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堂安”名称的由来
所属图书:《浓缩的侗乡——堂安》 出版日期:2017-03-01

二、“堂安”名称的由来

堂安村民的祖先们为何选择在这里定居?“堂安”在侗语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许多资料都提到过,比如,有一种说法是,堂安侗语里称为“Dang an”,音“当埯”,侗语里“Dang”是烧的意思,而“an”是灰的意思,合起来意思就是火炉灰。侗族经常烧火的地方就叫“Dang an”。还有一说是,当地侗族妇女织布时要用稻草烧成灰,再用灰做成碱水来染布,稻草烧出的灰在侗话里也叫“Dang an”。第三种说法是,侗话里说堂安,意思是直接译音“DANGAN”,就是鼓楼附近水井那里长“AN”菜(一种水生植物),水塘在侗语里就是“DANG”,意思就是,塘里面长着AN菜。

另外,当地老人有个说法说这个村十年一火,所以村子就起名叫“Dang an”,就是火炉灰的意思 [1] 。而“中国传统村落档案”里,关于堂安名称由来的表述是:堂安侗寨是由厦格上寨鼓楼的大家族外迁形成。距离厦格上寨鼓楼较近,且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是先民选择堂安建立村寨的主要原因。这应该可以算是比较为当地群众认可的说法吧。堂安侗寨的选址也与好的饮用水源密不可分,这一点在寨子里老人的讲述中多次得到印证。

2014年8月10日晚,沿着鼓楼右边长满青苔的石板砌成的小路,经过几排古朴的民居,再穿过一条窄窄的巷子,我们走访了村里一位年长的巫师嬴维光,这是我们当天在鼓楼打听到的。说来也巧,他就是白天在鼓楼下和我们闲聊的嬴姓男孩的爷爷,是堂安村现任村长嬴勇文的父亲。也许是因为寨子不大且各姓通婚的缘故,寨子里的人们彼此多多少少都有些亲戚关系,比如,后文中受访者陆新华是小男孩的祖父,他的孙女陆艳情就是村长嬴勇文的妻子,算来陆新华老人比嬴维光还要长上一辈。说起堂安古老的传统故事,老人知道得多些,因为老人可以听一点普通话,但说不了,所以得村长在一旁做翻译。

访谈实录

〇受访人:嬴维光(堂安村民、巫师,男,63岁)

〇时 间:2014年8月10日晚

“(关于寨子的历史)这些都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村子的祖先)最早从江西过来,各地住了几年,最后搬到厦格上寨。有一年有两个小孩子养的鸭子没有主动回家,就去找,发现这里(堂安村现在所在的位置)居然还有一个峡谷,又有‘冲’(侗话里的水塘)水源充足。两个孩子坐在石头上唱歌忘记回家,大人来找(孩子)发现这是个好地方,就想到在这里开田定居。(后来还发现)鸭子在这里待了几天之后,生的蛋都有双黄。老人家就说这里的山水非常好,后来就搬来了。”

说起村寨的历史,村民们的说法都很类似:一是和动物发现好水源有关;二是自己的祖先最初都是住在厦格的,后来才从厦格慢慢分出来,搬到堂安居住。也正因为如此,加之都属于“八寨一山”范畴,且厦格侗寨离堂安不过一公里左右,堂安与厦格两个寨子的关系非常近,许多人家都有亲戚在厦格,碰到重大节日等,堂安有的人还会回到厦格去祭祖。

访谈实录

〇受访人:吴坤龙(堂安村支书,男,43岁)

〇时 间:2014年8月11日

“堂安是侗语‘当安’音译的,来源于古井旁边的水塘。我自己从小就听村里的老人说,堂安这里最早是一片大森林,祖先最早是居住在厦格的,因为家里养的鹅不见了,祖先找到这里,发现有水塘、有浮萍,井水冬暖夏凉。老人们相信动物的感觉,知道这里是好地方,就搬到这里定居下来,开始建起住房,然后才修了鼓楼、戏台。”

据村支书吴坤龙提供的较为准确的数据,全村182户,按计生户算则为207户,其中陆姓80多户,嬴姓60多户,潘姓10多户,兰姓2户,吴姓3户,杨姓2户且是两兄弟,石姓1户,我们每个姓选取一家作为代表,邀请全家人一起拍摄全家福,地址都选在自家大门外或者堂屋里。


[1] 世界银行贷款贵州省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项目(中期)社区工作评估及重点社区基线调查。

浓缩的侗乡——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