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蓝田:金色花海
所属图书:《名镇名村》 出版日期:2017-12-01 文章字数:1286字

蓝田:金色花海

蓝田,位于天柱县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194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侗族占全镇人口98%以上。蓝田因有一年四季都是绿汪汪的一片万亩大坝而得名。这里自古以来便为贵州粮油之仓。

蓝田于清代时期划归安乐乡三图里,民国33年(1944年)更名蓝田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天柱县第三区蓝田乡,20世纪60年代改为蓝田公社,20世纪70年代改为春雷公社,20世纪80年代改乡为镇,20世纪90年代撤区并乡将蓝田镇和三合乡合并为蓝田镇,全镇耕地面积1620公顷,可谓良田千顷,大坝万亩,一马平川。

金色是蓝田的标签。蓝田大坝,一望无垠。这里盛产油菜和水稻,每年的春秋两季,整个大坝在格外清爽的蓝天白云掩映下,浸透着无边无际的金色光彩。这种金色,是蓝田侗家人用勤劳的双手从每一粒菜籽和稻穗中提取来的;这种金色,就是蓝田一张最好的名片。

春天,金色的油菜花,形成一片金色的花海,是深藏在大山里的一道靓丽风景。蓝田是位于山与山之间的一个坝子,长8公里,宽1公里,是黔东南四个万亩大坝之一。因蓝田大坝的宏大就有了“渡马一个坝当不得蓝田一个岔”的美称,大坝由楞寨、黄家、都府三个坝子组成,四周是千奇百态的青山。大坝上,从邦洞和石灰冲流淌而来的两条涓涓细流在蓝田镇中心汇合后,像一条绿色的彩带,蜿蜒曲折奔向清水江,入洞庭湖,进长江。站在高高的山坡上眺望,大坝就像一位亭亭玉立尽展娇羞的少女,正在采蜜的蜜蜂和飞舞的蝴蝶仿佛在相互对话。

这里地灵天宝,人文荟萃。她兴学于明代,设私塾,培养有清初的杨光甲进士、“公车上书”者之一的杨树琪、建国联军少将旅长杨天爵等。走进蓝田中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勾林”(一种侗族传统体育舞蹈活动)在这里得到传承;路过蓝田街上,一个不起眼的花圈店里居住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宗祠浮雕彩绘技艺”传承人杨定卓师傅。此外,楞寨的杨绍卿把“天柱阳戏”发扬光大,培养了四代阳戏艺人,如今已有了第六代阳戏传承人。之后,乘车30公里,来到公闪村的“禾翠亭”和“反治锦囊”碑,依稀能感受到当年乡民在此商议对抗外来侵略和匪患,三合贡溪的“承先永禁”“遵古重刊”碑的碑文化渗入到人们的骨髓,世代相传。

蓝田,气候宜人、植被丰富、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8.2%,依山傍水的自然寨数不胜数,一条长29公里的蓝田河从这里蜿蜒穿梭而过,汇集白市镇盘塘,注入清水江,流域面积262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3588千瓦。三合北面一带清溪无数,溪水汇集三岔塘,流入瓦窑江。丰富的水资源,为建设水利设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春季,花海丛中展“非遗”;秋季,稻浪翻滚忙收割。一年四季碧水蓝天,鸟语花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来到蓝田大坝,爬上山丘,放眼望去,菜花黄,李花白,山花艳,赏心悦目。扎入花海,傍水而坐,菜花香,蝶儿飞,蜜蜂忙,心旷神怡。2007年以来,每年3月28日至4月30日举办的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吸引着湘黔边界数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精心准备的节目如侗歌、溜溜歌、“勾林”、天柱阳戏、斗鸡斗鸟等呈现在众人眼前。

每当太阳穿过层层白云,又一次放射出闪亮的光芒之时,蓝田便再一次被金色所包围。

名镇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