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毛南族打猴鼓舞(平塘县)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

毛南族打猴鼓舞(平塘县)

打猴鼓舞反映巫术礼仪、丧葬驱魔、避邪求吉、敬奉精灵等内容。在深夜冷寂之时,敲起铜鼓,打起皮鼓,伴着鼓点,轮流跳打猴鼓舞能活跃灵堂气氛。在毛南族聚居区,凡老人去世,严格规定要举行“开丧超度”祭祀仪式,否则死者亡魂不能过瑶池进入极乐世界,必找阳间后人闹事作祟,使人畜不旺、五谷不丰、村寨不宁。只有“开丧超度”,才能“祭鬼乞福”。“开丧超度”一般在道场举行,其法事程序包括引丧、赶场、送丧三个部分。打猴鼓舞表演主要集中在赶场部分,赶场(毛南语叫“日给”)也叫做场,是开丧中最隆重的仪式,在引丧后的第二天举行。打猴鼓舞的表演分为男子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三种形式。毛南族打猴鼓舞是毛南族生产生活的反映,由于生产落后、文化落后,使毛南人对大自然认识不足,存在“万物有灵”的原始思想,认为向神献舞,就能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发达、消灾祛病、纳吉降福。既起到娱神作用,又寄托毛南人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在祭祀活动中跳打猴鼓舞,肃穆气氛,躬拜虔诚,表示了对神灵祖先的怀念与尊敬。舞蹈在表演情绪上呈现狂、野、粗、灵的特点。体现了生活在崇山峻岭的毛南族人精神风貌,展示了毛南族人不畏艰险、顽强生存所具有的粗犷、质朴、憨厚、机智灵活的性格特征。

(注: 打猴鼓舞的表演生动自然,幽默风趣,滚翻时要敲击木棒)

(注: 打猴鼓舞之乡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