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官庄传闻
所属图书:《贵阳地名故事集》 出版日期:2015-03-01 文章字数:1753字

官庄传闻

官庄坐落在贵阳南郊,今天的贵新高速公路与龙洞堡国际机场右侧,原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它因与旅游点金翠湖和民族风味饭庄鼎罐城近在咫尺,被它们的盛名遮挡了它的存在。在贵阳人的记忆中,它既叫官庄又叫甘庄,印象相当模糊。官庄之所以偶然被人们提及,传说是因为明朝中叶权倾一时的首辅严嵩的后人在此落籍有关,因严家为官宦之家,他们的居住地便被顺理成章地叫成官庄了。当地人却另有一个说法,认为这里原是甘姓聚族而居之地,称为甘庄。在这附近乡间居住的人户浓重的乡音中,官、甘二字的发音十分接近而难以分辨,也无人去认真地识别谁对谁错,它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在清雍正时期,朝廷决定废止延续了千年以上的“五铡腰斩”极刑有关。我国施行五铡腰斩酷刑,据说始于秦二世胡亥当政时期,历经唐、五代、宋、清初漫长的时代,曾经屡兴屡废,到雍正时才被彻底禁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五铡腰斩酷刑的人,便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李斯。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约前284—208年),楚国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西南)。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传,称李斯早年为郡县小吏,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入秦,深得秦相吕不韦赏识,任为郎官。从此以后,李斯不断建议秦王嬴政灭掉诸侯,完成霸业,因此被任命为长史。他深谋远虑,屡次使用离间计离间六国君臣的关系,使六国的高士、谋臣纷纷入秦成为客卿,不断削弱六国的政治实力。嬴政十年(前237年)秦王忽然下了逐客令驱逐所有的客卿,李斯不顾忤上风险,急上《谏逐客书》来维护秦的统治,秦王政悟出李斯意图,便任命李斯为权力更大的廷尉,李斯更进一步放开手脚,终于助秦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他又和王绾、冯劫一起议定,尊奉嬴政为“皇帝”,同时制定了臣下觐見皇帝时相关的礼节仪式,嬴政成为受到无限尊崇的始皇帝,喜极,升任李斯为丞相。继后李斯相继反对分封,实行郡县制度;广修驰道,宽五十步,每隔三丈植青松一株,使车同轨;将大篆刪繁就简,使书同文;销毁民间武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又主张焚毁民间《诗》、《书》等百家藏书,禁止私学,制定新的律令,加强中央的集权统治。秦始皇嬴政去世,始皇长子扶苏行将继位,扶苏倾向于儒家学说,不同意焚书坑儒,李斯便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扶苏自杀,拥立少子胡亥为秦二世皇帝。李斯的多谋引起赵高的忌妒,于是寻机在秦二世胡亥面前诬陷李斯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进行刑讯,重刑之下李斯无奈只得认罪,于秦二世二年七月(前208年)在咸阳闹市腰斩并夷其三族。为此,唐朝诗人胡曾有诗感叹其事:

腰斩这一酷刑的惨烈,在于不具备人道,使死囚备受断肢断躯的痛楚而死亡。传说官庄严姓有一子,品学俱佳,雍正初,金榜题名后被放云南呈贡县正,带病赴任,行至贵州已病至不起,只好回官庄故宅将息,迁延数月毫无起色,族弟严某犹恐久不报到,官谍作废,殊觉来之不易,顿生越俎代庖的想法,不待病中族兄同意,径自执官谍去呈贡代行其事,等待族兄的康复再来接替。不想他在呈贡政声甚好,惩奸除惡中结怨了仇家,被人寻隙举报,这等冒名顶替大逆不道的事件,在森严的封建刑律中属十恶不赦之罪,有司勘定给予腰斩之刑,上报朝廷。案子卷宗摆在雍正皇帝龙案上,一番查究,雍正认为,事出有因,念其为政亲民,政绩斐然,免去苛刑,宽于处置。并同时下旨,从今以后,废止腰斩之刑。至此,这一不人道的刑罚被彻底埋葬,严家因而特将这一事迹刻碑勒石立于官庄,诏示后人。然而有别于传说关于废止腰斩酷刑的记载,见于河南学正俞鸿图案。

清雍正十一年,河南学正俞鸿图家仆人与其小妾私通,曾受到他的责罚,被仆人、小妾怀恨在心。一次俞鸿图行将担任主考,其仆受人贿赂黄金白银万两,便与小妾合谋,把试题夹带贴进俞鸿图官服的補子中,趁俞主考中间脱衣休息时,揭下夹带传递给考生,俞却浑然不察。事发后,遭到河南巡抚王士俊弹劾,案件以受贿罪批给俞鸿图的亲家邹士恒实施腰斩。其情形的残酷,让人慢慢死去的惨状,实在难以卒睹。俞上截身子断在地上来回打滾,痛苦万状,用手指蘸上自己的鮮血,一连书写了七个“惨”字,含恨气绝。事后,邹士恒向雍正告当时的惨状,雍正为之动容,遂下旨封刀。

无论是传说还是事实,都说明了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它的每一步,付出的代价都是相当沉重的。

贵阳地名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