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满口回香相思肠
所属图书:《火影石灵:毛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满口回香相思肠

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过年时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可以尽情地玩耍。过年时还可以从长辈那里要红包,还有肉吃。

贵州毛南族过年时讲究杀年猪,杀年猪意味着年节开始了。所以现在在外面工作的人,每到年关,在老家的亲人总会提前询问能否赶回家杀年猪。而在外的游子也以能赶回家和家人一起杀年猪当作真正的回家过年。如果因为太忙,没能在年前到家杀年猪,那总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相思肠

贵州毛南族过年必杀年猪,杀年猪有诸多讲究,要提前请亲族帮忙,还得请至亲好友来吃“庖汤”,请到的人要欣然前往,这样请客的人和被请的人都有脸面。如果该请的人没有请,被请的人故意不来,这都是失礼的行为,往往会造成亲友之间的误会和隔阂。“吃庖汤”时,主桌上坐的都是家族中的重要人物,讲究吃全猪席,猪头、猪耳朵、猪尾巴、猪杂碎、猪脚都必须上桌。

杀猪的日子一般要选择农历的单日子,农历腊月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二十九是毛南族人集中杀年猪的日子。毛南族人杀年猪时要祭祖,先要给祖宗上香,准备好其他供品,然后把年猪拖到堂屋,架到案板上。

相思肠

杀猪时讲究一刀捅进去,血很顺畅地流出来,不用再补刀。猪断气前要用纸钱粘上血,烧给祖宗,表示祖宗得享用。而且还要特意让一些猪血洒在堂屋,表示满堂红以图吉利。猪断气前顺势将猪翻身,表示来年还要喂出大肥猪过年。

猪血开始流出来的时候要先接一钵,及时搅拌不许凝结,待给猪开膛破肚后,取些网油、杂碎,加入葱、姜、蒜等作料炒好兑入生血中,冷却凝结后就成了“生血”。能够做出高质量的“生血”,表示来年大吉大利,一切顺利,主人家是非常高兴的,这是吃“庖汤”时最值得夸耀的事。判断“生血”是否成功的标志是猪血兑好一段时间后,用筷子插入,如果筷子立得起来就算成功,筷子立不起来就是没凝结,则不成功。

除此之外,毛南族人杀年猪还要做血灌肠,毛南族人把血灌肠叫“崩”。因为贵州毛南族人最重视过年时的家人团聚,不管离家多远,若没有特殊原因一定会赶回家过年,并且要赶在杀年猪前到家。年年都要杀年猪,年年都要做血灌肠,所以“崩”就有了另一个名称:毛南相思肠(长)。

相思肠

“崩”的制作是杀年猪过程中一个比较精细的活。清理猪小肠要特别认真,小肠上的网油不能剐得太干净,在清理猪粪时不能让小肠破损,并留下猪肚子作灌制时的漏斗。“崩”的灌制用料是猪血加水,撒上适量的食盐,掺入米浆及姜丝、葱末、花椒面混合拌匀。灌制时用麻线将小肠的一头捆紧,然后以猪肚子为漏斗进行灌制。灌制过程中要掌握分量,且不能太紧,用麻线将小肠捆成均匀的小节盘好,然后放到盛有水的铁锅里去煮。当煮到一定程度时,灌肠的表皮上会出现许多小白点,这时需要用针将其刺破放气,使其不会因发胀而爆裂。因此,还需要有人在旁不断地加工处理,边放气边用锅铲把“崩”压入沸水中,直至“崩”煮熟煮透才能出锅。出锅后滤干水放一会儿,大家就会先割上一节来尝尝。这是毛南族人家杀年猪最热闹的时候,寨子上的小孩子都会过来拿上一节相思肠开心地吃起来。正餐的时候还可将它一小块一小块地切下来,装在碟中,那也是下酒不可多得的美食。煮过“崩”的肉汤浓酽油亮,加上大米煮成血稀饭,味道独特。这也是毛南族人家杀年猪必不可少的美食。

现在,毛南族聚居区不仅是在过年时做相思肠,平常杀猪时也在做,并把它发展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小吃。

生在毛南族人家,吃遍寨子里每家杀年猪时灌制的相思肠,是儿时最快乐的事。那时,年关时节,每天清晨,都能听到捉猪杀猪时肥猪的哀嚎声,对孩子们来说,那是激昂的起床号。麻利下床的伙伴很快就涌到了杀猪的人家,看着大人们刮净猪毛,开膛破肚,取出内脏,翻洗肠子,灌制血肠,然后入锅煮熟,很快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相思肠了。不管到哪一家,小伙伴们最期待的就是那一节相思肠,一旦拿到热乎乎香喷喷的相思肠之后,那头猪的命运和那些猪肉的归宿就与我们无关了。不知是村寨约定的规矩,还是毛南族风俗如此,杀猪的人家从不怠慢寨上的小孩,只要有小孩来到就一定会割一节相思肠给孩子,并热情地安排孩子们吃饭,但小孩子都不会吃饭,拿到相思肠后就离开了。年前,杀猪的人家很多,孩子们这家拿一节,那家拿一节,吃得肚儿滚圆,根本就不会想吃饭。当然,也有那种平时待人不好的人家,杀年猪时光顾的小孩子不多,这会让人看不起呢。

儿时吃多了相思肠,年关逼近,就会很想家,想念相思肠的味道,想念毛南族乡村的味道。故乡,每个人对它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老家,每个人都怀着不一样的思念。远离它时,心里时时牵挂的不仅是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是那个熟悉的房顶上飘荡的炊烟和那随风送来的味道。

火影石灵:毛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