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从江县·增冲鼓楼
所属图书:《踵事增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集萃》 出版日期:2015-10-01 文章字数:1012字

从江县·增冲鼓楼

从江县增冲鼓楼

位于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增冲侗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2′17.4″,北纬25°54′57.3″。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初。为十三层密檐八角攒尖顶木结构塔式建筑,高17.65米,连同楼刹,通高约21米。底层平面为八边形,对角线长10.55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该楼内设4根金柱,外立8根檐柱,四根中柱构成内环柱,八根檐柱及各层瓜柱构成外环柱,上下左右紧密连接,这种双层套筒式柱架结构稳定性强。为使外形富于变化,采用了增加瓜柱的办法,即第一檐由檐柱承托,自第二檐起,均由瓜柱承托,故每增加一檐,就加立一圈瓜柱;瓜柱与金柱的间距及挑檐枋长短均可根据需要调整,使结构和外观达到完美的统一。

底层的中心设有直径1.4米的圆形火塘,檐柱与望柱间设坐凳,望柱间装直棂栏杆,既是鼓楼底层的围护设施,又是坐凳的靠背。南、北、西三面辟门,东面置一石桌。

东南角立有清康熙十一年(1672)、道光十年(1830)、光绪二十二年(1896)的石碑三块,其中两块为乡规民约碑。南面门额上还悬有道光十年(1830)信地寨所赠“万里和风”匾。室内有木刻楹联四副。

该楼从底层至二层无固定楼梯,但楼板上留有搭梯孔,二层以上均设固定板梯。五层为置鼓间,梁架上悬一牛皮长鼓。楼冠为重檐亭式建筑,出檐较大,檐下的如意斗拱,既是装饰构件,又起承托屋檐的作用。从这个实例可知,晚期的如意斗拱,并不完全为了装饰,有的是装饰和承重功能兼而有之。楼刹由仰覆陶钵扣合而成,形似串珠。楼冠的二层屋面微微向上反曲,翼角亦稍有反翘,显得很轻盈,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增冲鼓楼不仅具备观赏价值,而且是全寨公共活动中心,寨内聚众议事,迎送宾客,娱乐休闲等活动,均在此进行。

从江县增冲鼓楼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

名    称:增冲鼓楼

级    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    点: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

保 护 范 围:从鼓楼外边线东至石道义住宅,南至石树宝住宅;西至石水华住宅;北至石仁安住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停(洞)信(地)公路;南至风雨桥,北至小河溪。

国    号:国346-Ⅲ-104(省69-Ⅰ-69)

踵事增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