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办大节
2007年8月3日(农历六月廿一)这天一大早,尽管天空下着雨,但在桔山街道办事处的滴水村,却异常热闹。从云南省曲靖地区来的文艺队及兴义市则戎乡、坪东街道办事处、兴义城里等30余支文艺队和十里八乡赶来的群众聚集于滴水村的董谷文艺中心,参加滴水村举办的“六二一”民族对歌节。
上午10点过,雨稍微小了些,在数千群众迫切的期待中,表演开始了,雨中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滴水村三、四组文艺队表演的歌舞《敬酒歌》拉开了对歌节的序幕。
“一花引来百花开……农业税款不用交……家家过上好生活,日子越过越欢乐。”
滴水村五组青年队表演的扇子舞《党的政策好》吸引了观众,将歌节推向一个高潮。
布依舞蹈、布依山歌等一个个节目上演……
“啊,王老太上台表演了!”节目表演到第26个时,台下一片欢呼,滴水村里的群众边喊边鼓着掌,向台上包括95岁的王先芬老太在内的滴水村老年合唱队的表演致敬加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由10多位62岁以上的老年人组成的老年合唱队唱得是多么的投入、多么的感动、多么的响亮。她们的节目表演一结束,精神矍铄的王老太和其他老年合唱队的成员们又在台下忙乎起来,为前来参加歌节的人们包花米饭……
提起村里办歌节的事,王老太非常高兴地对记者说:“好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过上了好日子,现在,连农业税都不交了。村里办歌节,我们这些老年人当然高兴,当然支持。”
雨过天晴,节目依次表演,下午两点过,滴水村一对可爱的小朋友走上舞台,表演舞蹈。她们是姐妹俩,妹妹黄庆笛今年才5岁。伴着歌曲的旋律,姐妹俩翩翩起舞,越舞越有劲……姐妹俩的母亲在台下的高兴劲儿自不用说了。这位母亲情不自禁地说:“党的政策好,这些年来,村里的文艺活动非常丰富,组组都有文艺队,小孩子们受到感染,都自觉不自觉地学起歌舞来。这几年来,村里办起了歌节,越办越热闹。像今年,来看表演的群众至少几千人,一个小小的村庄能办这样大规模的节,村里村外的群众都满意。”
则戎乡卧嘎代表队的《十谢共产党》、坪东街道办事处那年文艺队的《妹妹送哥去当兵》、天生桥发电总厂老年文艺队的《民族火把节》、街心花园辅导中心的《南泥湾》、丰源市场代表队的《兴义是个好地方》、云南省曲靖夕阳红代表队的《云南山歌》……一个个充满激情的节目表演,无不表达出群众对党的好政策、对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由衷赞美。
在台上台下忙碌的滴水村支书徐家祥告诉记者,滴水村有5个村民小组,近400户1400多人。近年来,滴水村抓住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200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物质生活宽裕了,腰包鼓起来的村民们打麻将、求神拜佛等现象一度有所抬头。村支部和村委会在发现这一苗头后,及时作了研究,引导村民开展文艺活动。2005年,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由村里配备部分演出器具,二组、五组先后组建了文艺队。2006年3月,三组、四组的群众也先后组建了文艺队。同年7月底,看到全村各组的文艺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一组也组建了女子文艺队。文艺队组建起来后,队员和群众们平常一有空就交流,自编自演排练耍狮、对歌、小品、舞蹈,还有金钱棍、花灯、快板等节目,歌颂党的好政策,歌颂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文艺队的演出活动带给了村民快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群众都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推进文化活动中,滴水村、支“两委”从2004年开始,便在原来传统的农历六月廿一对歌活动的基础上,举办“六二一”民族对歌节。2005年,对歌节吸引了市内外观众数千人。2006年和今年,对歌节更加热闹。
歌节规模越办越大,徐支书喜形于色,信心满怀:“我们的歌节办得很成功。前来报名参加歌节的市内外文艺队伍就有几十支。今后,我们还要大力开展文艺活动,精心组织,把节办得更好。通过办节为村内村外的广大群众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太阳已西下,对歌节的表演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