184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蒙古族人口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居于第8位。蒙古族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国家统计委员会2013年7月15日公布的数据,蒙古族人口约为228万;2009年数据统计俄罗斯有90万左右蒙古族;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人数不等的蒙古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除了蒙古族生活的大本营内蒙古自治区外,全国蒙古族较为集中聚居的区域,还先后建立了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等自治县。在全国其他地方,还建立了蒙古族或蒙古族与其他少数民族联合的民族乡,如贵州省大方县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地方一部分是蒙古族在北方传统居住范围,一部分是蒙古征战全国谋求统一和元帝国成立后,因战争和统治需要蒙古族人口较多的定居区域。而定居西南云贵川渝的蒙古族一部分是元朝统治结束后,无法返回故地的蒙古族官兵后裔;大部分是元末避乱迁徙而来的蒙古皇族或贵族后裔。
1949年后随着祖国的建设,一部分蒙古族因学习、工作也陆续迁徙、定居贵州的大方县、思南县、石阡县。斗转星移、岁月更迭,迁离故土的蒙古族在各定居地世代生活,辛勤耕耘,努力开拓着新的生活,特别是在贵州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地省份,民族友好交流一直是民族关系的主旋律,因此蒙古族的衣食住行、语言文字、传统习俗或多或少地发生着改变,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发展,是蒙古族生活、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但无论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贵州蒙古族同胞的血液中流淌的依然是北方草原民族的英雄之气,为其民族身份而自豪,充满着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蒙古族人民在前行的历史道路上,与中国其他民族携手奋斗,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生活、热爱家园、热爱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