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石碑石刻
——雷公坪残碑
“雷公坪天书”残碑
在雷公坪大台垒的前面,立有青石碑一块,高2米,宽1.5米,厚0.2米。碑面阴刻文字,笔力雄建,撇捺分明,笔画或多或少,其形有如汉字隶体,但阅之不识。或曰苗文、或曰汉文,众说纷纭,至今无人能解读,许多人称之为“雷公坪天书”。碑石已风化破裂成多块,有几大块已被收藏。
——达地《革除夫役》碑
达地乡宋家寨遗址与大平山、葫芦山、八宝山相望,这里是雷山边远之地,它与榕江、三都、丹寨等县相邻,各民族人文环境文化丰富。
“革除夫役”的两块石碑立于宋家寨左侧山坳上,一块署名为“都江理民府”,高1.5米,宽0.6米,经过洗刷涂色,除个别字模糊不清外,大多数字迹尚能辨认;另一块署名为“贵州提刑按察使”,碑身尚完好,但碑文风化,字迹难以辨认。1985年2月,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革除夫役”石碑现保存在西江苗族博物馆,用于对外陈列展示。
“革除夫役”石碑,清代立于宋家寨遗址上,传说宋家寨原住有800余户苗族古民居,人口3500余人。宋家寨遗址上的“革除夫役”石碑,立于遗址中心。现在遗址遗迹尚存,自然环境优美。
达地“革除夫役”碑
附“革除夫役”碑碑文:
——《聚歼叛苗碑记》碑
《聚歼叛苗碑记》的大石碑原立于响楼乡脚雄坳,习惯称“万人坟”。碑后为村民挪动铺于脚雄水井边,现存放于西江民族博物馆。字迹磨损较多,唯碑文标题尚可辨认,县文化局已拓片收藏。碑文为都匀府知府罗应旒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六月所作。时值咸同贵州苗民起义被镇压后之次年。与聚歼叛苗碑同立的还有镇徐廷桢碑,但后来被乡民击碎,县文化局亦只收存数片,与雷公山天书碑文碎片一起收藏。罗应旒以修筑工事之名,令受抚民军在坡顶侧开挖大坑,在下一级台地宿营酒肉。当大坑开挖达到目标时,即在大坑内侧摆案桌假装审判,将喝蒙汗药酒的民军拖到大坑前“问罪”斩杀,后来则干脆如砍瓜切菜般推入坑内。两块碑的内容叙述镇压屠杀徐廷桢、李必茂等就抚为军数百苗民的原因和理由。文中字里行间也指出地方官吏敲骨吸髓,剥民自肥,是引起民变的主因,有警诫后来者之意。1985年2月,被雷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已经被西江苗族博物馆作为馆藏文物收藏,石碑本体得到有效保存。《聚歼叛苗碑记》碑文如下:
——乔洛水灾碑
此碑位于雷山县城南53公里的永乐镇乔洛村寨脚,周边是民居建筑,所在位置为1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前有小径。碑高121厘米,宽70厘米,厚12厘米。碑文为正楷阴刻,记述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两次大水灾的事故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现石碑边缘部分因风化缺损,有脱落现象。字迹还清晰可见。
当地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较好,目前还没有出现破坏碑体的行为。现此碑立于桥洛村寨脚一民房正前方。保存尚好。附桥洛水灾碑文:
永远流芳
——犀牛潭摩崖石刻
犀牛潭摩崖石刻,位于雷山县城北,响楼村老场坝和菜园圃之间的悬崖绝壁之上,高约18米处,字占长约7米。崖下是丹江河滩,滩深水绿,岩脚有一石洞,能容一人进出。洞旁有“小金盆”,传说崖里水潭内有一犀牛,每日黄昏即出。时任丹江县孟县长觉得稀奇,通过观测确认后命工匠于崖壁上刻“孟太爷一脚踏犀牛”八个大字,字刻完后犀牛走了,“小金盆”水也干了。民国政府官员杨达才(台江排羊岩寨人)请几个石匠在崖壁阴刻“浑犀牛潭”四个大字作纪念,每字长1.56米,字笔宽0.13米,“浑”字损坏脱落。其余三字尚存完好。1985年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处石刻气势磅礴,字体浑厚,独具特色。2007年因县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将其填方埋于地下,字迹已经拓片保存。
此处文物点现已埋于地下,文物本体尚完整,前为雷山县文体活动中心办公大楼,后为雷山银饰一条街。
——耶的表石刻
方祥乡陡寨村耶的表,位于陡寨村西南隅,距陡寨村约3公里。苗语“耶的表”意是耶公刻石。耶的表是一巨石,主要雕刻有人类生殖器官图形,其中一女人形态表现较为突出。此外,还有日月田土天文符号图案,年代不详。此地原是原始森林,因巨石的存在而称谓耶的表为地名。巨石长为2米、宽2.6米、高2.3米。耶的表石刻,图案清晰可见。地理位置险陡,处在半山腰,四周被茂密的森林覆盖。雷公山、雷公坪是苗族历史文化保存最具丰富的人文环境,是苗族人民数千年来奋斗迁徙汇集之地,因而苗族历史文化演绎在此保存最为丰厚。耶的表就是其中的一件。但耶的表是何人所刻,也就不得而知。
——水寨石华表
方祥乡水寨村石华表立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位于水寨桥东侧小石脊止,方祥河绕村寨而过。石柱华表,是苗族先开天辟地、打柱撑天的文化复原物,是撑天柱。据水寨人说,李往习老人由于娶妻所生的都是女孩,为表现其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而立此对石华表,刻有文字。上方有一所坟墓,当是李往习墓。左石表:高1.81米,宽0.30米,厚0.36米;角长0.80米,宽0.10米,厚0.08米。右石表:高1.73米,宽0.23米,厚0.43米,牛角口直径0.72米,宽0.17米,厚0.07米。华表刻文:
——《苗族婚嫁财礼》碑
财礼碑位于永乐镇开屯村干南桥公路左侧,距永乐镇1公里,距县城53公里。石碑为青石阴刻,高1米,宽0.6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二月,由丹江(今雷山)、八寨(今丹寨)两县相邻各村寨的保甲和父老集议后,定出苗族婚嫁财礼钱条例,拟成文字竖碑,并注与会者姓名,要求共同遵守。碑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