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腌肉、腌鱼的“身份”
所属图书:《山歌壮锦:壮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腌肉、腌鱼的“身份”

进入壮族村寨,得到壮家杀鸡宰鸭的热情招待不算稀奇,唯有腌肉上桌才显示出你地位的尊贵,是壮家心目中真正的贵客。如此说来,腌肉也是身份的象征了!

贵州壮族地区气候湿热,过去没有冰箱、冰柜等冷藏设备,新鲜肉类很难保存,同时又没有集市可以随时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唯有自身储备,才能满足不时之需。故贵州壮家的副食品以腌藏为主,喜吃酸味、腌味,久之即成习俗。除腌菜外,腌肉(多为猪肉)、腌鱼是各家常备的佳肴美味。

出售鱼花

贩卖鱼花

贵州壮家腌肉、腌鱼等的做法是,先将鲜肉洗净晾干水,加盐喷酒,浸沤一天一夜,然后在木桶的底部先垫放一层拌入辣椒粉、五香佐料的较干的糯米饭,然后再摆上肉,肉上面铺同种的糯米饭,一层一层码放好后,面上再用一层较厚的糯米饭压实,铺上洗净的粽粑叶,盖上香禾草编成的草盖,然后用严密的木板桶盖盖好,桶盖上加石头压紧,置于家中阴凉处。经过两三个月的腌制,生鱼生肉经过盐碱浸渍和隔绝外面空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味、腥味消失,冒出扑鼻的香味,即可取来吃。如果腌制的时间长,经过一年两载,则腌制品的味道更美。腌制好后,随吃随取,每次取出一些鱼、肉后,必须即刻照原样封紧,以防接触空气时间过长而变味。由于壮家的腌肉、腌鱼从木桶中取出即食用,初到壮乡的客人,刚开始吃时可能不习惯,或有恐惧心理,认为是生的而不敢吃。但如胆子够大,接受新生事物快,多吃几次,你就会很快喜爱上这独特的美味。其实你想多吃也不一定得到满足,这要看个人的运气和壮家人对你的感觉了,毕竟腌肉、腌鱼不是每家、每顿都拿出来招待客人的。以笔者的经验,腌肉、腌鱼的皮较韧,一般嚼不动,但如放在炭火上稍微烤一下趁热吃,则又香又脆,越嚼越有味。

不知何故,贵州壮家食用腌肉、腌鱼时,不用刀切,而是把腌肉、腌鱼直接拿到桌子上,走到每个客人前,用剪刀剪下,由客人用手接,而不是放到客人的碗中。当然啦,客人得到的永远是最好的部位。这应是一种独特的待客方式吧。

放鱼花标记

腌肉、腌鱼桶(上为压水撑棒和调整闩)

贵州壮家腌肉、腌鱼的做法可能是从侗家那里学来的。但当地的侗族以腌鱼为主,而苗族、瑶族则喜好腌制山珍野味。这也许跟他们的经济生活有关。因为侗族居住在平地,饭稻羹鱼,而苗族、瑶族喜欢撵山赶猎,捕获的山珍野味较多。壮家既腌(猪)肉又腌鱼,应该是他们既养香猪又种糯禾的真实写照。

腌鱼

腌肉

到壮家,能在同一桌宴席上品尝到腌肉、腌鱼、香猪、煨酒的,应该终身难忘,笔者便是一个幸运的人。记得1986年3月,笔者走了三天的路,第一天从宰便走到加榜,第二天从加榜走到塘洞,第三天从塘洞走到上敖。村民们除了杀鸡宰鸭招待之外,还宰杀了小香猪,席间上了腌肉、腌鱼,其中居然有壮家腌制品中十分少见的腌牛排。村民都说,笔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个从省城来到上敖村的客人,而且还是壮族,这是他们无上的荣耀,便把笔者当贵客款待。席间寨老打开了一坛18年的老煨酒,这是寨老亲自酿制的“保家酒”,色泽金黄,黏稠如蜜。当地饮用煨酒时,先把酒倒在面盆中,一般由主人家的儿子端盆,随主人围着宴席转,走到某位客人的身后时,由主人用客人的酒碗从盆中舀酒。这坛老煨酒因为黏稠,酒碗搁在桌上,时间稍长,便黏在桌上了。真是酒好、菜好、人更好啊!村民们热情好客的印象,至今仍深深烙在笔者的心里。

山歌壮锦: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