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云贵高原寻旧迹
所属图书:《黔韵旗风:满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云贵高原寻旧迹

据贵州《大定府志》等地方志记载和民间家谱、传说,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屡次征伐西南边陲,历经两次主要战争,征战贵州的满、汉和蒙古八旗士兵及其家属在贵州驻屯和定居,成为现在贵州满族的先祖。

战争的烽烟催促北国的满族官兵辗转南下,从遥远的黄河之北一路向着神秘莫测的“西南夷地”挺进。从中原一马平川到江南烟花三月再到崇山峻岭的云贵高原,渐行渐远的满族子弟回望故土之时,是否会想到从此天涯永隔?从黑土地到黄土地,从东北到西南,漫漫长路,是否会有壮士马革裹尸还的豪气?若干年后一些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凯旋了,另一些人停下了脚步在黔西北驻足安家,还有一些人则从此长眠在了贵州的土地……

骑猎像

回望历史,让我们沿着那条崎岖的山间小径与贵州满族的先祖相伴而行。

满族最先进入贵州是在清顺治十三年。让我们记住这个满族大规模进入贵州的时间——1656年。

南明永历政权在西南风生水起,贵州安龙成为永历政权的核心,清军从广西、湖南、四川分三路进军贵州,平西王吴三桂等将领率八旗和绿营官兵剿灭了永历政权,对于云贵这块狂放不羁的方外之地,清廷着实不那么放心,一部分八旗兵丁就此屯驻云贵,因伤散落或掉队的士兵们成为贵州的“外来户”。

康熙二年(1663年),贵州各地起兵反清,这些零星战斗本不足奇,但次年的一个诡秘事件却搅动了满族与贵州少数民族的一次直接对抗。1664年水西宣慰司宣慰使安坤刑牲祭祖,平西王吴三桂诬告其谋反,率领云、贵各地镇守兵马讨伐。力量悬殊的对抗,以水西土司的失败告终,作为统治水西多年的彝族,被迫亡命,大片良田居所被官兵所占,不管是绿营兵还是八旗兵,在水西平定后,开始享受“策马圈地”的政策,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毫不客气地成为新的主人,肥沃的土地、壮美的牛羊、堂皇的殿宇都统统易主。此时很多征战的兵丁还没有民族成分的概念,但若干年后他们成为定居贵州的第一批规模较大的满族群体之一。黔西、金沙、大方这些黔西北的区域,山间坝子似乎不比中原的土地贫瘠,角色转换的同时满族人也带来了一整套先进的农业技术:牛耕技术、水利灌溉技术、农业生产工具制造等等。胜利者站在洒满落日余晖的山头,面对着苍茫的青山,“他乡成故乡”的念头挥之不去!于是,350年前的那个黄昏,他们留下了。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雄踞云贵的吴三桂叛乱,这一次清军以绿营步兵为前锋,八旗兵紧随其后平息了叛乱,收复西南诸省。八旗兵丁的铁骑再次踏入贵州的土地,他们在云贵高原往来驰骋,扫平贵州直捣昆明。一次次奔袭作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地陡峭崎岖,八旗官兵累了,随军而来的家眷也累了,夕阳映照下的身影在黔西北的土地上越发沉重,歇一歇吧。由滇返黔的道路已经如此漫漫,能不能平安回到遥远的北方,尚是未知数。于是,脚步慢了、停了。依然在黔西北的土地上,进入贵州的第二批满族开始在高原的山间劳作,依然是袅袅炊烟,只不过这一次是缭绕在云贵高原蔚蓝的天空之下。

引弓

黔西北景色

黔韵旗风: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