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錦屏縣隆里·(清光緒)重修狀元祠碑
所属图书:《碑銘書秀:黔東南碑帖》 出版日期:2016-05-01文章字数:994字

錦屏縣隆里·(清光緒)重修狀元祠碑

該碑立于錦屏縣隆里鄉隆里所村狀元橋橋頭(公路側)。青石質,方形。高173釐米,寬65釐米。額題『重修功德』四字。碑文為進士江長春撰文,無名氏書丹。

2011年4月,邀請廣州市考古所韓繼普同拓。

【釋文】

重修狀元祠碑記

狀元何以有祠哉?在昔盛唐,有少伯王公諱昌齡者 [1] ,以金閨 [2] 之碩彥 [3] 作畫。省之,望郎才高八斗,織就龍梭;學富五車,裁成虎繡。起投天之賦,獨佔狀頭;揚擲地之聲,先魁榜首。

詎意 [4] 才高見阻,識廣招尤 [5] 。以天孫蕓錦之胸,滞雕題 [6] 鑿齒 [7] 之域。兹即蘭摧玉折,風標不隨氣質以俱湮;縱然人往風徽 [8] ,令德自並幽光而永著。彬彬文質,曾開隆里之巍科 [9] ;楚楚衣裳,遂啟龍標之景運 [10] 。前賢接踵,欽道範而競仰儒宗;後學挺生,式儀型而先登道岸。

既有懷諸明德,故特創乎巍祠。水閣芙蓉與真武山崗而並峙;柏頭殿宇共龍溪夜月以交輝。後造桂殿 [11] 五楹 [12] 琳宮 [13] 一所,忠臣孝子同享明禋,節婦義夫齊登祀典。

孰料咸豐之世丙戌之冬,忽遭賊虐,竟破所城。宮院傾頹,牆垣欹倒 [14] 。暮鼓晨鐘,皆為瓦礫;清風高閣,悉被火焚。想當时桂閣松廊,望之則蔚然而深秀;到此日煙荒草蔓,即之則慨然以增悲。儻(倘)不竭力續修,何以恢復舊業?

於是,里長、鄉紳捐資助美;善男、信女解帶傾囊。諸公勉任其責,四境樂觀其成。雖不能高臨江渚,昭祀事於桐鄉;亦郰以小建草堂,表忠誠於梓里。事將告竣,嘱記於余。余實嘉諸公之黽勉 [15] ,從事不敢告勞,不禁秉筆特書而為之記。

辛卯進士特授縣儒學正堂里人 [16] 江長春頓首拜撰

(51位捐資人姓名及數額,略)

龍飛光緒貳拾年 [17] 蒲月 [18] 吉日 公立


[1] 王公諱昌齡者: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説京兆長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絶聖手』。

[2] 金閨:指金馬門,代指朝廷。

[3] 碩彥:指才智傑出的學者。

[4] 詎意:豈料,怎料。詎:豈,怎;意:意料,料想。

[5] 招尤: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

[6] 雕題:在額上刺花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習俗。

[7] 鑿齒:古代某些民族敲掉門牙的一種風俗。

[8] 風徽:風範,美德。

[9] 巍科:猶高第。古代稱科舉考試名次在前者。

[10] 景運:好時運。

[11] 桂殿:對寺觀殿宇的美稱。

[12] 楹:量詞,古代計算房屋的單位,一説一列爲一楹;一説一間爲一楹。

[13] 琳宮:仙宮。亦爲道觀、殿堂之美稱。

[14] 欹倒:歪倒。

[15] 黽勉:勉力;努力。

[16] 里人:同里的人,同鄉。

[17] 光緒貳拾年:公元1894年。

[18] 蒲月:指農曆五月。舊俗端午節,懸菖蒲、艾葉等于門首,用以辟邪。故稱五月爲『蒲月』。

碑銘書秀:黔東南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