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寨布局
地处开阳县禾丰乡的马头寨是元、明两代底窝总管府遗址,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土司官寨之一,积淀了一个民族近千年的历史文化。
远观马头寨,如一只雄狮镇守在半山腰,那一份霸气,是其它寨子没有的。这是开阳第一大自然村寨的雄姿,是曾经土司官寨压倒一切的气势。
马头寨建筑一角
从百花山看马头寨全貌
在古代,易守难攻是其经营的理念,寨中建筑包括衙门、寺庙、民居、寨墙等,完全围绕土司官寨的安全和土司利益需要按等级而建。土司官衙地位最高,位于寨中较高处、最险要的大朝门处。宋氏家庙兴隆寺地位次之,位于衙门之下;普通民居地位再次,位于兴隆寺侧及其下,并在进寨的3个路口处建有高大的石质寨墙,完全符合古代土司官寨的规制和安全需要。
整个古寨从南向北横向约1公里,从东到西纵向约0.7公里,呈长方形布局。寨子中有一小溪,是贵人山与萧家山分水形成的沟壑,从西向东将寨子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地势较平缓,至上而下分为大寨、寨脚。寨脚为全寨最低处,海拔约920米,和龙滩坝连为一体。大寨东沿是曾经的马头小学,现为水东土司博物馆。北部地势较陡峻,呈二级台阶,台顶叫大朝门,距台垂直距离约40米,台下名叫大田。寨内民居摆布整齐,成阶梯依山就势而立,多坐西南向东北,错落有致,由纵横交错的大小通道连接起来。大小通道均宽五尺,具有一定规律性,大部分用平石铺成,少数用河石轮砌而成,坡陡处砌成石梯,一直延伸铺到各个寨口。古寨前半部分边沿,为悬崖和陡坡,后半部分边沿处于大山脚。它背靠百花山,面对底窝坝,前有清龙河和深水河作为天然护寨河,易守难攻。
如今,马头寨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寨内有6个村民组,现有住户227户,人口1000多人。寨内居民多姓宋,宋氏有120户,约占60%,是水东宋氏后裔,其次是涂氏,约占15%;其他姓氏约占25%。大朝门为一组,大田为二组,大寨为三组、四组、五组,寨脚是六组。6个村民组位置是新中国成立后划定的,当时,为方便生产队劳动和社会公益管理,各组位置的概定或以寨子中大路、要路,或以长坎、高坎,或以山沟,或以陡坡为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马头寨各组村民新建房屋相互渗透,也没有了地域界限,只能靠户籍来区分了。
宋升银
关于古寨,62岁的宋升银告诉我们:“我们马头寨是一个很大的寨子,有6个组,1千多人,姓宋的最多,我们是宋氏土司的后人,都是汉族。寨子人多,但重感情,也很勤劳,特别好处。以前寨子全是木房,只有七大爷和八大爷家有砖砌的围墙,有钱人家才买得起砖。我们小时候走的路是一块一块的石块拼成的人字路,规整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