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金银涂章”
所属图书:《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 出版日期:2014-07-01

“金银涂章”

青铜鎏金工艺,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在战国时期开始萌芽,西汉时期十分流行。古代称“金涂”或“黄涂”。

鎏金是将金箔和水银按比例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泥膏状的金汞合剂——金泥,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表上了,再经过清洗压光等工序,一件光彩夺目的青铜鎏金器就诞生了。

金箔

关于金汞齐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而关于鎏金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本草纲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金器物的出现晚了约八个世纪。

中国古代鎏金的方法大体可为五个步骤。

仿“金棍”:预备一根铜棍,将前端打扁,略翘起,沾上水银,晾干即成“金棍”。

煞金:即溶解黄金,用水银溶解。待金溶解后,倒入冷水盆中,使之成为稠泥状,叫做“金泥”。

抹金:即在器物上涂抹金泥。

开金: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变形的铁丝笼中,用金属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烤,以蒸发金泥中的水银,使黄金紧贴器物表面。

压光:用玛瑙或硬度达到7~8度的玉石做成的压子在镀金面反复磨压,把镀金压平,用以加固和光亮。

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一号墓祭祀坑出土的一件璜,用七块玉石和两枚鎏金的铜兽制成,是已发现的最早的鎏金器物。

1972年,河北邯郸出土了一件东汉鎏金铜酒樽的承盘,上面有刻铭“建武廿三年,蜀郡西工造乘舆大爵酒尊。下者室铜工堂、金银涂章文工循、造工业、护工卒恽、长汜、令丞泛、掾曾、令史湆主”。所记“金银涂章文工”就是负责鎏金银的工人。由此可知,错是嵌金而磨错之,涂是把金泥涂在铜器上。金泥涂于铜器上,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固于器上,这就是古代的鎏金。

西汉鎏金彩绘酒174187

至今,两汉鎏金铜器保存下来的很多,如著名的“长信宫灯”(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舞人扣饰”(云南出土)、“鎏金马”(陕西茂陵出土)、“兽形盒砚”(江苏徐州出土)、“鎏金鍪”(贵州赫章可乐出土),通体鎏金,流金溢彩,光彩夺目,这些青铜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可见汉代青铜鎏金技术已经炉火纯青。

鎏金青铜器外表光灿灿的,颇显富贵华丽,格外耀眼,此外,鎏金对铜器又起保护作用,故而历史上遗存下来的鎏金铜器都保存完好。

西汉献俘鎏金扣饰

从上述的鎏金工艺看,其制作工序相当复杂,且用料又极其贵重,这种异常华贵的奢侈生活用品,当然不是普通百姓用得起的。从考古发掘中也可了解到,这些鎏金铜器是汉代皇宫及贵族的用品,是身份与地位的标志。

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