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羌族服饰
所属图书:《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史》 出版日期:2018-04-01 文章字数:4076字

二 羌族服饰

服饰是一种文化表征,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特别是节日盛装,记录了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体现了民族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服饰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同一民族不同地域之间身份认同与区分的重要标识,是民族差异化的显性表达。

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优秀服饰文化,既有因生活在高寒山区要注重保暖的实用性,也有生活结合川西甚至贵州等其他地区特色的艺术性,因而其服饰尤为绚丽和丰富。在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领域,羌族服饰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虽然羌族在贵州定居只有300余年历史,但从其延续下来的服饰文化中可以窥见其民族工艺的世代传承和独特性。2011年9月,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代表性服饰(头饰)和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名片展演在贵州民族文化宫举行,羌族以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展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魅力。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女性上装,衣袖和衣领五彩刺绣绲边,大方和谐;以黑色为主色调的下装,朴素简约;围腰挑绣铺成怒放的花朵,秀美大气;头饰为瓦型软包头,虽是一方小天地,但充分展示了羌族妇女的刺绣和挑花传统手工技艺水平。整套服饰,色彩自然、搭配和谐,美学功能和实用功能得到充分体现,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其蕴含的民族传统特色展露无遗。在江口县漆树坪,几乎所有妇女都有一两套传统服饰,节日里,人们盛装打扮,成为羌族的典型文化符号。可见,贵州羌族的服饰文化依然在民间传承、延续。

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冲击必然导致服饰的共性、普遍性压缩,转而呈现出节日性、典型性的特征。江口、石阡两县的羌族同胞的日常服饰也的确在逐渐汉化,民族传统服饰成了“压箱底”的珍品,羌族妇女基本都有一两套节日时穿戴的盛装,其式样、色彩和手工技艺也保持了四川羌族的特色,但主要还是在节日盛典如“过羌年”时才会穿戴,同时也逐渐融合了居住地周边民族的风格。20世纪80年代后,男女服装种类和式样开始日渐丰富,羌族平常穿戴逐渐与当地汉族靠近。

通过相关的文化重构,初入贵州时的羌族同胞之服饰图景如下:男子多穿自织自染自制的麻布对襟衣和土蓝布、麻布长衫,冬天外套皮褂子或羊皮坎肩;包青色或白色头帕,束腰带;缠绑腿,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镶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女子拴围腰穿钩尖云云鞋,鞋上绣有花鸟图案,包头帕,戴耳环、手镯、簪子和银饰。每逢节日喜事,男女老少均衣着艳丽华美,彩带飘逸。

羌族服饰从大的方面分为:头饰、上装、围腰、下装和鞋5个部分。贵州羌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羌族云云鞋现在已很难见到了,但绣花鞋仍很普遍。服饰的其他部分在铜仁市的羌族村寨尚能看到。

贵州的传统羌族服饰与四川羌族整体上差别不大,主要以红蓝黑黄为主色调,服装样式大同小异。无论居住在何处的羌族,其传统服装都注重实用性,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不断改进,便于劳动生产。

妇女日常服装简洁明快。羌族女子过去与男子一样着长衫,后来逐步改着裤装。围腰是羌族妇女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和装饰功能皆有,以中短形式为主。围腰也是展示羌族妇女绣花技巧的地方,以各种花卉为主的图案色彩明快、鲜艳,图案构思巧妙,围腰对在衣裤上不易展露的整块图案也能淋漓尽致地展现,服装上较少有大块图案,多以绣边为主。

男子的服饰则显简单、朴素,色彩较为单一,崇尚青色和黑色。年长的男子多包青色头帕,冬季有带狐皮帽或其他皮帽的习惯,穿毛面料或麻质长衫。外套为无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可以防寒、遮雨、垫坐,且适于劳动,男子腰间束腰带。

