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
唢呐,吹奏乐器,以铜为主要材料制作的为铜唢呐,以木为主要材料制作的为木唢呐。吹奏时,一般使用两支(一长一短)唢呐、一面鼓、一只鼓槌、一对钹(演奏时,双手各握一只,根据唢呐曲调的节奏,使之互相撞击)。铜唢呐顶端用一根筷子粗细的铜管为主杆,在主杆上焊接直径为5厘米、4.5厘米、4厘米、3.5厘米大小的铜质圆泡做装饰,吹奏处焊接一个直径为5.5厘米的铜质圆片做堵气盘。底部是一个铜质喇叭,大的一端直径为15厘米,起扩音作用,小的一端直径为4厘米,套在唢呐杆粗的一端,能够移动。中间部分用红梓木、水冬瓜、桦槁树或白果树做唢呐杆,杆长36厘米。小的一端直径为1.7厘米,大的一端直径为4厘米。杆上有8个孔,即:背面上端拇指把握处有一个,正面有7个,按曲谱的音阶1、2、3、4、5、6、7、ⅰ设计,加上底部喇叭口的蒙音,共有9个音阶。吹唢呐的哨子,用芦苇秆煮烫后晾干制成,一端用线绑在铜质主杆上。吹奏唢呐,要会换气,不能停顿。必须具备用嘴连续不断地呼气、鼻孔自如地吸气的特殊能力。不会换气的人也能吹,但是,这类吹奏者只能附和,不能领奏。中八苗族(“青苗”)吹奏铜唢呐的音高为高8度和低8度。吹高8度的为领奏者,叫公声,也叫“提上手”。吹奏时,可根据曲调需要,适时把音高提到高8度,也可以适时以低8度吹奏。吹低8度的为母声,吹奏时,不允许擅自提高音高。一支唢呐可以吹奏出16个不同的音调,即高8度的音调8个,低8度的音调8个。
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