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信坡的祭祀
在从江县雍里乡雍里村边,有一座高约25米的小土山,面积约七亩,山坡上长满青松和杉树,壮语叫“戛信”(“戛”即“坡”,“信”即“培信”,是一个姑娘的名字,汉意为“培信坡”)。坡脚有一块30“挑”的大田,壮语叫“纳曼”(“纳”即“田”,“曼”即地名,汉意为“曼田”)。过去,不管是谁家耕种这块田,在栽秧前,都必须拿一套妇女的衣裙,宰三禽(两鸡一鸭)去田里敬供,据说敬供过后,当年的禾苗才长势茂盛,庄稼才有好的收成。
鹅颈镰刀
壮族民间为什么要祭祀这块大田呢?
据当地壮族的民间传说,从前雍里村有个姑娘名叫培信,聪明伶俐,父亲去世后,她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过得比较艰难,但培信却长得很漂亮。她的舅家按传统习俗,一定要娶她为儿媳妇,但是她不喜欢舅舅的儿子(表哥),死也不肯嫁给表哥。她舅舅诱惑她说:“我家财产多,你嫁过来便可以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培信说:“你家有万贯家财我不羡慕,我宁愿嫁给情投意合的穷后生。”她的表哥见婚事无望,便威胁她说:“你不嫁给我,你就得拿出和你身体一样重的银子来作为赔偿我家的‘骨头钱’。”她舅舅骂她表哥说:“憨包仔,我们家有用不完的钱,培信这么漂亮、聪明,我们是要她这个人而不是她的钱。”但培信姑娘发誓,宁死也不嫁到舅家去。舅舅见培信意志坚决,就要挟她说:“我家有一块30‘挑’的大田,我在前面甩秧把,你在后面栽秧,不许抬头,不许伸腰,一次栽完,如果你能做得到,我就同意你自由地嫁到别人家去。”为了自己婚姻的幸福,培信豁出去了,答应了舅舅提出的条件。
栽秧季节到了,培信和舅舅来到“纳曼”这块大田,舅舅在前面甩秧把,培信在后面栽秧。就这样连续栽了三天三夜,当培信栽完最后一蔸秧时,高兴极了,抬起头直起腰来哈哈一笑,不曾想因为劳累过度,腰杆折断了,当即死在田里。培信的妈妈只有培信一个独姑娘,如今栽完秧就累死了,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她把培信埋在她累死的地方,拿着培信的衣服、裙子、项圈、手镯等祭供,诅咒舅家说:“我姑娘被你们逼婚而死,以后你们家的媳妇来栽这块大田时,如果不祭祀培信,禾苗就长不好!”这个小土坡,原名叫归位坡,培信死后,寨子里的乡亲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它叫做“戛信”,即“培信坡”。从此以后,每年栽秧时,不管是哪家耕种这块大田,都要拿妇女的衣裙各一件并宰三禽在田头供敬培信,据说只有祭祀过后,当年的禾苗才长得好,庄稼才有收成。
短颈镰刀
可以这么说,培信坡是贵州壮族婚姻中“还娘头”习俗的见证。
在贵州壮族婚姻缔结中,舅舅在外甥女的婚姻缔结上有特别的优先权,不论姑妈家有多少个女儿,必须有一个要嫁到舅家为媳,民间称之为“欧兰豆”(“欧”即“要”,“兰”即“孙”,“豆”即“来”,意思是“要孙来”)。即姑妈家有女儿,舅家可优先娶做媳妇,姑妈及其女儿不得拒绝和反对。如果姑妈或姑娘不同意婚事,必须付给舅家一定的“赔礼钱”,数目大小由双方议定。现在,“姑舅表婚”属近亲结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舅家提亲的现象已很少见。自由恋爱和媒人介绍成婚的已较为普遍。
“还娘头”的存在,是一种原始社会的遗迹。因为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妇女的社会地位下降了。这首先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同时也由于婚姻的变化,即族内婚向族外婚过渡,她们的外嫁,就意味着她们原来所属的那个氏族将损失这个劳动力和财产,这就要求对方必须有所偿还。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这个最活跃的生产力因素,自然价值无量,是任何一种财富都不能够比拟的,而娶外甥女做儿媳妇,便是最佳的弥补方式,是商品经济不发达、“以物易物”社会里最公正的交易,双方都能接受,并符合他们的婚姻原则(忌父不忌母)。因此,“还娘头”的核心,就是认为姑妈为舅家大家族所有,既然外嫁,舅家就损失了一个劳动力、一部分财产,姑妈的女儿有义务且必须回舅家来补偿这个损失。外甥女不嫁舅家,这在贵州壮族社会中是不多见的,除非舅家无男孩或其男孩还小,或其男孩已婚,或舅家自愿放弃优先权,否则舅家将索取一笔赔偿费,其数目由舅家来决定。舅家若非娶外甥女不可,则索取赔偿的数目巨大,使对方无力承担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有以断绝亲戚关系来要挟的。如舅家无男儿,或其男儿已婚,或其男儿还小,外甥女要出嫁也须征得舅舅的同意,并给舅家一份财礼,称“骨头钱”或“赔偿费”。对于这一种婚姻形式,外人很难说服和干涉。
还娘头
“还娘头”亦称“还种”、“还姑娘”,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婚俗孑遗,即舅家有优先娶姑家女儿为媳的权利。如舅家无子,外甥女要外嫁时,也必须征得舅父的同意,并且要给舅父送一定的“外甥钱”,或称“还娘钱”、“骨头钱”,民族学上称为“还娘头”。
手耙
贵州壮族社会中舅舅在婚姻上的优先权,衍生出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势地位,舅舅是亲属中地位最高的人。平时外甥们见到舅舅,必须垂手侍立,听从吩咐。舅舅在外甥家被待为上宾,一定要坐首座,即使家中有年长的老人或来了比较尊贵的客人依然如此。在家庭事务决断中,其地位比寨老还高。如姑娘出嫁后,不论年龄多大,一旦死亡必须首先禀告舅家,待舅舅亲自察看后方能下葬,而不论路途远近;姑娘出嫁后,夫妻双方感情不和,或丈夫无理取闹而产生家庭矛盾,舅舅有权出面干涉,提出解决办法或警告,夫家必须认真对待,否则一旦矛盾激化,双方有斗殴的危险。舅权制的存在,对妇女的权益优劣参半:一方面,在法制不健全、封建势力较强的地区,它对妇女在社会生活及家庭中所受待遇有所保护,保证妇女不受欺压,使家庭日趋稳定;另一方面,它剥夺了妇女婚姻自主的权利,包办了妇女的婚姻,把妇女当成一种交换的物品,是妇女解放的绊脚石。
勾刀和刀鞘
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