羌族人民的服饰简洁、美观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由于畜牧业是羌族群众长期以来的主要生计方式,所以从古至今羌族就喜爱皮制、毛制衣装。随着纺织业的发达和市场各种服装用料的日渐丰富,羌族的服饰面料更加多样化,麻、棉、绸和皮、毛共同成为制作服装的用料。

(一)头帕

文献载:“(羌族)其服饰,男毡帽,女编发,以布缠头,冬夏皆衣毪。”羌族男子戴毡帽、女子缠头帕由来已久,后来男子也缠头帕,贵州羌族男子除部分老年人外,现已基本不再缠头帕。传统头帕用自织土布制成,长4~8米。男子头帕颜色一般为青色或白色,缠法是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头帕叠成15~16厘米宽,使头帕两端穗线正好在两边鬓角处,头顶的头发露在头帕外。

头帕在羌族妇女服饰中尤为重要,也是其日常着装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妇女无论年纪大小都重视缠头帕。主要为多层缠头包帕,也有在头顶置瓦状的软头帕。羌族老年妇女多缠青或白色头帕,年轻女子头帕则鲜艳多彩,以包四方头巾为主,包头帕时将头发梳成两辫,左右分开盘于头顶作发髻;有的头顶瓦状绣花头帕,发辫接深青色丝线做假发盘于头顶。一般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季包绣花头帕。

(二)长衫

羌族古代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是“披毡”,文献记载,两汉时甘青羌人“女披大华毡以为盛饰”“男女衣裘褐,被毡”。近代羌族服饰基本上承袭了袍服之制,皮裘、毛、麻织品为面料主材。据江口、石阡羌族老人回忆,20世纪中期贵州羌族男人多着长衫、长袍,戴皮帽。

长衫是贵州羌族的传统服饰,形似旗袍,立领长袖,偏襟右衽,直筒形。过去多用麻棉纺织成布,手工剪裁缝制,颜色以青、蓝、白等为主,市场经济下多购买成品布料,色彩也趋于多样化。长衫上一般都绣有各色花纹或几何图案,相比较而言,男子长衫图案较为单一,多为一些云彩纹或几何图案,多绣在袖口、衣襟等处。妇女长衫上图案除了袖口衣襟等处绣有各色云纹和几何图案外,其他地方如衣领、胸前等处也常绣有各色花纹如牡丹、梅花等,显得较为艳丽大方,这也反映出羌族女子对美的追求。此外,羌族长衫长过膝甚至及踝,更显身材修长,美丽端庄。

为保持身形美观和方便行动,在长衫腰部都需要系上腰带,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近两米长的腰带在腰侧打结,留出两头自然下垂,因行走时随风飘扬,故又有“飘带”之称。男子腰带为素色,女子腰带绣有各种颜色的精美图案花纹,装饰性非常强,表现出羌民族粗犷豪放又不乏细腻的性格。栓扎腰带后男子更显伟岸,女子更显秀美。

(三)羊皮褂子

羊皮褂子是羌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羌族祖先以游牧为生,羊皮是取材方便的服装原材料。羊皮褂子用绵羊皮或山羊皮为主要材料,制作前,要先将羊皮晒干,用水浸泡三至六天,等到生羊皮变软后脱水、刮皮、上油、揉搓至干燥柔软。制作一件羊皮褂子需要两张完整的羊皮,羊皮褂子美观、保暖、耐用,很多羌族同胞一件羊皮褂子要穿大半辈子。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起防雨作用。皮褂子在野外既有防雨功效,还能当坐垫休息。

由于生产生活的变迁,现在穿羊皮褂子的羌族群众很少,多以布褂代替。布褂在制作形式上和羊皮褂子有相似之处。江口、石阡的羌族男子也借鉴了周边布依族等民族的服饰特色,多缝制短小的背心并绣花绲边,穿在外套外起搭配装饰作用。

