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导读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美术.上》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导读

一、刺绣历史

远在年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中国就已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据《尚书》载,周代的章服制度规定了“衣画而裳绣”。周代皇帝所穿的冕服上,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十二章花纹,皆用画或绣的方法制成。从周代至魏晋,已普及于朝野上下。

知识点击

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是中国古代帝王和贵族礼服上的十二种图案,画或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章服”。十二章纹题材早在史前社会就已出现,应用于原始彩陶的纹饰中。

十二章纹的每一章都有其象征意义。日、月、星辰,取其明,是光明的象征;山,取其人所仰,具有能兴雷雨的意义;龙,取其变,象征变化多端;华虫,取其文理,象征文采昭著;宗彝,取其忠孝,象征忠诚和孝顺的美德;藻,即水草,取其洁,象征冰清玉洁的品行;火,取其光明,象征光明磊落;粉米,取其滋养,象征以农为本;黼,斧形,取其断,象征干练果断的做事风格;黻,为两己相背,有背恶向善之意,象征明辨是非、知错能改的美德。

华虫

宗彝

粉米

战国时期的刺绣以辫绣为主,个别部位间以平绣。图案结构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以及动植物形象结合的纹样。绣法上能根据花纹需求,灵活巧施,整体细密平整。

秦汉时期,刺绣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绣品也成为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鲁番等地的佛像供养人丝织物是中国刺绣工艺用于佛教题材的最早记录。

唐代刺绣做工精巧、色彩华美,针法创新、应用广泛,此时的刺绣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欣赏品。宋代盛行用刺绣作书画。元代刺绣仍继承着宋代遗风,并带有更多的宗教色彩。

明清时期刺绣逐渐走向繁荣,民间刺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先后出现了许多地方绣,著名的有鲁绣、粤绣、湘绣、京绣、苏绣、蜀绣、瓯绣、汴绣、闽绣、杭绣等。苏、蜀、粤、湘四种地方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其中尤以苏绣最负盛名。清代各地的刺绣种类丰富,针法极为多样,图案纹样繁多,集历代刺绣之大成,是中国传统刺绣的全盛时期。

二、刺绣概述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古代称“黹”、“针黹”,即按照设计的花样,用绣针穿引彩线(丝线、绒线、棉线),在织物(丝绸、布帛)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

刺绣如按地域分,有江苏苏绣(包括常州乱针绣、无锡精微绣、扬州文人绣、东台发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包括广绣、潮绣)、蜀绣(包括成都、重庆)、河南汴绣、浙江杭绣、温州瓯绣、宁波金银绣、湖北汉绣、山西晋绣、陕西秦绣、辽宁辽绣、山东鲁绣、北京京绣、福建闽绣、新疆疆绣等。刺绣按照材料又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发绣、珠绣、羊毛绒绣、夏布绣、金银线绣、人造丝线绣等。

知识点击

发绣

发绣古人称为“墨绣”,是以人的天然发丝作为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在织物上进行刺绣所做成的绣品。发绣具有弹性强、光泽好、不褪色、不易虫蛀霉变、保存时间长的特点。

头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旧时男女相爱,两心相许时,女方以自己头上的一缕青丝赠予对方,作为爱情的信物;“镜中衰鬓已先斑”是文人对人生易老的感慨;满族入主中原时,汉族士人表现出宁断头不断发的气节;对佛门僧众而言,头发是俗世尘缘的象征,出家必须“落发”……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发绣艺术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唐代佛教鼎盛时期,虔诚的信女用自己的纤发在丝绢上绣成如来佛、观音菩萨的绣像,朝夕顶礼膜拜,这便是发绣的源头。存世最早的发绣作品为南宋时期由南宋皇帝赵构之妃刘安所绣的《东方朔像》,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到了元末明初,发绣突破了宗教题材,表现内容不再囿于人物肖像,艺术手法推陈出新,画绣结合,催生出一件件传世佳作。元代女画家管仲姬善用丝绣与发绣结合的方法绣制观音大士像。明代的夏明远曾绣有《滕王阁》和《黄鹤楼》的发绣作品,画面效果很像工笔画,明代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里曾予以高度评价:“细若蚊睫,侔于鬼工。”还有倪仁吉以白描的形式采用发丝绣制的两幅观音像,人物神平貌静,衣纹线条都富有生命力,一幅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另一幅流入日本。明代顾绣大师韩希孟的发绣杰作《弥勒佛像》也珍藏在日本正仓院。

