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贵州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毕威高速公路
所属图书:《毕节之最》 出版日期:2014-11-01 文章字数:2054字

贵州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毕威高速公路

2014年1月28日,毕威高速“最难啃的硬骨头”——乌木铺(猪爬岩)高边坡顺利实现右幅通车,标志着最高点海拔达2400米、平均海拔1900米以上,有“贵州第一高路”之称的毕威高速全线建成通车。除平均海拔贵州全省最高之外,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还创造了迄今为止“同类桥型世界第一高墩”、“国内高速公路最高边坡”和“高瓦斯隧道”(毕威水塘隧道)的安全施工等多项世界和全国纪录。

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78网”)中“二横”(铜仁至宣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省西北部的重要快速通道。起于毕节城南杭瑞高速与厦蓉高速的交汇点龙滩边,通过毕节枢纽互通与杭瑞、厦蓉两条国家高速公路相连接,沿西经过七星关区、赫章县,止于威宁自治县周家院子,与规划中的威宁至六盘水高速公路相接,是国家高速公路在贵州西北部的扩展和延伸。

毕威高速公路全长125.5公里,概算投资89.77亿元,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1.5米,设计时速80公里。项目采用BT模式建设,于2009年9月30日举行开工仪式,2010年6月22日正式下达开工令,2013年6月29日止,除赫章县乌木铺(猪爬岩)高边坡外,初步建成通车,2014年1月28日全线建成通车。

毕威高速公路起点在毕节城南龙滩边,设龙潭边、毕节西、长春堡、撒拉溪、杨家湾、野马川、赫章、水塘、阿维寨、杨家洼及威宁周家院子等11处互通式立交,另建互通立交连接线27.4公里。全线涉及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宁自治县的15个乡(镇)、69个村。

毕威高速公路穿行于贵州屋脊,最高海拔超过2400米,平均海拔在1900米以上,被称为“贵州第一高路”。除此之外,毕威高速公路创造了迄今为止“同类桥型世界第一高墩”、“国内高速公路最高边坡”和“高瓦斯隧道”的安全施工等多项世界和全国纪录。

毕威高速公路赫章特大桥11号主墩高195米,是迄今为止世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的最高桥墩。赫章特大桥左幅全长1073.532米,右幅全长1069.22米,总投资2.5亿元。赫章特大桥位于赫章县城的后河峡谷内,常年横风猛烈,最大风速可达每秒28米,风力经常超过6级(风力超过6级时,施工所需的塔吊、电梯都不能使用)。赫章特大桥尤以高195米的11号主墩的建设施工最为复杂。为了建设好这一“世界第一高墩”,施工单位探索出了世界首创的“液压大型平台升模工艺”,即通过改良的模板系统,在测量控制过程中单独对赫章特大桥建立坐标等,以提高施工进度,保证安全生产。同时,由于墩柱太高,一般输送泵的压力根本无法将混凝土输送上去,只能专门购置两台高强度的混凝土输送泵。赫章特大桥从2010年6月22正式开工至2013年3月29日合龙,历时33个月,为毕威高速公路的顺利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毕威高速公路位于赫章县野马川镇乌木村的乌木铺(猪爬岩)高边坡,因地质结构特别复杂,施工难度极大而被称为“最难的高边坡处理工程”。乌木铺(猪爬岩)高边坡全长575m,原设计最大开挖高度为125.1m(每级高度为15m,坡比均为1∶0.3,平台宽2m)无设计防护。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单位于2010年9月开始对该边坡进行开挖施工,当边坡开挖至一定高度时,揭露地质情况为:岩体坡面极为破碎,节理裂隙、夹层、溶洞、溶槽极为发育,局部坍塌、边坡稳定性极差,2011年5月边坡被迫停止施工。

随后,毕节市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毕节毕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毕威高速公路总监理办公室、毕威高速公路第三驻地监理办公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高度重视,多位国内高边坡治理专家多次现场进行察看。2011年8月9日,以上参建单位对乌木铺(猪爬岩)高边坡变更方案进行了评审,设计单位根据会议纪要精神对该段高边坡进行变更设计。变更后的乌木铺(猪爬岩)高边坡,最大高度为155.3m(十级坡、每级边坡高度为15m,第一级至第三级坡比为1:0.3,第四级至第十级坡比为1:0.5,第三级、第六级设置5m宽平台,其余平台设置2米),第三级至第五级、第七级至第十级边坡设置预应力锚索、第七级至第十级边坡增设锚杆挂网喷砼,第一级至第六级边坡设置主动防护网。

施工单位组织施工后,由于该边坡位于野马川断层地质带上,岩体切割十分强烈,岩层产状、走向无规律,出现顺层、岩体破裂的现象十分严重,边坡泥槽、溶岩充分发育,锚索成孔、下索困难,灌浆不满等情况时有发生。对此,设计单位多次调整局部治理方案,施工极其困难。同时,自适应锚索的防护方案又是首次在国内大规模运用的边坡防护技术,边坡成孔、下索困难,无先例可循,因此对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根据该边坡的地质特点及边坡治理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2014年3月底全部施工完毕。据监测报告显示,该边坡治理后,边坡整体位移量小、无不可控的滑移变形趋势,治理成效明显。

毕节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