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未来:创新和超越
所属图书:《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字

未来:创新和超越

Innovation and Beyond

和纯粹的艺术品不同,手工艺产业具有“活性”特征:手工艺产业是建立在生产和生活所形成的相互关系中,通过生产不断为生活提供需要的物质产品,又通过富有特性的物质产品提高生活的品质。所以,只有使手工艺品不断被生产、被消费,才能使工艺作为一种现代生产活力和现代文化资源,得以真正持久地存在和发展。

丹寨蜡染的发展应理性地看待传统的保留和发展创新的关系问题。首先,一方面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是需要保留的,没有保留,就没有传承的核心;另一方面,文化也具备创新性。所谓的传统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创新可能性,具有创新力的东西。没有创新力的东西就不能被称之为传统,因为无法有生命力地继续传承下去,所以迟早变成了遗迹、古董。

(注: 丹寨苗族服饰背上的蜡染“哥涡”图案。)

其次,创新也不是断裂式的、彻底的变革。必须改变那种单纯的、割裂式的、绝对的观点来看待创新。创新也需要向传统学习,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只有遵循规律的创新才是好的创新。好的创新被大家认可,积淀下来就成为新的传统。所以传统一定是创新的,而创新的东西,如果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可能会变为新的传统。

和其他千千万万民间手工艺品一样,丹寨蜡染也存在一个手工艺产品的现代转型问题,即如何运用传统手工艺手段以及民间传统审美旨趣,生产和创造出为当下时代所需的产品。有些学者担心对蜡染的创新会改变古老的形式而最终导致这一民间艺术的消亡。也有学者提倡将手工蜡染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加以隔离保护。然而,这样的保护除了将蜡染束之高阁,成为博物馆的没有生命力的、死的展品之外,并不能真正让蜡染工艺传承下去。对待蜡染,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来进行传承和发展,而不是停留在陈腐和泥古不化的表面形式中。

对丹寨手工蜡染来说,其特色是每一幅作品的不可复制性:由于不同的作坊或家庭都保留一些行业的机密,如染汁的调配和蜡的混合比例等,再加上每个画蜡艺人技艺的高低不同和个体艺术表达方式的差异,每一幅蜡染都可以视作一幅独特的艺术品。但是,手工画蜡效率不高,费时较多;而且即便是相同构图,也可能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最后的成品有很大差异。这些特点,都是和现代规模化生产相矛盾的地方。所以,如果丹寨蜡染要走产业化的道路,一方面,企业的创新模式和传统手工艺人的技术改进应该进行积极磨合,以适应规模化后的较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产业化后的蜡染制作,具备了更加充分的资金支持,所以有条件开展品牌营销,使传统的手工艺品获取更高附加值的回报,这样,其实也就实现了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商业的合理嫁接。

丹寨蜡染当前还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即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如何摆脱商业化、庸俗化的侵蚀,作为一门独立的、高品味的现代艺术样式进入当代文化和生活的视野。从简单的、民间的、实用性很强的工艺层次,上升到个体的、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层次,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欣赏性,真正成为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艺术。

(注: 宾客云集“搁浅在时光村落里的‘蓝花’”慈善义卖活动。)

所以,我们在寻求蜡染文化的根源的同时,更应该积极思索蜡染这一古老艺术将如何面对未来。丹寨蜡染如何在充分利用固有资源的基础上,强化自身文化特色,同时推陈出新,从而使蜡染技艺得以发扬、保护。也就是说,丹寨蜡染必须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探求和开拓传统工艺文化保护和延续的途径,摸索一条将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所需的产业和文化资源,并重新确定其功能和地位。这也正是花旗银行项目的初衷。

民间手工艺要符合现代的需求,民间工艺的传统要素就必须与现代审美结合起来,吸纳时尚元素,想方设法融入市场。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衰退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不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缺少产品策划和营销理念。无法融入市场的民族文化遗产,就像离开泥土的树木,存活不会长久。所以,丹寨蜡染当下最重要的任务,还是产品的创新与提升。