(四)围腰

围腰是贵州羌族服饰的重要特色,围腰一般是女性服饰重要元素,传统围腰用土制麻布、棉布裁剪而成,呈纵向的长方形样式,中部通常还缝有口袋,方便存放随身之物。围腰上往往都绣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年轻妇女的围裙上绣的花纹图案一般比中老年妇女的要更多更艳丽,并且都包含有丰富的寓意,如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平安或期满美好未来等。围裙是羌绣工艺的集中体现。

(五)云云鞋

云云鞋是羌族独具特色的一种鞋子,又称花鞋或勾尖布鞋,形似小船,是羌族人在喜庆日子里穿的一种自制布鞋。云云鞋是羌族刺绣和制鞋工艺完美结合的产物,两者都是羌族民间工艺的杰出代表。云云鞋多用碎布、笋壳做鞋底,两面包布,再用麻绳细密缝制,鞋底柔软、厚实、耐穿。鞋帮精巧,绣制杜鹃花纹或云纹等彩色底纹,脚尖部有的还结了一个红缨,鞋后跟用五彩线绣,鞋面上绣满了极富浪漫气息的游云图案,这也是云云鞋名称的由来。鞋面上要根据穿鞋人的不同而绣上不同的花纹。妇女的鞋子上有五十多种绣花图案,以苹果花、桃花等常见花卉居多;男鞋则绣云纹、几何图案;小孩的鞋上大多绣猪、兔、鸟、狗、蝴蝶等动物图案;老人鞋则多绣福、寿、喜之类的吉祥图案。在样式上,云云鞋有槽鞋、尖尖鞋、腰子鞋、窝窝鞋等类型,鞋型大多似小船。

(六)羌绣

刺绣是羌族妇女重要的手工技艺。羌族有俗语“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羌绣历史悠久,从明清时期发展演变而来的挑花刺绣是羌绣工艺中不可多得的一朵艳丽奇葩。勤劳的羌族人民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独特审美价值观,刺绣图案精致美观、内涵丰富。

羌族妇女从小便受到了严格的女红训练,既要培养剪纸作为基本功,又要熟练掌握各种针法、技巧。几乎每个羌族妇女都精于挑绣,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女红技艺日益提高。羌族妇女在婚前需自己缝制很多嫁妆,她们主要向家中长辈和同村寨女伴学习手工技艺,因而挑花、刺绣技艺出众的女子往往是全村寨女子乐于交往的对象。

羌族刺绣多用棉线或彩色丝线,色彩以黑白对比为主,视觉对比强烈。图案以花卉瓜果,飞禽走兽,松梅竹菊,自然山水为主。常见图案有“团花似锦”“鱼水和谐”“蛾蛾戏花”“凤穿牡丹”“瓜瓞绵绵”和“群狮图”等几十种。在衣服的领边、袖口、围腰、裤脚和鞋子上一般都绣有圆圈、三角、波浪等几何花纹图案,这些图案布局巧妙合理、深浅适度,绚丽多姿,凝聚了羌族人民对生活的祈祷和祝福,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象线条化的浓缩和抽取,生动活泼的各种动植物形象表达了羌族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羌族刺绣针法分为扎花、挑花、绣花、勾花、提花、拼花等,以扎花和挑花为普遍。扎花、挑花刺绣以其自身的民族传统风格,浓郁的地方情调,精巧的技艺,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装饰美化羌族人民的生活。从功能上说,羌族刺绣主要用来装饰衣裙、鞋子、头帕、腰带、飘带、通带、背带、袖套、裤子、裤管、鞋帮、鞋垫、枕巾、手帕、衣边、衣袖口、香包等。

羌族妇女在耕种劳动之余,用丝线和棉线,创造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羌绣,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和娴熟的技巧使羌族妇女在挑花、刺绣时不打样也不划线,图案在整体格调下彰显灵活生动,更多地注入了个性化主张。这些绣品妆点、美化服饰,使羌族服饰成为极具民族化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延续千年,描画出羌族史册上绚烂的画卷。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