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1.3 研究意义
所属图书:《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差异性成矿研究》 出版日期:2014-11-01

1.3 研究意义

如上所述,前人对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矿床学、地质年代、岩石学、地球化学基本特征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郑启铃(1985)提及贵州境内峨眉山玄武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毛德明等(1992)探讨了贵州西部峨眉山玄武岩及其有关矿产;刘远辉(2003)对贵州西部峨眉山玄武岩与金属矿产相关性作了初步探讨;聂爱国等(2007)研究了峨眉山玄武岩浆喷发对贵州西部区域成矿贡献;王甘露等(2009)论述了峨眉山玄武岩与界面矿床的关系;刘平(2010)对贵州矿产与峨眉地幔热柱演化阶段作了探讨。

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他们大多只是从单一的某一矿床或某一矿种上加以论述,鲜有考虑为什么同是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域,同是受峨眉地幔热柱活动影响,却在贵州西南和西北两地域成矿作用不一样,形成的矿产不一样;鲜有从区域成矿系列的角度运用峨眉地幔热柱理论研究其成矿的差异。基于此,本书提出贵州西部南、北地域差异性成矿与峨眉地幔热柱活动关系研究。

因此,对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差异性成矿研究,可以从面上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矿床,运用峨眉地幔热柱这一理论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对于丰富贵州西部的区域成矿理论,具有很好的学术、科研价值。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差异性成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