丹寨蜡染的创新可以是题材、载体的创新,比如丹寨蜡染所保留的一些古朴风格,可以考虑和世界著名品牌设计师所设计的高端消费品结合。古朴与时尚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所形成的反差,可以成为新的一种设计元素。再比如,丹寨苗族服饰盛装的披肩、百褶裙、上衣袖子、领口等关键部位,往往是由蓝白两色的蜡染与色彩鲜艳的刺绣或挑花等工艺组合拼成的,可以达到互相映衬的视觉反差。今天我们仍然可借鉴这一做法,例如可以将蜡染与当下其他不同类别的纺织工艺和图案相结合,如将蜡染与现代织造、机绣等工艺组合,利用反差突出重点,通过精细的局部表现来凸显产品的品质感等。

其次是工艺、材质方面的创新。

一方面我们可以增加新的材料来丰富丹寨蜡染,引入新的载体,这样就可以超越原来工艺的局限。比如,传统蜡染艺术多在各类天然纤维织物上展现,尤其以棉、麻居多,因为天然纤维的着色力和质感都非常符合蜡染的风格。如今,随着新的印蜡工艺的改进,以及各种新式化学染料的应用,突破传统蜡染仅用天然纤维面料的局限性,蜡染的色彩也呈现更加丰富的炫彩效果。还有一些新的蜡染工具的改良与多类施蜡技巧的试验都对现代蜡染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段。在贵州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在丝绸上画蜡和彩色蜡染的做法,视觉效果也非常好,丹寨蜡染也可以借鉴这些做法。

当然,切忌不能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来完全代替传统的材料和工艺,因为这样代替的结果就必然是传统蜡染工艺的快速消亡。毕竟手工蜡染和机器蜡染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对天然材料和古朴质感的追求应该是手工蜡染不同于机器蜡染的重点。

还有创作方式的创新。过去苗族蜡染手工艺者绘制蜡染纹样往往只需靠心中腹稿便可直接手绘点蜡而出鲜活的纹饰,今天看来这种即兴创作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对技艺不大娴熟的初学者来说,可能需经一定的图案认识和设计步骤,才能开始进行点蜡描绘。很多初学者往往是依赖手绘于纸或织物上的模板来完成,而这些模板在一定区域内流传,相互借鉴,所以有一定的创作局限性。而如今的纹样设计师完全可以借助各类计算机软件进行创作设计,方便了纹样造型的多样组合方式探求,这一辅助工具也能给现代蜡染纹样设计带来一定的便捷。

蜡染生产经营与推广模式的创新

目前丹寨蜡染产品通常是卖给慕名而来的顾客,或者在贵州的一些旅游景区(点)与其他传统工艺品同时出售。这样的销售形式显然局限于较小的地域空间和较小的客户群,除了来贵州的游客外,其他人不一定都有机会接触和深入认识丹寨蜡染艺术。因此应该从不同层面打破这种空间的局限,更广泛地拓展蜡染市场。例如,可以通过专卖店、代理商、工作坊的形式,让蜡染手工艺品店进驻更多现代化大都市。可以借鉴欧洲手工艺者工作室的互动式的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模式,蜡染工作坊既出售现代蜡染产品,同样又是可以参观蜡染制作的领地,让更多人在购买到喜欢的蜡染产品的同时,也知晓蜡染的制作全过程,使蜡染艺术在一定地域内产生深远的影响力。可考虑在丹寨设立一个中心作坊区,集中多地的手工艺者集中交流,设立各种蜡染方面的比赛等,既引起人们对于传统蜡染手工艺在当代传承的重要性认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传统蜡染工艺,增加蜡染产品的供应,并通过互相学习与竞争提高蜡染制作的技能。可以在当地的中学或艺术类教学单元中加入传统蜡染技艺相关课程,使当代的学生对这一传统手工艺得到广泛的认识与实践。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建立购物网店形式,这样既节省了店面租金又有更高的操作灵活度,还可将蜡染产品推向更大的外部世界与新一代的消费群体。

(注: 仔细凝视“蓝花”,倾听她们的故事。)

(注: 蜡花)

结语:丹寨蜡染,一直以精深的苗族文化底蕴为基础,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人类文化遗产,它以题材丰富、构图古拙、构思奇妙、工艺精湛而成为贵州民族文化的奇葩。无论时代和社会怎样发展,只要其永远闪耀着民族文化精神之光,让时代性和传统的美及个性有机融为一体,让传统手工艺的美和历史感赋予当代民间工艺深远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其定能有一种持久的生命力,卓然立于世界民族工艺品之林。

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