可惜,有如此艺术成就的发绣,至清代以后已日渐衰落,几乎失传。这是由于发绣完全用人的头发绣成,技术要求高,制作采集困难,且又无专业刺绣人才,因此很难得到发扬光大,故传世作品极少,人们只能从博物馆的珍藏中依稀窥见她往昔的风姿。

刺绣的工具包括绷框,有手绷、卷绷两种;绷架,用三脚凳一副;站架;剪刀;针,最细者为明代朱汤所创羊毛针,其次为针尖锐而针鼻钝、不易伤手的苏针。线,有丝线、纱线、金线、银线及绒等。

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手工刺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娟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

知识点击

刺绣的针法

刺绣的针法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共有9大类43种。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线条和艺术表现效果。

直针:完全用垂直线绣成形体,线路起落针全在边缘,为平行排比,边口齐整。配色是一个单位绣一种色线,没有和色。针脚太长的地方就加线钉住,此法后演变为铺针加刻的针法。

抢针: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势,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可以说,这种针法是直针的发展。

盘针:表现弯曲形体的针法。包括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四种。其中切针运用最早,以后发展到旋针。

套针:又名“平套”。其绣法是,第一批从边上起针,边口齐整,需留一线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针;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针;第三批需转入第一批针尾一厘米左右,并留第四批针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针尾部一厘米左右……其后依此类推。

擞和针:又称“长短针”。这种针法是长短针参差互用,后针从前针的中间羼出,边口不齐,有调色和顺的长处,可用来绣仿真形象。

平针:是用金银线代替丝线的绣法。其方法是,先用金线或银线平铺在绣地上面,再以丝线短针扎上,依所绣纹样而回旋填满。扎的线要对花如十字纹,如同扎鞋底花纹。

施针:施针是加于其他针的针法。这种针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并,活而不滞,参差而不齐。

散错针:这是多种针法变化的运用,达到阴阳浓淡适度,力求所绣的形体逼真。

散整针:是套针、施针、接针、长短针兼用的混合针法。

乱针:乱针绣法主要是把传统的手工绣法转换为机器电脑绣法,在手工绣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增强欣赏者的视觉冲击力。

辅助针:这类针法不是独立绣形体的针法,而是为了增强所绣景物形似程度和生动性所采用的辅助性针法。归入这一类的针法有:辅针、扎针、刻鳞针等。

编绣:是一种类似编织的绣法。包括戳纱、打点、铺绒、网绣、夹锦、十字挑花、绒线绣等。这些针法都适用于绣图案花纹,所以也可将它们称为“图案绣”。

绕绣:是一种针线相绕、扣结成绣的针法。打籽、拉锁子、扣绣、辫子股和鸡毛针都属于这一类。打籽是苏绣传统针法之一,既可以绣花蕊,也可以独立绣图案画。

变体绣:刺绣中有一些借助于其他工具、材料和工艺的方法,使常规刺绣发生变化,这种特殊绣法就是变体绣,其中包括染绣、补画绣、借色绣、剪绒等。元代绣品中的人物、花鸟多用墨描眉目,以画代绣,染绣的方法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我国的刺绣艺术品类繁多,绣制工艺基本雷同,大致包括设计、勾稿、上绷、勾绷、染线、配线、刺绣、落绷、装裱几个步骤。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三、保护刺绣

刺绣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手工艺之一。我国20多个地域的传统刺绣品种,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纵观我国刺绣艺术的发展历史,长时间以来因地域、民族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各异的艺术风格。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刺绣的保护与发展带来机遇。截至目前,已经列项的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有二十余项,其中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包括顾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苗绣、马尾绣,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包括湟中堆绣、瓯绣、汴绣、汉绣、羌族刺绣、民间绣活、彝族(撒尼)刺绣、维吾尔族刺绣、满族刺绣、蒙古族刺绣、柯尔克孜族刺绣,本章就选取其中十项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分题介绍。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美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