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方案
(1)准备阶段。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对峨眉地幔热柱、峨眉山玄武岩和峨眉山玄武岩成矿的研究资料及研究区的相关地质资料,了解该区域地层岩性、构造条件、岩浆岩特征等,为本次研究作好资料准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总结,确定野外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
(2)野外阶段。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对研究区内具有代表性的矿床进行实地调查。陆相玄武岩分布区以铅锌矿、铜矿、铂钯矿(化)点为主,调查的矿床为水城杉树林铅锌矿床、威宁铜厂河铜矿床、水城发耳铂钯矿化点。海陆交互相玄武岩分布区以金矿、钛矿、高砷煤矿、锑矿等为主,调查的矿床主要为晴隆沙子锐钛矿床、兴仁潘家庄高砷煤矿床、晴隆大厂锑矿床、普安泥堡金矿床。海相玄武岩影响区以金矿、砷矿、锑矿、汞矿、铊矿等为主,调查的矿床主要为贞丰水银洞金矿床、兴仁紫木凼金矿床、兴仁滥木厂铊(汞)矿床、安龙戈塘金矿床、贞丰烂泥沟金矿床。同时对从西南海相到西北陆相的玄武岩剖面进行地质观察,采集玄武岩样品及相关矿床的岩(矿)石样品。
(3)室内地质分析阶段。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样品加工处理,磨制光薄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详细的岩矿分析;选取代表性较强的样品送到具有相关资质的分析测试机构进行常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将分析得出的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并作出相关地球化学图件。
(4)区域地质分析阶段。对贵州西部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区域岩浆活动、区域地球物理场、区域地球化学场、岩相古地理及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等进行分析,以期在宏观上较全面地认识贵州西部的区域地质特征,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5)综合研究阶段。对前四阶段得出的资料、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研究,撰写本著作——《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差异性成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