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弘扬路径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分析和总结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被动挨打的原因及经验教训,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统治,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一、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
1934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丢失了中央根据地,湘江战役的惨烈,又使红军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样的局面引起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强烈不满,在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酝酿着要求纠正错误、总结教训、改变领导的意见。而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导上的错误的指导意见,又得到他们的支持。周恩来、朱德等也是支持毛泽东的。他们同博古、李德等人的分歧越来越大。从老山界到黎平,从黎平到猴场,一路展开争论。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已成必然。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即“遵义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遵义会议还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决定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此后,在红军转战途中,张闻天完成了对《遵义会议决议》的起草,并于1935年3月在苟坝会议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全权负责指挥军事。在战争年代,这是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遵义会议,并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只就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变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二、时代的呼唤——遵义会议精神
以遵义会议为起点,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们党成功地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历史转变,并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途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困难和矛盾。我们回忆遵义会议最重要的是把遵义会议所蕴含的精神赋予时代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时代的呼唤!
遵义会议精神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思想路线、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等在精神上的集中反映。
(一)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
遵义会议能成功召开取得历史性伟大转折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时曾讲:“1935年的遵义会议,则主要的是反对战争中的机会主义,把战争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是战争环境的反映。”遵义会议首先解决的是军事路线问题,而不是政治路线问题。毛泽东实事求是地分析了遵义会议前的形势,认为在当时中央和红军中虽然有一部分同志对“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产生了怀疑,甚至不满,但大多数同志对其错误的政治路线尚未认识,这时也就不具备解决政治路线的条件。毛泽东认为当时最紧迫的是战争问题,最急需解决的是军事路线。从而作出正确抉择,从根本上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危难时刻挽救了红军和党。这是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
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实事求是的精神,牢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做到勇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结合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独特规律,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我们的理想。
(二)独立自主是遵义会议精神鲜明的特征
毛泽东指出:“我们认识中国,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以往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和其他重要会议的召开,报告、决议的起草,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定,领导人的更换都须经过共产国际的批准,甚至是国际代表包办一切。遵义会议却一反这种不正常的被动的做法,一切由自己解决。从会议的酝酿到决议的通过,都是由我党独立自主决定的。并且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来纠正党所犯的路线错误。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也是在纠正了‘左’的错误之后才走上胜利的道路的,标志就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冲破了“左”倾教条主义的禁锢,改变了我党长期受共产国际和苏共支配的地位,拨正了我党与共产国际和兄弟党的关系,它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勇气和创造精神。
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的独立自主精神。在国际事务中,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政策,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国内事务中,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尽管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无论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不能动摇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信念。
(三)民主团结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关键
遵义会议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成功典范。这次会议彻底改变过去的错误做法,坚持正确意见,同时不压制反对意见,对持不同意见的或犯错误的同志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等待。会议决议明确指出了博古、李德等人在领导方式上破坏民主集中制的错误,强调要予以纠正。博古在遵义会议上改变了原先的不民主作风,认真地听取不同意见,对于会议能够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博古同志虽然是会上主要批判对象之一,但是,他的态度也是比较端正的。他主持会议,却不利用职权压制不同意见,表现了一定的民主作风和磊落态度”。经过遵义会议以后的实践,民主集中制在全党深得人心,党中央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我们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精神,就要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真正使民主集中制成为党内的一项严格的制度,从制度上筑起防止个人专断或极端民主化的堤坝。通过正确实行党内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从而促进和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四)坚定信念是遵义会议精神的主旋律
遵义会议召开前夕,正是红军最为困难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在冲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撤离江西时的八万余人锐减到三万人。红军生存环境十分险恶。但从党的领导人到普通战士,没有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寻找正确的道路,才使得遵义会议顺利召开,纠正了错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追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用遵义会议精神来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是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当前,西方资产阶级抓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非常复杂激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遵义会议精神来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三、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的有效路径
(一)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最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又要最明确地维护党的领导集体的权威和作用,这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遵义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锻造成为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一个能够独立自主地把握中国革命命运的政党,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党,正是在这支政党的率领下,中国革命这只航船从此开始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走上胜利之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既犯过“右”倾机会主义,也犯过“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革命经常出现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正是在这样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等阶段,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如果没有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没有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回顾遵义会议以来近8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以弱胜强,代表各族人民执掌全国政权,之所以能够正确应对各种严峻挑战、胜利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和行动准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从根本说,就是它能够认清历史发展大趋势,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组织和帮助人民群众为自己的解放,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从本质说,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服务者。
在改革开放深入的今天,我们必须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实事求是做好事,脚踏实地干实事,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
(三)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到发展,都是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突破陈规。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到遵义会议这十多年的时间,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广大党员和干部从多次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中,从革命战争的反复实践中,终于提高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和识别能力,解放了思想,不再把共产国际代表看成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不再害怕来自共产国际的压力,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令下,独立自主地召开了遵义会议,正确地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保证了中国革命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突破陈规,才能成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两个凡是”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到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提出“转换脑筋”,“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良机”。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必须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队伍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对祖国对民族最深沉的爱,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遵义会议精神就是民族精神的一种特殊内容和特殊表现。遵义会议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实践的产物。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遵义会议精神直接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联系,我们要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增强民族自信,不断开拓创新。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